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议小学语文指导朗读教学对策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0798 浏览:44594
论文导读:
朗读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它是阅读的起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有助于学生语言的积累。可是,长期以来,教师在朗读教学中缺乏指导策略,严重影响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呢?我进行了有关朗读指导策略的课题研究之后,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一、“读得正确”是朗读的基础

对于小学生来说,养成认真读书的习惯非常重要。让学生读得正确、流利,并逐步做到有感情,这不仅是学习课文的需要,也是养成认真朗读习惯的需要。
1.正确地读。正确地读是指朗读要用标准的普通话,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得正确、清楚。做到:不念错不落字、不添字、不颠倒、不重复、不唱读,这是对朗读最小学语文指导朗读教学对策的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基本的要求。在指导朗读时我要求学生每个字的发音要清楚、响亮。对多音字要能按字义确定读音,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的发音要准确无误。
2.流利地读。流利地读是朗读的进一步要求,是指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读得通顺流畅,不顿读,不读破句子,不中断朗读,停顿适当,语气连贯,能确定合适的朗读速度。

二、“理解文本”是朗读的灵魂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有感情的读是朗读训练的高标准要求,是指在正确、流利的朗读基础上传神的朗读,能走进文本,最大限度地接近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生动地传达出文章的精神实质。
1.初读课文,初步感知整体。在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能说出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根据小学生的注意易分散的特征,教师要结合实际,提出理由为学生“搭桥铺路”。如:《猫》一文,教师设计的初读理由:(1)边读课文,边划出不懂的字词。(2)你喜欢猫吗?为什么?猫有哪些习性呢?(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通过初读,使学生感知整体,对课文有个初步的印象。

2.细读课文,重点品读。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披文入情,抓住那些能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细细品味,学生在品味词语的同时,也就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就能读出味来了。如《难忘的泼水节》中“一大早,人们敲起象脚鼓,兴高采烈地从四面八方赶来。”一句中的“一大早”和“赶来”就充分表现了人们想早一点见到周总理的迫切心情。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便水到渠成了。

3.熟读课文,溶朗读与感悟于一体。

熟读课文时,学生能够深入地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到文章的思想感情,因此,我们要求学生有感情地在有感情地朗读的同时,能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出字里行间所描绘的画面来,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朗读《火烧云》时我启发学生边朗读边想象:“在一个夏日的傍晚,晚风习习,我们在院子边眺望远处的落日,此时火烧云向我们走来了。”学生在朗读与想象中不仅感受到了火烧云的美,更激发出了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技巧指导”是朗读的添花妙笔

纯技巧的朗读是没有生命力的“假读”,常听教师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把某一个字(词)读得重(或轻)些,把某几个句子读得快些(慢些),而忽略了朗读表情达意的要义。这样的训练导致了朗读程式化,缺乏真情实感。除了理解文本先行以外,科学的技巧指导会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1、发音要会“运气”。

这里的“运气”并不是武术的范畴,我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发现,学生尤其在读一些慷慨激昂的文字片段时,会出现歇斯底里的情况,如《再见了,亲人》中小跺着脚说的一句话:“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学生却读得快而高昂,像在喊口号。其实孩子们理解课文内容,可是为什么读出来的声音是如此生硬而又苍白无力?理由是---不会运气发音。只是在用自己的声带在发音,只会大喊大叫。因为有过合唱的经历,我试着将合唱时学到的发音策略教给学生。当然,孩子怎么能懂“气沉丹田”这样深奥玄妙的东西?我说,声音不仅仅靠你的声带发出,而是要用一股气,这股气来自你的小腹,这里有源源不竭的动力,如果朗读时你用这里,你的声音就会浑厚有力,不会干瘪苍白了。孩子们朗读时,我让他们手摸着小肚子,感受气息与声带的共同发音,感受声音因为有了气息的支持而发生微妙的转变。
这之后学生的声音效果确实变得浑厚有底气了,这种“运气”训练也让我欣喜于语文朗读与音乐发声的异曲同工之妙。
2.轻重、停顿要准确、合理。在朗读中轻重、停顿都是非常的重要的。如:朗读《丰碑》一文中“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这几句话时,抓住“久久地”、“深深”、“缓缓地”来加强声音的强度,同时又轻拖些,那么这样的效果就极佳了。

四、“形式多样”是朗读的催化剂

为能准确指导学生朗读,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使朗读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教师可以借助于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练习。

1.教师范读

在教学中,教师范读十分重要,教师首先要把握好教材,努力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而教师的朗读往往会感染学生,他们会自然而然地进入课文情境,情不自禁地读起来,这也正是范读的关键作用所在。

2.分角色扮演朗读

小学语文课文中,有很多情趣较浓,故事性、人物性感染力很强的课文可采取分角色朗读的方式,学生在角色扮演朗读中进入情境,在有感情地朗读中感受走进文本的快乐。

3.身临其境的配乐朗读

音乐是以其特有的节奏旋律来打动人心,感染听众,从而显示艺术魅力的。好的音乐,总给人美的享受。配上音乐来朗读,不仅有着优美的旋律,又有着美好的意境,让学生更快进入情境,收到良好的效果。要注意的是,进行配乐朗读时,应注意乐曲的意境、格调和旋律应与课文内容相协调。
4、引读
在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后,我会进行引读训练。所谓引读,就是老师设计过渡性或引导性的语言,学生读出课文中相应的句子来回答,例如《普罗米修斯》一课,我这样引读:“尽管天神宙斯用尽了世上最严酷的惩罚,但是普罗米修斯就是不向宙斯屈服。因为他的心中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学生朗读课文中的句子:“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论文导读: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要有耐心,有恒心,采取科学的训练策略,采用恰当的指导策略,让无声的文字变为一句句动听的话语,让学生在有滋有味的朗读中感受语文的无穷魅力,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上一页12
,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这样的引读训练,可以使学生很快了解并理解了课文内容,更好地提高朗读的水平。
有声语言是一门独特艺术,它能穿透灵魂、感动心灵、启发智慧。当然,学生朗读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要有耐心,有恒心,采取科学的训练策略,采用恰当的指导策略,让无声的文字变为一句句动听的话语,让学生在有滋有味的朗读中感受语文的无穷魅力,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