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关于手风琴教学中情感教学之感悟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8573 浏览:131495
论文导读:强的键盘乐器,而且,携带方便,可演奏可伴奏,适中,被很多人接受。近年,学习手风琴的人数倍增。但美国的手风琴家罗伯特·达文教授曾指出;中国演奏员技巧很好,手指灵活,但突出弱点是不懂手风琴风格,他严肃地向中国演奏员们提出“技术能力与手风琴表现要平衡发展”的理由。曾获得国际手风琴大赛桂冠、曾任国际手风琴教师协会主
手风琴的确是一件外来乐器——它是在奥地利注册发明的,作为簧片乐器,手风琴的发音原理来自于中国的古老民间乐器——笙。1777年,阿莫依特(Amiot)神父将中国乐器“笙”传入欧洲,欧洲人利用笙的发音原理发明了手风琴 。俄国人阿?米列克在他的《键盘式手风琴演奏教程》(莫斯科,1973年版)中也对做了介绍。笙传入欧洲后,它的活簧结构原理被运用到当时的(管)风琴和其它乐器上。1812年,德国人弗里德里克?巴赫曼(Friedrich Byschman,1805-1864)制作了一种可供吹奏的名叫“Aura”(一种新式口琴)的簧片乐器。同年,巴赫曼将“Aura”加以改善,在手提式键盘的基础上安装了一个可伸展的风箱,并将可自由颤动的簧片装置于乐器内部,1829年,奥地利人西里勒斯·德米安(Cyrillus Demian,1772-1847)在“Handaeline”的基础上增添了伴奏用的和弦键,成功地改良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手风琴”( Accordion)。综上所述手风琴是利用中国民间乐器笙的发音原理发明的,这一观点已被世界所公认。由此可见手风琴在中国受到如此普遍的欢迎也就不足为怪了。
我国手风琴事业是突飞猛进的发展。随着人们对手风琴的需求、普及、提高,一批批先驱者献身于这项事业。手风琴不断普及,演奏技巧日臻完美,演奏者、爱好者遍及我国的广阔领域。手风琴是一种音质优美、音域宽广、表现力极强的键盘乐器,而且,携带方便,可演奏可伴奏,适中,被很多人接受。近年,学习手风琴的人数倍增。但美国的手风琴家罗伯特·达文教授曾指出;中国演奏员技巧很好,手指灵活,但突出弱点是不懂手风琴风格,他严肃地向中国演奏员们提出“技术能力与手风琴表现要平衡发展”的理由。曾获得国际手风琴大赛桂冠、曾任国际手风琴教师协会主席的琼·索玛斯教授也强调了手风琴表现的理由。出现这样的理由是长期追求一首参赛曲目的技术以及我国手风琴教育在整体上处于落后状态,艺术修养不足所致。由此看来手风琴的情感教学应该被提到和技术教学同等重视程度,甚至应该更加重视情感教学。以使手风琴的情感教学与技术教学齐头并进,不片面追求手风琴技术,求得手风琴教学的完美,更好的展现手风琴的艺术魅力。手风琴教学过程也是一个情感交流过程。教学效果的好坏,不但取决于教师合理、科学的组织与安排,同时也取决于教师的情感指数。情感是人对事物的内心体验和态度,它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首先,情感对教学过程具有动机作用
动机和情绪、情感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动机是促使人朝向一定目标去行动的内部动力。情绪和情感也是行为的一种动力因素,对教学有推动作用,优秀教师对教学工作有一种独特的执着和热情,一走上讲台,一种强烈的教学就油然而生,所有的一切就化为"我要教好"的心愿。教师所有的行为、语言、举手投足、音容笑貌,所有的教学手段,教学策略都感染着学生,影响着学生。学生积极的情感也会使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要我学"的外部动因转化为"我要学"的内部动因。
然后,情感对教学活动具有伴随参与作用
从师生的心理交往来看,师生之间的情感心理交往是师生心理交往的动力和支柱,师生之间的心理交流是以情感的相互影响、相互感染、相互交融、相互激励为基础的。师生间融洽的情感关系能使师生亲密配合,造成愉快、轻松、和谐的心理氛围,特别是有利于处理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矛盾,及时把消极因素消灭在萌芽之中。由此可见,教学活动,归根结底是师生的一种精神活动,需要有融洽和谐情感氛围,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兴趣、积极性、满意程度等。所以优秀教师十分重视寻找心灵的契机,注意营造一种与教学相融的教学情绪。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掌握知识的过程,是以认知活动为中心,情感、意志、兴趣、需要等意向活动伴随参与。情感作为意向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它虽然不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认知活动本身,但它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桥梁和润滑剂,它弥漫在整个教学空间,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它蕴涵的能量对学生认知活动起着激发、调节、维持和指向作用,对学习过程发生着强化作用。现代生理学和心理学最新研究成果告诉我们:人们的学习活动不仅靠大脑皮层结构,而且是在情感的参与下进行的,情感通过内在的心理机制影响认知过程,对智力和能力活动发生增力和减力作用。积极的情感、乐观的情绪、良好的心境、饱满的热情有助于增强思维活动的灵活性和敏捷性,提高思维的品质;而消极的情感则会妨碍思维的顺利进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智力和情感统一的角度来组织教学进程。
再有,情感在教学活动中具有信号交际功能
情绪和情感是人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相互影响的一种重要方式,它在教学过程中也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这种功能主要是通过情绪、情感的外部表现-表情来实现的,表情可分为三大类:面部表情、体态表情和声音表情。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别恩做了许多实验后得出这样一个公式:信息的总效果=7%文字+38%的声调+55%的面部表情,从这个公式中我们得到启发:教师所展现的表情和教学效果之间存在着很大的正相关。人的每一种表情都含有丰富的内容,都传递着一定的信息,其效果有时是文字语言无法比拟的。罗曼·罗兰曾说过:"面部表情是多少世纪培养成功的语言,比嘴里讲的更复杂千百倍的语言。"学生对老师的体态语言一般都是很重视的,有位大学生这样说:"我们爱老师的眼睛,它如湖水般碧澄,火焰般炽烈,迸发出促使我们前进的巨大力量,它像宝石般明亮,那是老师美的心灵的折光。"可是,教师如果有不良的体态语言,如摇头晃脑,抓耳挠腮,说话粗野,面无表情,严肃呆板......则会使学生感到厌烦,并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教师要是恰当地运用表情变化,传神达意,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有时同一句话,用不同的面部表情,不同的声调,不同的姿势来说,就会给学生传递不同的心理信息。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提出了情绪的评定--兴奋学说。这种理论认为,刺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刺激出现到情绪的产生,要经过对刺激的估量和评价,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论文导读:会通过教师对自己的热情辅导、谈话声调等情景,来评估教师对自己的情感,从而在内心产生与教师情绪相应的体验,如果这种情绪、情感是积极的、有利的、正向的,那么对提高教学效果将起着重要作用。上一页12
刺景--评估--情绪。同一刺景,由于对它的评估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评估的结果如果是对个体"有利",就会引起肯定的情绪体验,并企图接近刺激物;如果是对个体"有害",就会引起否定的情绪、情感体验,并企图躲避刺激物。但教师在欢乐、惊奇、疑惑、愤怒、轻蔑时,其音调是不同的,表达的意思也不一样。正因为这样,学生可以通过语言的音调、说话者的表情,去辨别老师的心情,去领会言外之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要寄予希望和关心,学生就会通过教师对自己的热情辅导、谈话声调等情景,来评估教师对自己的情感,从而在内心产生与教师情绪相应的体验,如果这种情绪、情感是积极的、有利的、正向的,那么对提高教学效果将起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