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述上好一堂具有艺术性语文课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5968 浏览:69910
论文导读:现当时的情景,再现人物的形象。例如:教学《猴王出世》,学生通过文本知道了猴王生性活泼顽劣、勇敢大胆,学生此时想见识这只猴子的愿望尤为强烈,我就穿插了《西游记》中的第一集中的部分视频,不仅满足了学生的,而且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让这一人物形象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在教学《草原》时,巧妙插入呼伦贝尔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的确,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面对的理由就是: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给孩子什么样的生活?我觉得一节好的语文课可以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在情感共鸣中学习语文。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指点下进入课文佳境。

2.重视情境创设,激发学习兴趣。

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它涉及到教师的素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欲为学,先为人”,即要提升学生的素养,先得提高教师自身的素养;也涉及到教师的学生观,看老师能否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心理动向;还涉及到教师的读写反思与经验总结。
我在多年的教学中,总结以下几点:

1.“巧”导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导人更是艺术中的艺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首先要解决的是学生的学习兴趣理由,而导课策略正负有酝酿情绪、带人入境的任务,可以激发学生的强烈兴趣。好的新课导入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听课热情,帮助教师确定新课教学的切入点。

2.“巧”设理由,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如果学生对教师提出的理由感兴趣,他们就会积极、踊跃,教师即可顺水推舟,达到预期的目标。例如我在讲《一夜的工作》,讲到室内陈设极其简单时,起初学生的理解是很肤浅的,只能透过文字知道里面的一些摆设。我就问到:“这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和这摆设极不配套啊,那这儿原来的主人是谁?”学生起了兴趣,就大胆地猜想,有的说是皇帝,有的说是当大官的,有的说是富商……我并没有否认他们的猜测,而是总结出这屋子的主人一定是很有钱有势的人,随后就告诉他们答案,是清朝的一位摄政王。然后又问“里面原来可能有哪些摆设呢?”学生更感兴趣了,接下来的猜想更大胆,然后回到文本中来,形成鲜明的对比,学生才真正懂得了什么叫生活简朴,效果甚佳。

3.“巧”用视频、图片来优化课堂。

一堂优质课并不是视频、图片丰富了就好,当然要在“巧”字上下工夫,要使用得恰到好处。该用则用,不该用则不用。语文课上多媒体决不可泛滥,泛滥了就不是语文课了。新课标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三者之间对的过程。”阅读是要阅读文本,而不是阅读多媒体,我们要跟文本对话,不是跟多媒体对话。要通过语言文字展现当时的情景,再现人物的形象。例如:教学《猴王出世》,学生通过文本知道了猴王生性活泼顽劣、勇敢大胆,学生此时想见识这只猴子的愿望尤为强烈,我就穿插了《西游记》中的第一集中的部分视频,不仅满足了学生的,而且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让这一人物形象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在教学《草原》时,巧妙插入呼伦贝尔大草原的图片,学生顿时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进一步感受老舍笔下的草原是多美丽迷人,很容易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现代化教学手段普及的今天,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切忌视频图片泛滥,教师要巧用多媒体来优化课堂。

4.“巧”设陷阱,让课堂激起涟漪。

课堂上教师可以去设陷阱,以激起学生智慧的火花。在教学《鹿和狼的故事》时,教师在开课时就应该给学生渗透狼的凶残、可恶;鹿的美丽、善良,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就处处偏着鹿,讲到狼一命呜呼时,教师应该表现得大快人心。这时,学生就觉得不对了,纷纷和老师辩解,教师可以固执地认为狼就是坏。学生倒着急了,给教师讲起文本中的道理来,学生是被动地通过教师的“糊涂”变得主动了起来,反倒给老师讲起这课来了。这样的课堂效果就不言而喻了。智慧的火花是需要撞击的,教师课堂上的种种陷阱可以把课堂推向。
当然,一堂具有艺术性的课,还需要教师吃透教材,具备驾驭课堂的能力,有扎实的语文功底,准确的表达能力,上出浓浓的语文味来等。没有完美的课堂,但我们可以做的是努力地让它变得更完美,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业务中精雕细琢,不断反思总结,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着力打造一堂更具艺术性的语文课。
作者单位 陕西省延川县永坪镇小学
编辑 张晓楠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gymslw/lw20115.html上一论文:试述读图时代下的数字媒体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