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析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新型农民培育途径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4241 浏览:157699
论文导读:新型农民是新时期“讲卫生、懂文明、有技术、会经营、守法律”的“新农民”,他们需要具备较高的科学技术和较高的思想文化素质。培养新型农民、实现农民现代化的根本路径就是发挥教育对农村农民的转化作用,完善农村教育体系,实现农民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型,让农民自我觉醒,走向知识,亲近文明,实现自身的现代化。

1.思想重视

摘 要:建设中原经济区,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培育新型农民。本文从中原经济区农民的目前状况出发,在探讨分析农民整体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培育新型农民途径应转变农民教育理念,完善农村教育体系,做好新型农民的领头羊培育工作。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新型农民;培育途径
党的十七大,总书记进一步强调:“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农民不仅是建设现代农业的主体,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中原经济区建设更需要重视新型农民的培育,因为中原经济区是以中原城市群为支撑、涵盖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建设中原经济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体是农民。因此,加强新型农民的培育,尤其是立足农村主导产业培训农民,大力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一、中原经济区农民的目前状况特点

中原经济区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经济区域,涵盖作为第一农业大省、人口大省、粮食大省和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的河南省,农民素质的整体状况直接影响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程度,只有重视提高农民的科学技术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培育适应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新型农民,充分调动农民参与建设的自觉性和能动性,才能从根本上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

1.农民受教育年限少,文化程度整体偏低

农村教育经济投入不足、基础教育设施的薄弱,升学质量不高等理由,使留守农村的农民文盲半文盲的人数较多,他们几乎都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能从农村走出去的大学生回乡创业也极少,农村经济的落后影响着农村对教育的态度和投入,受教育程度偏低又反过来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根据栗滢超对河南省省500多位年龄在16~60岁的农民教育状况的调研表明,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是7.2年。个体文化程度低,也影响着农民人生价值的追求,体育、文艺活动几乎没有,打、等成风,造成了农村整体的积极进取和文化氛围缺乏。

2.大量外出务工人员使农村劳动力呈现老弱趋势

农村中的大量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打工,常年不在家,留守农村的多是老人和儿童,家中农业生产也主要靠老人,青壮年只有在农忙时才偶尔回来帮忙,有些常年不回家。家中老人一方面要照顾家庭,一方面还要进行农业生产,他们的精力和体力难以应付,生产上往往以传统方式进行,对生产技术和产量都没有过高要求,更不会参与学习先进生产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只有青壮年劳动力带着技术和热情返乡,才能成长为新型农民。

3.农村教育投入少,农民掌握科学技术少

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几乎没有关于农业技术教育的知识,受教育程度低也使农民很难主动学习先进的农业技术,再加上农民成人教育的投入资金和师资力量少,农民缺乏学习科学技术的渠道和机会。农民对市场经济知识和经济规律缺乏深入认知,不能科学预测和把握农业种植经济形势,对市场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不够,致使农民对市场经济产生恐惧心理或盲目种植,最终蒙受损失。而且部分农民没有摆脱自给自足的小农思想,排斥大农业生产,意识不到现代科技对农业生产的极大推动作用,不愿接受和学习现代科学技术。

4.农民思想观念落后,不求进取

由于主客观理由,农民思想观念保守陈旧,依赖和得过且过心理严重,害怕吃苦,竞争意识和市场意识淡薄,他们甘愿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生活,安于目前状况、不求进取。他们不懂得市场经济运转的规律,接受与反馈市场信息的能力差,适应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弱,难以适应和开拓现代农业生产。只有那些面对极度贫困或孩子教育等特殊的理由才会选择外出务工,这种被动的生活观念制约着农民的上进心和农村的现代化发展。

二、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培育新型农民的途径

新型农民是新时期 “讲卫生、懂文明、有技术、会经营、守法律”的“新农民”,他们需要具备较高的科学技术和较高的思想文化素质。培养新型农民、实现农民现代化的根本路径就是发挥教育对农村农民的转化作用,完善农村教育体系,实现农民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型,让农民自我觉醒,走向知识,亲近文明,实现自身的现代化。

1.思想重视,转变农民教育理念

(1)领导重视,政策支持。政府部门应把新型农民培育作为一种重要任务,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根本措施,转变工作观念,建立农民教育的规章制度,健全全党全社会齐抓共管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监督管理教育效果,推进工作责任层层落实制,使新型农民培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长期化。
(2)加强宣传,使农民树立发展观。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使农民科技教育真正深入人心,使教育与农民生产生活紧密联系,让农民感受到教育是获得存活和生产技能的重要途径,也是转变自我,提升价值追求的重要策略,使农民树立农业生产“科技为先”观念。
(3)吸引外资,注重基础建设。政府和农民转变观念,共同重视科学技术培训,增加教育投入,主动办学、增加教育基础设施、扩大远程教育、配备相应师资,为新型农民培育提高基本保障。利用各类团体的三下乡活动,即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在农村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和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使政策和法律法规深入民心,使农民的市场意识和法制意识明显增强,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

2.注重农村基础教育和技能培训,完善农村教育体系

(1)重视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农村基础教育是农民学科学、学技术,实现职业转化的必要的文化基础。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 9 2 % 的文盲、半文盲在农村。目前,在农村的 4.8 亿劳动力中小学文化以下的占40%;初中文化占 48%;高中文化占 12%。受过职业技术培训的农民不足 5%;受过技能培训的仅为 1%。农民由于各种理由不能完成基础教育,政府应对经济贫困地区提供经济帮助,完善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尽量减少教育支出,提高农民受教育的权利。(2)有针对性的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学习能力、创业能力,落实“绿色证书工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创业培训工程、就业培训工程、农业远程培训工程”工程项目。充分利用高校科研成果,使高校科研惠及农村发展,帮助农民创新技术,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职业技术教育更要针对论文导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研究”(142400410640)成果(作者单位:许昌学院城乡规划与园林学院)上一页12
农村和农民,把高科技农业、养殖、果蔬花卉业和高效经济产业等实用技术培训送下乡。培训的同时,做好传帮带工作,尝试建立农民之间传帮带机制,在专业培训和相互传授相互作用下,整体推动技术水平的快速提高。
(3)开展以精神文明为主的农村成人教育。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农村成人教育模式,借助业余学校、技术培训班、继续教育等形式,使更多的人重视科学文化知识,树立科技兴农的观念,并逐步树立现代生活理念和市场竞争意识,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道德观和文化氛围。
(4)要建立健全对农村特困学生的政策资助体系,为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技能培训或职业技术教育创造条件,为全面培育新一代知识型新农民提供政策支撑和社会保障。

3.重视人才建设,做好新型农民“领头羊”培育工作

(1)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选好新农村建设带头人。乡村干部是农村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和领导者,他们的领导能力、经营理念、工作策略都直接影响着国家政策的贯彻落实和当地经济的发展,也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农民素质的提升,要把有能力、有魄力、有发展经验、能与时俱进的优秀人才选拔到乡村干部队伍中。使他们成为农村发家致富的“带头人”,充分发挥好他们的示范和引导的作用,势必带动出一批又一批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的新型农民。
(2)加大返乡青年创业和大学生创业的支持力度,吸引有知识有技能的人到农村发展。近年来,国家开展的“大学生村官”政策和银行开展的“创业”小额贷款优惠政策,已经吸引了不少有志青年在农村发展。通过贴息贷款、技术指导、创业培训等惠民措施,加大对农村青年返乡创业的扶持力度,吸引外出青年返乡创业。
(3)重视培养经营管理人才。当前农村非常缺乏熟悉市场、眼界开阔、善于经营的管理型人才,这也是制约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理由,要大力培养农村产业管理人才、经纪人、营销大户等人才,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推动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4)依托农村项目发展,吸引公司和企业参与农村经济建设。应像吸引工业项目一样吸引企业投资开发农业产业,采取“政府划格,公司填空”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大力吸引农产品加工项目、特色农业种植、农业设施发展项目等,并在政策上给予优惠,推动农民收入快速增长。
参考文献
[1]栗滢超.河南省新型农民培育面对的理由与策略[J].河南农业科学,2010(2):113-114.
[2]聂明英,卢建生,周建伟,刘上余.农村教育对农民增收的作用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3):103-105.
[3]曹明贵,李颜森.新型农民培育的路径选择[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2(2):43-47.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新型农民培育机制研究”(2013)-JKGHD-0332;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服务型政府视角下的河南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研究”(142400410640)成果
(作者单位:许昌学院 城乡规划与园林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