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述从哲学角度深思如何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7235 浏览:114417
论文导读:行是否一致,一旦受教育者做出教师言行不一的评价,必定会对教师丧失信任,“基础课”的教学就会陷入困境;教师能否平等待人等等。“基础课”教师也是自查反省的对象。《论语?学而》中写到:“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对于“基础课”教师更应把“三省吾身”的思想积极予以贯彻,
摘 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05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对于这样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是其重要要求,本文引入哲学中主客体范畴,针对如何提高"实效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实效性 主体 客体 基础课
根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05方案”的规定“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是必修课程,是大学生入学开设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其学习效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深远影响。对于“基础课”这样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来说,是否具有“实效性”是判断教学成败的重要标准。在“基础课”的教学中,教师有着不同于一般课程的地位,本文引入哲学认识论中的主客体范畴,重点分析如何突出教师的“主体性”地位,进而增强“基础课”教学的“实效性”。

一、“基础课”教学体系中教师的特殊“主体性”

主客体是哲学认识论中的范畴。主体一般指的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的因素,具有自然性、社会性和意识性的属性。
客体是主体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一切对象,是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处于从属和受支配地位的因素。客体具有客观性、对象性、历史性三方面的特征。
把主客体联系起来的是实践,没有实践,主体的意念、想法、策略及观点都无法付诸于现实,而没有主体,客体的存在只是一种形式,而不含有具有价值和作用的内容。研究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首要的事情就是要分清什么是主体,什么是客体,然后最基本和最首要的就是要实践,通过在客体上的实践总结新的主体思想,通过实践来检验主体的思维与理念 。
如果静态的对“基础课”的教学过程进行描述,用教师和学生的概念足以。但“基础课”的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实践的过程,这样就需要我们引入哲学上的主客体范畴来帮助我们描述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影响和角色的互换。
在“基础课”的教学系统中,教师基本属性是教学实践和认识的主体,学生的基本属性是教学的客体。然而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系统中,思想政治教育者是主体,然而它的主体使命为社会所支配,它的主体活动处于客体审视和自我检查反省之中,这就使它同时具有客体的属性,思想政治教育者是一种带有“客体性”的主体???。“基础课”教师是负责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工作者,这种鲜明的“客体性”的主体同样适用于“基础课”教师。
这种“客体性”的主体具有鲜明的特点。说它具有的客体性,是因为在教师发挥其主体性时,同时被学生所审视,“基础课”教师的任务,为社会所规定。“基础课”教师为角色主体,但这种角色具有特殊性能。他的主体性为社会力量所支配。在今天的中国,这种力量无疑应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现阶段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无疑是根本利益中国,党所制订的路线、纲领是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直接体现。作为“基础课”教师在教学中应坚定对党的路线方针的贯彻,具备应有的思想觉悟。因此,在“基础课”教学中教师不具有绝对自由,如违反了这一要求,就失去了作为“基础课”主体的资格。“基础课”教师的工作必须始终坚持提出的双为方针即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
同时“基础课”教师的也要接受学生的审视。这样的审视通常是从多方面进行的,如:“基础课”教师本人是否具有必备的道德素养,是否具有担当教育者的资格,这种审视可以从多方面进行,如:教师本身是否具有教师道德素养,是否有资格担当教育者,范跑跑作为一个普通人选择“跑”无可非议,但作为一个教师则有违教师道德基本要求,不具有资格担任一名教师。教师自身言行是否一致,一旦受教育者做出教师言行不一的评价,必定会对教师丧失信任,“基础课”的教学就会陷入困境;教师能否平等待人等等。
“基础课”教师也是自查反省的对象。《论语?学而》中写到:“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对于“基础课”教师更应把“三省吾身”的思想积极予以贯彻,“基础课”教师的教学在被社会力量制约和学生审视的之外,还应该借助这一过程中反馈的内容,自己对自己进行审视。例如:作为一名教师进了应尽的责任?在与人交往中是否做到了诚信?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这种自我审视的认识活动是以自己作为认识对象,说明了 “基础课”教师具有特殊的客体性。
认识到这些,对于加强和改善“基础课”教育工作,更新观念、转变思维方式、调整“基础课”教育内容、改善管理方式、优化“基础课”教育过程,提高“基础课”实效性有重要的现实作用。当然,正如马克思所说,认识世界是重要的一方面,但关键还是改造世界。认识到“基础课”教师是“客体性”的主体之后,关键还是要落实到具体的日常教学中从哲学角度深思如何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由优秀论文网站www.7ctime.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去。

二、提高教师主体性 增强教学实效性

1.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政治觉悟

“基础课”教师为角色主体,其角色不是纯然自主的个人行为,而是为社会所支配。所以作为高校“基础课”教师,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教学水平,“基础课”教师只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内容理解并深刻体会,才能成为大学生的领路人。只有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用心学习,认真领会,积极体会,才能在教学中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才能对学生的内心产生影响。才能让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接班人

2.爱学生是“基础课”教学“实效性”得以实现的重要前提

教育以爱为前提。而教师对学生的爱是非血缘关系的神圣的爱,是教师善良之心的体现。善良像太阳一样,太阳照在任何一个物体上,那个物体都会闪闪发光。所以说,对教师道德的要求中以仁爱、善良为最重。爱学生是所有优秀教师的共同品质,作为“基础课”教师,其课程性质、教学目的本身就要培养学生的善良品德,传递人类的博爱精神,这就要求授课教师首先需要具备高尚优秀的品德,真诚的关心爱护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敬而受教”,才会接受教师的说教。从哲学角度深思如何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gjxfxlw/lw39711.html上一论文:谈述对权进行法律规制的几点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