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论高职艺术设计理论课程“工学结合”教学改革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0019 浏览:36119
论文导读:
[摘要]设计理论课程是艺术设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设计的基石。但由于种种理由,很多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一直沿用陈旧的教学设置和教学策略,使得设计理论教学内容和社会需求无法有效衔接。文章通过对艺术设计理论课程的分析,提出了“工学结合”的艺术设计理论课程改革,并对改革的可行性和具体实施策略作了详细阐述,旨在使设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效贯通,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很强的现实作用。
[关键词]工学结合 艺术设计理论 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韩晓莉(1977- ),女,山东烟台人,烟台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教学。(山东 烟台 264001)
[]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6-0130-02
艺术设计是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学科,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等专业技能型人才,高职的艺术设计教学既要区别于普通本科教育,又要区别于社会中的技能短训班。一个优秀的高职艺术设计毕业生不仅要有高超的专业技能,还要掌握科学的、创造性的思维方式;要熟知先进的设计工艺,又要具备深厚的艺术素养。虽然高职教育的特点是强调动手能力,但这并不是要在学习过程中削弱艺术设计理论课的地位,而是要求高职的艺术设计教学要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加强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艺术设计理论教学存在的理由

1.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教学质量、教学水平提高的基础是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在不同的教学模式下,课程的设置应该有所差异。随着高职“工学结合”模式的提出,高职艺术类专业对设计理论课程的设置也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课程体系求大求全,理论课开设过多,时间过短,课程贪多导致学生对教学内容嚼不烂,甚至对理论课程的学习产生厌恶情绪;另一种是不能正确认识设计理论课程的重要性,削弱甚至取消了设计理论课,像设计史、设计心理学、三大构成等提供基本设计理论的课程被压缩到了极少的课时乃至无端砍掉,导致学生不了解设计的基本形式美法则,缺乏对设计人文思想的积淀,在设计中盲目模仿别人的设计,作品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结果往往是东施效颦,导致高职艺术设计学生不是在“设计”作品,更像是在“制作”作品。
2.教学目标缺乏明确性。教学目标是人才培养的方向指引。由于我国很多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都是在对教学模式没有充分研究的情况下匆匆上马,较多地沿用现成的本科教学模式,从而自然地将本科的教学目标当作自己的教学目标,欠缺职业教育的特色。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虽然“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也逐渐被引用,但这一模式的侧重点一般被放在了实践课程中,艺术设计理论教学的目标没有与时俱进,职业教育特点不明确,不能从学生就业岗位出发,造成“工学结合”无法全面推进。
3.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随着科技的日益发达,新的设计工艺和材料不断涌现,老的生产技术逐渐被新型的技术所代替,设计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急需不断革新。然而在陈旧的课程设置模式和一成不变的教学目标下,即使有的高职院校提出教学内容与社会发展接轨,但也都浮于表面,缺少深入的研究,不能做到理论讲述与实践相结合,致使学生没有系统的设计思维能力与艺术创新能力,设计作品缺乏生命和创作情感。

二、艺术设计理论课程“工学结合”改革的可行性

当今社会是一个科技飞速发展的社会,要想使高职艺术设计学生保有核心竞争力,在强调实践重要性的同时,艺术设计理论教学改革也要顺应时代步伐,要针对高职艺术设计理论教学存在的理由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使高职艺术设计教育走向正确的轨道。对高职艺术设计理论课程的改革主要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突出高职的技能性质;另一方面是符合艺术设计专业自身的规律,既要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针对性,又要使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设计能力。因此,对艺术设计理论课程进行“工学结合”改革的必要性也得到了显现,可以说新时代也赋予了“工学结合”新的含义。
1.改革的构想。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最早可以追溯到英国桑德兰德技术学院,后来在美国被称作“合作教育”。从字义理解,即是一边在企业进行技术实践,一边在课堂进行理论学习,是一种工作和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既是国际教育的普遍模式又是中国职业教育的亮点。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下对艺术设计理论课程实施“工学结合”改革,要求教师对不同的课程、不同的知识采用更有效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进行融合,使设计理论知识在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这种改革并不是动摇设计理论课程的根基,而是为了适应教育发展找到一种更有活力的教学方式,实施起来并不困难。
2.改革的依据。“工学结合”之所以能够持续百年经久不衰,源于这一理念符合高等职业教育以职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竞争力为目的的教育特点。这一理念以市场需求为运转平台,使学生能够将“工”和“学”有机结合,从而加深对行业的认识。这种方式反对一味地讲授理论,主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真实的公司和同事接触也使学生了解到最新的行业信息和设计理念,使理论学习有了实践的佐证,真正将学到的知识落到了实处。
一方面,2005年颁发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高职教育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教育部提出高职教育要“体现培养人和培养职业人的统一”,在教学过程中要贯穿“教、学、做”一体化。这些都为我们对设计理论课程进行“工学结合”教学改革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政策依据。另一方面,德国的“双元制”、澳大利亚的“TAFF”模式、新加坡的“教学工厂”等都是“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成功典范,为设计理论“工学结合”教学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事实依据。

三、艺术设计理论课程“工学结合”改革的合理性

1.符合艺术设计教育的特点。众所周知,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虽然艺术设计专业方向较多,但是各个专业和学科间都存在着基本的共通点,那就是以服务大众为本,所以对艺术设计进行研究也必须整体全面地对待,只看到艺术设计的技能特点或理论特征都会阻碍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艺术设计教学中只有做到“工”和“学”齐头并进才能使艺术设计教高职艺术设计理论课程“工学结合”教学改革由论文导读:
优秀论文网站www.7ctime.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育发扬光大。“工学结合”的模式不仅要贯穿于实践课程的始末,也要深入到设计理论课程的教学,只有从基本的设计理论出发,设计作品才具有真正的艺术价值。2.有利于全能型设计人才的培养。“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强调教学过程的实践特点、开放特点以及职业特点。在艺术理论教学中实施“工学结合”改革,需转变以往的“满堂灌式”的方式,要先通过讲授使学生对理论有初步认识,然后通过实践激发学生的“顿悟”,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认知,将理论内容和实践进行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推动学生理论与实践的全面发展。
3.推动专业教育的发展。对艺术设计理论课程实施“工学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加强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对理论有更深刻的理解,提高职艺术设计理论课程“工学结合”教学改革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高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从而更有利于艺术设计专业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

四、“工学结合”的设计理论教学实施策略

1.科学的课程结构设置。高职艺术设计教育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学习专业基础课为主,一般安排在一年级;第二阶段开始向各自的专业实践课程过度,一般安排在二年级;第三阶段是专业课程的学习。由此看来,艺术设计理论课程设置应该遵循普修课与专业课相结合的原则,而且由于在校学习时间有限,理论课程的设置必须进行合理优化,既要剔除“艺术概论”“美术史”等与设计类专业不太适合的综合基础课,又要使各设计理论学科进行合理搭配,做到学习内容不重复、专业个性突出。例如,可以在一年级开设“设计学概论”。该课程既包含了基本的设计理论,又包含了中外设计史和设计批评部分,内容非常丰富。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全面、系统地掌握设计的基本概论,符合高职理论课程“能用、够用”的原则,因此完全没有必要再开设其他艺术史类课程。再如,二年级是基础课到专业课的衔接阶段,可以开设与专业相匹配的设计理论课程,像工业设计专业开设“工业设计史”、环艺设计专业开设“建筑装饰史”、服装设计专业开设“服装史”、动漫设计专业开设“动漫概论”等。这种普修课和专业课相结合的策略可以使教师根据课程特点和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研究教学内容,使学生学习的时候能够循序渐进,有利于内容的掌握。
2.灵活的理论教学方式。教学方式的改革是艺术设计理论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设计理论课程教学最终要将理论应用到实践当中,使理论和实践互相推动,这就要求教师对教学策略做出相应的转变。首先,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理论素质和专业技能,具有系统的理论技术知识,不断掌握艺术设计新的学术动态以及行业动态,为将理论和实践结合打造坚实的基础。其次,教师要转变“满堂灌”的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践项目加强师生的互动、工学的互动,争取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提高自己的学习主动性。最后,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对课堂教学进行充分的设计。教学地点不必拘泥于固定的地点,可以把课堂从室内移到室外、从校内移到校外,将理论内容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进行实地讲授,这样学生学得比较轻松,对理论的理解更加直观、深刻,而且在掌握了理论的基础上,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造意识能够得到有效提升,从而也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比如“建筑装饰史”“工业设计史”等课程,可以使学生走出课堂,走近城市中有代表性的建筑物或工业设计作品,通过对实物的分析,使理论知识得以有效传达。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将理论划分为几个方面,让学生分组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并且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演讲、辩论,有疏漏和不恰当的部分教师进行补充纠正。通过这种互动的方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既掌握了理论知识又培养了运用理论知识进行策划创意的能力,提高了综合能力。
3.合理的成绩评定模式。在艺术设计理论课的考评中,大多数学校还是沿用闭卷考试的方式,致使学生将得到高分作为学习该课程的最终目的。在工学结合的模式下,对学生成绩的评定应该打破传统的评价方式,重点应该侧重于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设计应用的把握上。应该转变以往一张考卷定好坏的衡量策略,采取对设计作品的分析、评论或实际操作等多种方式,重过程轻结果,重能力轻分数,重视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创新思维,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行业对高职艺术设计毕业生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高职艺术设计教育要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和综合素质,以适应时代的需要,必须坚持理论实践两手抓。通过对艺术设计理论教学的“工学结合”改革,使艺术设计理论教学能够更科学合理地与实践教学相互推动,有效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更好地培养符合职场需要的艺术设计人才,更贴合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更适应高职教育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吕景泉.把握精品课建设新机遇 再上高职质量办学新水平[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5,7(3).
[2]潘懋元,邬大光.世纪之交中国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变化与走向[J].教育研究,2001(3).
[3]首珩.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刍议[J].教育与职业,2003(7).
[4]苏子东.高职艺术设计教育中存在的理由与策略[J].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1(3).
[5]易崇英,刘祚时.高校广告学专业教学创新的实践与深思[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2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