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研讨对性学习方式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应用反思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9634 浏览:35338
论文导读:
在新一轮的课改中,探究性学习成了高中政治课改的宠儿。最近参加南京市高一政治青年教师的赛课,让我对“探究性学习方式”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同时我也观察到:在一些参赛选手的上课过程中,所有的教学过程都充斥着综合探究的教学方式的痕迹,甚至为了体现探究性学习方式而对一些简单的知识也设置探究的情境,反而冲淡了课堂的教学主题。这也再次引起了我对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反思。

一、什么样的学习内容适合进行探究性学习

政治课堂上的学习活动采取探究性学习方式,是指在系统学习书本知识、获得间接经验的基础上,更多地通过学生对生活中实际理由的主动探究来获取直接经验,激活已有的知识结构,学习掌握一些探究的科学策略和技能,提高综合运用各科知识解决实际理由的能力。若要达到这种效果,教师对课本内容作用的理解和把握显得尤为重要。通常材料内容涉及社会性、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较多的,则较适合采用研究性学习进行,若材料内容学科性较强,就不适用研究性学习,可能以简单学习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更合适。当然,教师在选择内容,进行设计的时候还须将内容知识深度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匹配,操作难度与学生的操作能力及兴趣相匹配,开放程度与学生自主能力相匹配。探究性学习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是针对传统课堂过于偏向接受式学习而讲的,不能理解为只有用了探究性学习才体现新课程理念。那些定义、概念方面的陈述性知识不需要学生花时间去探究,靠听、讲、阅读、理解的方式就可以了。

二、运用探究性学习的注意点

(1)教学过程要以设置恰当的理由为中心。探究性学习的条件之一就是学生待解决的理由与创设的情境材料要有一定的难度与深度,学生想要真正解决这个理由,获得新的知识,必须经过一番深思和探究,否则就失去了探究的作用。教师在设置理由时,甚至可以设置有争议的理由,激起学生认识的冲突。因为有时学生的思维是相对静止的,提出有争议的理由,来点燃学生深思的火花,可以激起学生探究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2)应该明确探究学习的主体。探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发现理由,学会深思理由,只有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才会由被动接受答案变为主动探寻事物的本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而在探究学习中,应该明确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即理由由学生提出,思路由学生探索,策略由学生寻找,难点由学生突破。在课堂教学中,应提供给学生足够的机会,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和教师提供的情境,寻求解决理由的策略,并最终达成设定的目标。
(3)要给探究学习足够的时间。探究性学习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来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它比传统的学习方式更加的费时、费力,因此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同样,在这种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备课,教师也需要足够的时间。教师在设计探究教学时,应根据学生情况,对具体的探究任务和过程进行阶段性划分。教师要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督察,要设计适当的教学条件,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提醒和引导,使学生能够顺利地从一个探究步骤转入另一个探究步骤中去。
(4)探究理由的设计应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师探究情境的设计应力求“把笼里的小鸟放飞到天空中去,使他能任意飞翔”。政治课堂应特别重视将当今发生的重大事件引入课堂,如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的手段时,根据“当前的世界的金融危机事件,我国政府出台了4万亿扩大内需计划”,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理由:我国政府的这一举措有什么积极的作用?再如,在讲授《监督》的内容时,我选用的导课材料就是发生在三月份的江苏省盐城市的水污染事件,问学生:盐城20万居民断水,谁之过?在这样情境下,让学生去深思,容易激发起学生探究的。
(5)探究性学习的理由应该具有开放性。如何设计使学生获得发现理由、探索理由、解决理由的丰富而真切的人生体验的课堂活动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理由。这要求教师在设置探究性学习的理由时具有开放性。如学习《适度合理消费》时,我们可以适当地设置一些子课题,如“绿色消费之我见”“三代人的消费结构变化”“中学生的高消费面面观”“中学生名牌消费分析”等,让学生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基础上懂得可持续发展的道理。
总之,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自主性、探索性为基础的新的学习方式,它注重学生独立深思、自主学习、解决理由的能力。因此,教师只有转变课堂教学观念,才能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学科特点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创新。唯有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
[2]夏惠贤.当代中小学教学模式研究[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二十九中教育集团四中校区)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gzzzlw/lw41799.html上一论文:论马克思需要理论视野中的高效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