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研讨谈《蒙古勒津婚礼祝词》艺术特点及保护价值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2594 浏览:48857
论文导读:
摘 要:蒙古勒津是蒙古族的优秀部落,是我国蒙古族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

一、创造了很多光彩夺目的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键词:蒙古勒津婚礼;非遗保护项目;历史悠久;需要保护传承
蒙古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有举世闻名的历史,有很多璀璨的文化遗产,至今源远流长。其中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古勒津婚礼》就是一颗炫丽的明珠,值得我们去倍加珍惜。蒙古族从圣祖成吉思汗年代起,转变了“马背上”婚姻的旧习,形成了举行隆重婚礼仪式的新俗,留下了很多成套的婚礼祝词和礼仪程序,综合反映了本民族的历史、民俗、信仰以及衣食住行等生活的方方面面。
蒙古勒津是蒙古族的优秀部落,是我国蒙古族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创造了很多光彩夺目的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婚礼祝词便是其中芬芳袭人的一朵,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蒙古勒津部落在男婚女嫁的盛宴上,吟诵吉祥的祝词,欢歌助兴的酒歌,跳起迎亲的舞蹈,其沸腾场面,常有掀翻屋脊之势。这不仅增添了婚礼的喜庆气氛,同时也成为家族长辈以爱情为蚕丝引线,对晚辈进行教诲的生动课堂。婚礼祝词内容中,有对配偶青年男女确立纯洁、坚贞的爱情的祝福,有对本民族英雄人物不朽功勋的歌颂,也有对勤劳、勇敢、聪明、善良品德的礼赞,除此,还有热烈、友好、幽默、风趣的对诗对歌。在充满喜庆气氛的场面里,表现出它的警人的哲理和诱人的诗意。它将散文体和韵文体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记叙、议论、排比、夸张、讽刺、对偶、对仗以及大量的比兴等多种表现手法,不但有强烈的节奏感,也表达了创作者们朴实的思想感情,美好的道德观念,强烈的信仰追求和火热的生活趣味。经过历展沿革,逐渐形成了有成套程序、完整的情节和固定场面的独具特色“诗剧”。成为蒙古族民间口头文学宝库中闪光的珍珠。
蒙古勒津的传统婚礼仪式,分别在男女两家举行。头一天,由男方主婚亲家、贺勒莫尔沁(祝颂人)、新郎三人,带上聘礼赶车去女方家举行娶亲仪式,次日,女方让新娘坐上彩车,送至新郎家举行拜天成亲仪式。男女双方都摆设婚宴,男方尤为隆重。在婚礼进行的每一个阶段,由男女双方请来的贺勒莫尔沁(祝颂人)吟诵祝词,通过祝词的起承转合、引导,推动婚礼的变化和发展。
蒙古勒津婚礼有《启程迎亲》、《门前对歌》、《蘸酒祈愿》、《祭祀火祠》、《敬献聘礼》、《篝火迎亲》、《结发拜天》、《堂谈《蒙古勒津婚礼祝词》艺术特点及保护价值由优秀论文网站www.7ctime.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门祝福》、《完婚祭火》、《婆母授花》、《侑酒献歌》、《奉上乌叉》、《欢送新亲》等17道程序。每个程序都是一折“戏”,“导演”和“主演”就是男女双方的贺勒莫尔沁(祝颂人)。“次主演”便是首席亲家、女方嫂子、男女双方长辈等祝颂人。而新郎、新娘这对儿“主人公”却是戏多词少。其他如:唱歌的、跳舞的、端盘的、赶车的是“配角”,剩下的男女宾客则是“跑龙套”的。这出“戏”带有浓郁的半农半牧的地方色彩,与其他蒙古族地区的婚礼相比,除有程序、场面、具体词句的某些差异外,还是同根并蒂,又各具风姿。
有人说婚礼祝词是“一部诗剧”,还有人说是“一杯醉人的奶酒”,不管怎么说,我们的婚礼祝词是够醉人的了。听醉人的、朗朗上口的祝词,铿锵入耳的韵,颇能动人心弦、诱人情趣,给人以美的享受。这是它的艺术价值所在。
仅举两例,便知祝颂家们独到的匠心。如首席亲家向一对新人的祝福:蔗!祝你们一对新人——
并蒂莲一样一抱一拥,
唇齿一样又邻又亲;
鞍蹬一样你照我映,
袖肘一样不离不分……
又如,在女方家《求名问庚》时,男方祝颂人与女方嫂子的一段幽默、风趣的对诗,也很别具一格:
嫂子:我家的小昂嘎(孩子),
也能属蚂蚱,
也许属蝴蝶,
大概叫什么高娃,
她的亲嫂许知道,
可惜不在家。
祝颂人:
玉石虽珍贵不雕不琢不成器,
黄金虽晶莹不揩不拭不闪光,
绸缎虽华丽不裁不缝不成衣,
姑娘虽窈窕不报名庚不吉利!
嫂子:待到那——
鼠皮做后鞒,
乌鸦变白头,
兔子尾巴冲肖九,
骆驼尾巴拖地走,
那时咱在天宫会,
芳名妙龄再来求。
当然,求名问庚的对诗不是这样简单几句,而是几百行富有弹性的对歌。汉文翻译词还远不如蒙语本身够味儿。那一句句富有哲理性的谆谆教诲,一段段引人入胜的谈古论今,不得不承认这些口头文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者——蒙古族民间祝词艺人是个奇才,不能不看到它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
另外,从收集到的一千五百余行蒙古勒津婚礼祝词来看,其中几次提到圣祖成吉思汗的降生到十三岁带兵;从别里古台、木华黎等将领到打败群雄,五洲扬名;从传奇式神鸟传佳音到娶勃尔帖为夫人,从婚宴的规模到具体仪式,再从古代联系到现实的联姻两家,确实是以诗讲历史。
又如,在《祭祀火祠》、《结发拜天》等很多场面,提到释迦牟尼、嘎希巴、 格萨尔、那木斯来等佛祖名;又提到“庵、啊、吽”(梵语:使之洁净)、玛哈萨玛迪可汗(印度帝王)、吐蕃国(西藏)、速其特(藏语:酒)、钱德门(藏语:宝贝)等等,这些提法和外语的运用,都记述着蒙古民族从萨满教信徒到信仰佛教的历史和与印度、西藏的密切交往。特别是还出现满语“格格”(公主)、“台吉”(官名)、“塔布速”(驸马)以及“访高僧”等有关汉族习俗的诗行;又揉进蒙古勒津部落由游牧到半农半牧的历代生活景象,记载着蒙古族与兄弟民族开放、交往、共同发展的历史过程。
这些,对了解研究蒙古勒津历史及经济、文化发展史,都能从其字里行间予以提供。这便是它的史料价值。
婚礼祝词,也可以叫婚礼歌。还有个不可忽视的价值,那就是民俗价值。它把演唱艺术与丰富多彩的民俗融为一体,使婚礼歌更充满艺术生命力。
如:婚礼婚俗中的“同握沙恩吐(羊嘎拉哈带一段小腿)拜天”、“篝火迎亲”等十七道程式且不必细谈。其中还有“祭火盆”(年祭、月祭、婚祭)、“拜火神”、“近亲不能通婚”、“女人不倚门 ”、“有酒就有歌”、“冠被夺”、“见面托胸礼”、“拜见门德礼”、“院有镇宅旗”、“门前一堆灰”、“堂屋西北供着佛”、“吃席男女不同桌”、“做桌西论文导读:亲献哈达”等等礼仪,生活习惯贯穿于婚礼祝词中,不仅是作为向后代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教材,而且为研究蒙古族民俗学、研究地方民俗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去分析、去研究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考察它对蒙古族文化发展的影响。蒙古勒津婚礼祝词是蒙古民族的发展史诗,记载着蒙古族的,民族之魂,是蒙古民族进程中的“活化石”,是蒙古民
为大”、“高亲献哈达”等等礼仪,生活习惯贯穿于婚礼祝词中,不仅是作为向后代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教材,而且为研究蒙古族民俗学、研究地方民俗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去分析、去研究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考察它对蒙古族文化发展的影响。
蒙古勒津婚礼祝词是蒙古民族的发展史诗,记载着蒙古族的,民族之魂,是蒙古民族进程中的“活化石”,是蒙古民族口头文学活态传承的体现,珍在即逝、贵在保护。保护、传承蒙古勒津婚礼祝词,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它的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是不可忽略的。它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具有很高的研究和传承价值,是蒙古勒津历史发展、风俗习惯、文化艺术中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文学艺术宝库中的一朵绚丽的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