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述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提问对策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130 浏览:18772
论文导读:原文出自:中报教育网论文中心 www.zbjy.cn
【摘要】提问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培养学生提问能力则是提高学生创造能力的主要渠道。爱因斯坦说:"提出新的理由、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理由,都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研究学生提问的作用,分析影响学生提问的因素,探讨激发学生提问的方式策略,显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化学教学 提问意识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习惯于向学生发问,而不是激发学生提出理由的动机;学生的提问动机一直得不到有效的激发,学生最终就会被塑造成一个不提任何理由的人。在我们的经验中,下面这种场景太熟悉了:一大群成年人在参加某种培训(我们自己就在其中),讲堂里秩序井然;报告人不停地讲,听众像书记员一样不停地记;没有任何理由,听完走人。我们从未在这种场合见到国外常见的那种听众在听完报告后站起来大声质询的情景。这不是用"西方人缺乏东方式的礼貌"解释得了的,实际上是中西教育观不同的反映。下面就谈谈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

1.在平时教学中有意培养学生的理由意识

中学生受生理、心理和知识水平的限制,缺乏敏锐的观察力,不善于发现理由。故教师在课堂上要留有足够的给学生深思的空间与时间,还要尽可能地多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去深思,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自主发现理由所在。因此,我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景,激发矛盾,促使形成理由意识。
如:为了探究"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我们设计了六个实验步骤的分组实验:
①用导线将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提问对策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电流表与一节干电池连接,并观察电流表的指针的偏转情况。
②将锌片、铜片依次分别插入稀硫酸中,观察金属片上产生气泡的情况。
③将锌片、铜片同时平行插入稀硫酸中,观察金属片上产生气泡的情况。
④用导线将锌片、铜片连接起来,观察金属片上产生气泡的情况。
(学生会很自然地产生一个理由:为什么在铜片上会产生大量的气泡?)
⑤再在导线间接入一个电流表,并观察电流表的指针的偏转情况。
(电流表的指针为何会偏转呢?电流是如何产生的?电子如何流动?相同的两块金属片作电极能否形成原电池?)
⑥两组同学互相交换锌片或铜片,即其中一组用两块锌片作电极,另一组用两块铜片作电极,再观察电流表的指针的偏转情况。(结果指针无偏转)
又如,在讲授"盐类水解"时,先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判断NaCl、NH4Cl、CH3COONa的水溶液的酸碱性;然后做实验用pH试纸来测定上述溶液的pH值,据现象作出深思。学生会发现有的盐溶液显酸性、有的显碱性、有的显中性,在"惊讶"之余产生了疑问,为什么盐的水溶液不都显中性?使学生们带着渴求的心理探索其中的理由。
在这些教学实验中,通过巧设实验、创设探究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较好地培养了理由意识。
也可通过趣味性实验,使学生由感到惊奇进而产生探究的愿望,推动其产生理由意识。如在元素周期律的教学中,为了比较非金属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我补充了"硅化氢的自燃"演示实验:将研细的硅化镁,用药匙撒到稀盐酸中,即可见到液面火星闪烁,同时发出"噼啪"声,溶液出现浑浊。于是,很自然地学生会形成一个理由:为什么会产生火星闪烁,还有"噼啪"声呢?

2.在质疑中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

"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教会学生质疑问难,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实验教学中有意设疑,创设矛盾情境,经常提一些与学生已有知识相抵触的理由,创设一种矛盾情境,激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例如:在《钠的化合物》一节的学习中,可提出下列理由:"当哪里有火情发生时,我们首先想到用什么灭火"?有的学生脱口而出:"水"、"灭火器"。这时,笔者又设疑:"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是由于反应产生了CO2气体,而今天,我却要用H2O和CO2来点火,大家相信吗"?演示趣味性实验:"滴水生火"、"吹气生火"。此时学生产生矛盾、疑惑、惊讶,进入了"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 状态,从而把学生引入学习的佳境。笔者再次设疑:"H2O和CO2 真的能点火吗"?学生的积极性再次高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提出一系列的新理由:
提出理由(1):棉花燃烧的条件是什么?
提出理由(2):棉花的燃烧说明了什么?
提出理由(3):猜测Na2O2与H2O及Na2O2与CO2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
提出理由(4):如何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理由(3)的猜测?
由于创设矛盾情境,学生的脑子里充满疑惑,从而激起强烈的求知欲,驱使学生专心致志地听课,积极思维,寻求理由的答案。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围绕提出的理由,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合作学习,设计出探究性的实验方案,并用实验加以验证,最终得出了探究的结论,从而使学生牢固地掌握了Na2O2的化学性质。
提理由往往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这是一种可贵的探索求知精神,是创造的萌芽。提出的理由越多,说明思维越活跃,学习积极性越高;培养提出理由的能力不但可以使学生养成好问、多问、深问的习惯,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及批判性。而教师通过学生所提的理由,也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思维动态,在和学生相互的交流和讨论中,二者的思维相互碰撞、相互启发,引导,最终达到教与学的和谐。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gzlsjxlw/lw16124.html上一论文:分析怎样在音乐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