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阐述语理论与英语教学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5431 浏览:118789
论文导读:ndlanguagelearnersofEnglish.Keywordsinterlanguage;characteristics;Englishteaching;revelation1语理论随着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不断发展,语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分支也得到了语言学家们的广泛关注。当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二语的时候,大脑会在潜意识当中建立一个既不同于母语也不同于目
摘 要 语是独立于母语与目的语且在不断变化、发展的语言体系。本文旨在通过对语及其特征的介绍来探讨其对英语教学的启迪,以期推动第二语言学习者更好地习得英语。
关键词 语 特征 英语教学 启迪
:A
Interlanguage Theory and English Teaching
WEI Zhen
(Faculty of Humanities and Foreign Language, 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Xi'an, Shaanxi 710054)
Abstract Interlanguage is a language system independent of the native language and the target language is constantly changing and developing. This paper aims to introduce an intermediary language and characteristics to explore the Implications for English teaching in order to better promote the acquisition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 of English.
Key words interlanguage; characteristics; English teaching; revelation
1 语理论
随着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不断发展,语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分支也得到了语言学家们的广泛关注。当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二语的时候,大脑会在潜意识当中建立一个既不同于母语也不同于目的语的独立体系,于是塞格林于1969年首次提出了“语理论”这一概念,并在1972年发表的Interlanguage的论文中,对语的概念和特征作了详细的说明,他认为“语是二语学习者的一种独立的语言学习系统,它产生于学习者试图掌握第二语言所做出的努力。”①根据赛格林的定义,语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根据已有的母语体系知识框架,在不断接受目的语信息的过程中,逐渐向目的语靠近的独立的语言体系。这种语言体系虽然深受母语和目的语体系的双重影响,但却不同于母语和目的语,它只会随着二语信息的不断输入,无线接近但却永远不会等同于目的语。语是从母语到目的语的中间过渡环节,是一个永远不会消失的必定过程。
2 语的特征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迪

2.1 语总是处在不断的变化中并且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和开放性

因为语会随着目的语信息的不断输入而产生相应的变化,因此语总是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因此具有明显的开放性。当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二语的过程中,语会不自觉地吸收其新的语言语法规则。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学习者不断修正旧规则,建立新规则,语系统也会随之不断完善并逐渐接近目的语。当学习者的二语水平越高,则表明语系统越接近目的语,反之则越低。
当学习者不断接受新的二语知识,学习水平不断提高的时候,相伴于语而产生的大部分错误也会逐渐消失。教师只有正确地了解语的本质,才会在教学的过程中展现正确的教态,帮助学生缓解英语学习中的负面情绪,保持乐观的态度。有很多学生因为害怕出错而不敢大胆开口尝试,导致很多学生的口语水平很差,交流困难,即所谓的“中式英语”和“哑巴英语”。当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出现错误的时候,教师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分阶段处理。如果学生的语言习得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这时候学习者的错误有时候是无规律可循的,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切记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要以引导鼓励为主,不要突出强调学生的语法及表达错误,在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对话中,教师可以自然地把正确得体的、合乎规范的句子/单词表达出来,这样学生既学到了正确的表达方式,并逐渐把正确的表达方式内化,又维护了学生的自尊,保持了其学习的积极性。如果学生处于学习的突生阶段,教师不仅应该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而且应该马上做出解释,分析错误产生的理由,并给出正确的语言表达,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化正确的语言知识、语法规范。

2.2 语具有石化性和反复性

石化现象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其语系统中的一些语言项目、语言规则和系统性语理论与英语教学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7ctime.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知识趋于稳定的状态,年龄增长和学习量的变化都对转变这种状态不起作用”。 ②此术语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不正确的目的语语言形式或错误的长期使用;二是指外语学习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就不再象学习的最初阶段那样稳步前进,而是出于一种仿佛停止不前的徘徊状态。③
语具有反复性,即从语系统逐步向目的语系统过渡的过程中,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必定会出现不断的反复和曲折。造成这种现象的理由有很多,有时因为在习得了某一语言表达后,学生没有很好地巩固内化,导致再次使用时的遗忘;有时因为情感理由,在考试时由于紧张,导致出现语言知识错误;有时可能因新的语言知识太难,超过了学生的可接受范围,因而学生产生了消极的抵触情绪,情感过滤变强,语言输入出现阻碍,出现语言实际应用的倒退或反复。
这就要求教师应该正确分析和评估学生的现有的语言水平,知道他们处于学习的哪一个阶段,因为每(下转第141页)(上接第132页)个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因此要制定合理的教学内容,要合理兼顾到每一位学生。教学内容既不能过于简单,如果只是对已有知识结构体系的单纯回顾,把语言输入维持在学生的现有水平,这样会让课堂没有新意,进而失去学习兴趣,但如果教学内容过难,超过了学生现有的语言水平,学生会因此而产生厌学并且自卑的情绪,从而影响学习的有效进行。因此,一堂成功的课,应该包含对已学知识的加强巩固,在论文导读:
有效时间内的反复刺激会帮助学生有效记忆并且内化,也应该包含对新知识的讲解运用,分析归纳其规律,这样统筹兼顾到每一位学生的现有水平,才会在最大程度上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为了避开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教师应创造出更逼真的目的语学习环境,在教学中自然地进行文化引入。由于二语习得者缺乏逼真自然的第二语言学习环境,所学大部分也都是语言的语法规则、应用规则,缺乏对目的语文化的了解,阻碍了语系统趋向完善的进程,影响二语习得者学习第二语言的水平和日常交流。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目的语文化,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渗透文化知识,充分激发学习兴趣,在领略母语和目标语文化的过程中锻炼他们的英语思维能力,提高表达水平。
与此同时,教师也要鼓励学生课下多阅读与目的语文化相关的书籍,这是因为文学作品能直接具体地反映一国的文化。教师要在此基础上,讲解并分析由不同的文化背景所引起的不同的表达方式,以及它们之间的异同。
最后,由于成人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的时候,容易发生石化现象,而年龄小的学习者可以较轻松地习得目标语,因此我们要善于抓住语言学习的关键期。④
3 结语
语理论的提出,让人们更好地认识了语言学习的本质,认识到语言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能帮助教师正确认识学习语言过程中出现的反复和曲折,帮助教师采取有利于学生的教学策略进行有效教学,帮助教师营造轻松逼真的教学环境,推动第二语言的习得。然而,由于语理论还不是很完善,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探索并丰富其理论,以期更好地帮助教学。
注释
① Selinker, L. Interlanguage[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1972(10):209-231.
② Ellis,R.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9.
③ 刘润清,戴曼纯.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目前状况与发展策略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④ 欧阳琨.语石化现象分析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迪[J].南昌高专学报,2011.95(4):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