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有关于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867 浏览:14913
论文导读:
[提要] 基于谨慎性原则而产生的资产减值会计是为了更真实地反映企业资产的价值,但由于资产减值与企业的利润存在重要联系,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屡见不鲜,资产减值理由一直备受关注。本文通过对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及成因进行分析,指出存在的理由,并提出改善倡议。
关键词:资产减值;盈余管理;动机;成因
:A
原标题: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及成因分析
收录日期:2014年2月17日

一、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

我国对于资产减值的研究始于20世纪九十年代,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纵览其近几十年的发展情况,尽管我国资产减值政策在不断发展与完善,但仍难以克制不断出现的新的盈余管理手段,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引起了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关注。就我国资本市场而言,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包括如下几方面:
(一)大清洗动机。上市公司新任管理人员为了扩展未来年度的盈利空间,通过大量计提减值准备,将本该在未来期间确认的费用提前至当期确认,从而释放风险,大大减轻未来期间盈利负担,对公司报表进行消毒、清洗,即所谓的“大洗澡”。
(二)扭亏动机。按照上海证券交易所与深证证券交易所的规定,如若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连续亏损,则会受到证券监管机构的处罚甚至会被要求退市。为了避开因受到处罚甚至丧失宝贵的上市资格而对公司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上市公司会使尽全身解数来防止连续亏损局面的发生。存在扭亏动机的上市公司通常其经营状况不景气,依靠主营业务在短期内实现盈利是十分困难的,因此这些公司在扭亏年度一般会少提或不提资产减值准备,以增加扭亏年度的会计利润,必要时甚至大额转回已经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
(三)利润平滑动机。投资者通常是根据公司的盈利状况来判断该公司当前以及未来期间发展状况的,而一个逐年增长的经营业绩会向投资者传递出公司稳步、正常发展的信息,有助于企业获得更多的融资。因此,上市公司为了保持其经营业绩稳步增长的良好态势,在公司某一年的盈利水平出现大幅增长,并且预测该大幅增长难以在下一年乃至以后几年继续保持的时候,公司管理层通常不会向投资者如实披露当期实现的高额盈利,而是通过大量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将本期实现的部分盈利递延到以后年度。这样,既能使公司持续发展的良好形象得以维持,还能够通过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使过去累积下来的潜在压力得以集中释放,为以后年度的业绩做好储备。
(四)配股动机。在我国,上市公司只有具备以下条件才有资格配股:最近三年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平均在6%以上。有机会取得配股资格的公司,为了提高净资产收益率从而达到上市公司配股要求,通常会采取少计减值准备的政策;而对于无法取得配股资格的公司,则更可能加大对当期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从而为以后年度的收益做准备。

二、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理由

(一)基于资产减值准则的理由分析。资产减值准则赋予了企业较大的选择权,管理者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可以通过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会计处理策略来进行盈余管理。由于资产减值准则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对于减值迹象的判断、可收回金额的确定、资产组的认定标准等都需要具备专业知识的人员进行判断与估计,使报表使用者的阅读难度加大,企业内、外部人员之间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容易造成人为操纵。
(二)企业内部制约制度不健全。为了使资产减值准备的核算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减少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随意性,证监会明文规定:上市公司应当建立并健全各项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和损失处理的内部制约制度,并由多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共同合作执行。对于一个内部制约制度健全的企业来说,应具备如下特点:不相容职务进行严格划分;规范的授权机制;内部审计监督制度健全。然而,大量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制约制度并不合理,仍存在很多理由,具体表现为:对资产原始数据的搜集、减值准备计提金额的测算以及最终的审核全都由一套人马来完成,严重违背了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规定;一些公司并未按照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金额的大小及资产的重要性等对各层级的审批权限进行规定,经理与董事会审批权限划分不明确;针对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审计监督功能弱化,形同虚设,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上市公司内部制约制度的不健全使得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时存在较大的随意性,难以保证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准确性与合理性。
(三)外部监管难度大。一方面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史还很短,与之配套的监管机制尚不健全,证监会虽然依法可对上市公司进行调查和处罚,但由于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涉及大量的职业判断,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往往比较隐蔽,对其进行举证十分困难,增加了证监会对其监管的难度。此外,由于对上市公司的一些违规行为处罚力度太弱,使得上市公司在综合考虑成本与效益原则之后,情愿铤而走险通过非正常手段达到其预期目的;另一方面,上市公司与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雇佣关系使注册会计师缺乏应有的独立性,为了留住客源、应对激烈的行业竞争,注册会计师不惜迎合被审计单位的不合理要求,做出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
(四)企业内部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有待提高。虽然我国资产减值相关的政策在不断完善,但会计准则的制定有时会落后于实际情况。资产减值准则对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及披露都离不开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企业能否合理、准确地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直接受会计人员专业能力水平的影响,而我国当前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难以满足会计准则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会计人员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和综合分析能力的支持,对判断标准难以把握,极易受到管理层的影响,迎合管理层的要求而非依据资产的实际情况做出判断。

三、防止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倡议

(一)基于资产减值准备的倡议。为了减少企业判断资产减值迹象过程中存在的主观随意性,应不断完善资产减值相关政策与规范,对减值迹象的规定进一步细化,增强实际可操作性,减少企业人为选择的空间;发展并完善我国的资产信息和体系,保证资产信息流通的畅通性、透明性、对称性,保证资本市场中信论文导读:
息更新速度更快、更准,使公允价值的确认有章可循;加强对资产减值损失转回理由的研究,进而不断增强准则的合理性;提高资产减值信息的披露力度,增加并细化资产减值信息的披露内容,使会计信息使用者能对企业资产有更多的了解。
(二)逐步完善企业内部制约。企业应从三个主要方面着手实施相应的策略:首先,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使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过程中负责测算、审核及审批的人员各司其职,不同部门之间相互监督;其次,建立并完善授权批准制度,将测算人员得出的数据经相关审核部门审计之后,依据减值准备金额的大小及资产的重要性程度等分层级由总经理、董事会及股东大会进行审批;最后,完善内部审计制度。企业应加强对资产减值准备确认、计量及披露的整个过程的监督工作,及时发现流程中存在的理由及漏洞,对原始数据等资料进行详细的记录并备案,方便企业对现存理由进行汇总并及时提出解决策略。
(三)加强外部审计监督。加强外部审计监督可从以下两点着手:第一,法律法规是保障会计监管职能有效执行的必要条件,加强外部审计监管就一定要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以推动监管部门的执法力度。此外,应健全处罚法规,对处罚条例进行细化,便于实际操作,对于企业的违规行为,应加大处罚力度,转变上市公司因违规成本过低而明知故犯的行为,增强法律法规的震慑力;第二,强化机构尤其是注册会计师的职责。我国要逐步完善公司对会计事务所的聘用与更换机制,确保注册会计师以“独立第三方”的身份对企业资产减值事项进行审计,提高审计的质量。
(四)提高企业内部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与职业道德水平。为了提高企业会计处理的准确性,企业应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努力创造各种学习条件与机会,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其专业技能。同时,应重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的提升,加强会计职业道德的学习与教育,不断提升其职业道德水平。
主要参考文献:
[1]陈英,张媛,杨欢欢.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实证研究[J].经济师,2013.
[2]王佳文.基于盈余管理视角的资产减值会计改善研究[J].财会研究,2013.
[3]樊琳.现行资产减值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J].商业时代,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