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关于新旧《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比较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6196 浏览:119059
论文导读:绩效管理的效果企业可以通过利润等直观指标来考核经营的成果,而行政单位的管理绩效则是间接的,主要通过资源是否高效利用、支出是否经济节约、结余是否正确使用等进行考核,而依据旧制度提供的会计信息无法反映这些内容,理由在于:(1)资产没有划分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不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无从了解资产使用的损耗程度(新
【摘 要】 随着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行政单位会计工作面对新的挑战,为此财政部对1998年颁布实施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进行了修订,并自2014年开始实施。文章从旧制度的局限性、新旧制度的变化、新制度取得的突破及新制度执行中的难点与应对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行政单位; 会计制度; 制度比较
1004-5937(2014)31-0100-03
为了适应财政改革和政府绩效评价的需要,进一步规范行政单位会计核算,满足社会各界对会计信息的需求,财政部发布并于2014年1月1日起实施了新修订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简称新制度)。为了确保新旧制度的平稳过渡,推动新制度的有效贯彻实施,各行政单位应立足于会计制度修订的背景,组织相关人员深入学习,以准确理解和把握新制度的变化与执行中的重点难点,切实落实好新旧制度的衔接,夯实会计工作基础,满足财务管理与预算管理的双重需求。

一、旧《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局限性

随着我国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日益加强,财政收支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1998年颁布实施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简称旧制度)已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下行政单位会计核算的要求,其局限性日益凸显。

(一)会计核算体系不能体现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成果

自2001年以来我国推行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部门预算和政府采购三大财政体制的改革,旧制度的会计核算体系已不能适应改革的需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制度转变了预算资金的支付方式,对于政府的购买性公共支出,财政不再简单地通过银行存款向行政单位按预算直接拨付经费,而是改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支付,财政支付的改革必定带来行政单位相关业务活动的变化;二是部门预算改革扩大了行政单位会计核算内容,要求“一个部门一本账”,将单位所有业务活动都纳入核算与监督,而旧制度没有将基本建设业务纳入单位大账中。

(二)会计信息不能反映行政单位绩效管理的效果

企业可以通过利润等直观指标来考核经营的成果,而行政单位的管理绩效则是间接的,主要通过资源是否高效利用、支出是否经济节约、结余是否正确使用等进行考核,而依据旧制度提供的会计信息无法反映这些内容,理由在于:(1)资产没有划分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不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无从了解资产使用的损耗程度(新旧程度),也无法反映单位资产的使用情况和资金分布情况。(2)支出的资金来源没有区分是财政资金还是非财政资金,难以体现是否按照预算的要求使用资金。(3)结余没有按照资金来源与用途进行划分,没有细分财政资金结转结余还是非财政资金结转结余,是项目未完成的剩余资金还是项目完成的结余资金,无法体现财政资金的具体使用效果。

(三)会计报告体系不完善

旧制度会计报告体系中,一方面,收入和支出项目既在收入支出表中列示,又在月度资产负债表中列示,这种报表项目的设置与报表结构的布局不科学,既不符合国际惯例,也不利于公众了解行政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和流量;另一方面,没有满足专门针对预算管理需要的报表,表外信息披露不充足,一些与预算收支没有直接关系的重要信息易被忽视和遗漏,难以全面反映行政单位的财务状况。

(四)不符合纯公共产品的特征

作为纯公共产品提供者的行政单位,是进行国家行政管理的组织,不应也不宜由市场分配资源,经费应当由财政全额予以保障,行政单位严禁自行获取收入,而旧制度设置了“预算外资金收入”科目,不符合会计主体作为纯公共产品提供者的特征。

二、新旧会计制度比较

(一)会计概念框架的修订

新制度在修订时重新厘清并构建了以会计目标为逻辑起点的概念框架,用于指导具体会计制度的修订与执行,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明确了会计目标是反映行政单位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管理、监督和决策。(2)会计记账基础由完全的收付实现制改为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特殊经济业务和事项应当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有助于更准确地反映行政单位资产和负债信息,使财务成果更接近于经济实质。(3)根据行政单位的特点,将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由原来的10个改为6个,即可靠性、有用性、全面性、可比性、及时性和可理解性,剔除了一贯性、重要性、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专款专用原则、历史成本计量等确认、计量方面的原则,引入了全面性,强调了会计信息的完整性。

(二)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成果的体现

1.财政资金划拨方式由以往的直接拨付改为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两种方式,为此增设了“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和“财政应返还额度”账户,以满足财政资金的管理与核算需要。
2.将“政府储备物资”和“公共基础设施”分别从“存货”和“固定资产”中分离出来,区分了行政单位自用资产和非自用、负责维护管理的资产,资产按用途细分有助于进行分类管理、维护和考核。
3.创新性引入了对固定资产、公共基础设施和无形资产虚提折旧、摊销等一系列新的会计核算策略,每月计提折旧、摊销时,借记“资产基金——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贷记“累计折旧、累计摊销”,这种计提折旧、摊销的核算策略没有虚增当月支出,而是减少了相应资产占用的资金,有利于使资产的实物价值和货币价值保持一致,确保账实相符。
4.为了满足部门预算“一个部门一本账”的要求,取消了“结转自筹基建”科目,增设了“在建工程”科目,将基建账通过“在建工程”纳入单位“大账”,长期游离于大账之外的基建投资项目得以纳入其中,有助于全面反映行政单位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5.按照财政资金管理的需要,将结余细分为财政拨款结转、财政拨款结余和其他资金结转结余。这一变化将结余中的财政资金与其他资金区别开来,有助于行政单位分开核算不同来源、不同用途的资金收支结余情况,确保财政资金的有效使用,为严肃财政资金的监督管理提供会计信息。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gyhjlw/lw41347.html上一论文:探讨会计档案管理浅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