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析我国食品安全及日本农产品贸易政策综述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836 浏览:21787
论文导读:
摘要:本文我国食品安全及日本农产品贸易政策综述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7ctime.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主要介绍了我国目前有关食品安全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出口食品安全理由的理由和策略针以及对日本农产品贸易政策理由的研究目前状况,给关注我国食品安全理由,旨在推动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出台,加强食品安全的监管和保护,全面提升食品质量和安全水平,为提高我国食品贸易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食品安全 出口贸易 日本农产品 贸易政策
将食品安全纳入影响中国食品出口竞争力研究体系,分析食品安全引发技术性贸易壁垒,并导致我国食品出口大幅度受挫和出口贸易量锐减的现实情况,提出扭转目前状况、提升我国食品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发展路径。以日本的食品安全规制为例,全面剖析其产生的影响和可能走势,掌握相应的研究经验,为规避其他发达国家的技术壁垒提拱借鉴作用。

一、食品安全对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

(1)技术贸易壁垒与国际贸易。余佶(2003)认为,技术性贸易壁垒对确保食品安全、保障国民健康有着积极作用,但也可以增加出口成本,引发贸易障碍,限制出口贸易;季任天(2009)认为,当前中国的标准化水平及标准制定的参与程度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目前,我国只有不足30%的标准技术水平符合当前科技、生产、工艺和管理水平的要求,与国际标准相比较,我国能实质性发挥作用的技术标准所占比例不足25%。杨志花(2009)认为,加强食品安全体系建设,应从制定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战略、建立预警机制等方面入手。本领域研究的贡献在于,突出强调了技术标准对食品安全体系的重要影响;不足之处是,只从食品安全法规、标准体系构建方面来研究出口食品的安全理由,缺乏基于新贸易保护角度的现实分析,对很多国家利用技术贸易壁垒来达到限制进口的现实案例研究明显有所忽视。
(2)技术性贸易壁垒与社会福利损失。Thorns bury(1998)认为,为确保食品安全而采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极有可能被贸易保护者故意滥用。某些利益集团可能左右技术性贸易壁垒政策的制定,从而达到保护国内相关产业的目的。柳延恒(2006)根据海关统计数据判定,日本设置“肯定列表制度”的次月(2006年6月),我国对日农产品出口额为5.96亿美元,比2005年同期减少1.31亿美元,同比下降18%。潘红青(2009)指出,日本以重金属残留超标和疫病制约机制不健全进行拦截,致使我国2007年冻肉鸡出口额减少19亿美元,造成约105万人失业,纯收入损失至少达2亿多元。本领域研究的贡献在于,以确凿事实证明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农产品出口及其背后的国民福利有严重影响;不足之处是,研究策略局限于静态的成本——收益(损失)分析,对贸易发展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明显不足。

二、出口食品安全理由的理由和策略研究

(1)供应链管理。臧敏(2008)强调,为确保食品安全,应从种植、生产加工、包装、物流和销售各环节进行严格制约,建立从农田到餐桌全程参与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彭卫华(2007)认为,应建立可追溯信息系统,实施食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监管,主要加强食品投入品的合理使用和食品污染的安全监管,实现从种植到消费的全程监控。
(2)食品安全标准和法规。罗莹(2006)认为,应从加强完善国内食品安全管制制度、严格遵循国际检验检疫标准、利用WTO框架协议的争端解决机制进行谈判磋商等三个方面来应对一些贸易进口国以食品安全为名义所实施的绿色壁垒。翟金义(2009)认为,HACCP体系(国家标准GB/T15091-1994《食品工业基本术语》对HACCP的定义为:生产(加工)安全食品的一种制约手段;对原料、关键生产工序及影响产品安全的人为因素进行分析,确定加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建立、完善监控程序和监控标准,采取规范的纠正措施。)作为预防性食品安全制约体系,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效果,引起了食品贸易国的广泛关注和认可。中国食品出口企业应按照食品安全卫生科学的发展要求,不断完善和有效实施HACCP计划。蔡永民(2009)的研究表明,我国食品安全领域的立法与国际标准相比在如下几个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缺乏国家一级的CAC委员会;协调小组人员不足,经费无保障;对食品法典的应用范围较狭窄;我国食品加工企业对HACCP体系的应用存在空白。

三、针对日本农产品贸易政策理由的研究

针对日本食品贸易政策角度进行研究的文献较多集中于贸易政策、安全管理模式,以及法律保障和争端解决机制等方面。本研究领域的贡献是,系统阐述了日本农产品质量检验政策产生的背景及其对我国输日农产品产生的影响,不足之处是,对贸易争端背后隐含的制度因素和发展背景缺乏深度分析,已经成型的研究文献较多局限于影响度等层面的分析,比较深入的研究文献相对较少。从上述研究成果可以看出,目前,我国针对日本食品安全规制进行的研究文献有限、深度不够。若干重要研究文献并未切实发挥创新引领的作用,相反,过多局限于对技术壁垒、安全规制的概念剖析、局限于对食品出口过程中贸易争端的描述等狭小圈子,不利于从根本上说明贸易争端产生的真实理由。
尽快扭转这种带有很大局限性的研究状态,从政策根源角度深入分析我国对日食品贸易争端的起因、分析解决各类争端的路径,同时,系统阐述日本食品安全规制产生的背景,并将其与贸易政策调整、两国乃至多边国家的食品安全理由结合起来进行实证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作用。
参考文献:
[1]范正伟,拿什么拯救食品安全的道德[J],理论参考,2011(5):12-13.
[2]老言,大力治理“另类恐怖”[J],学理论,2004(6):44-46
[3]范彬彬,用制度为食品安全把关[J],小康,2008(10):77-79
[4]彭娟,论日本食品安全危机的法律应急机制[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2):22-24
[5]孙华,论日本食品安全规制中的登记检察机关制度[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1(2):31-32
[6]王怡,宋宗宇,日本食品安全委员会的运转机制及其对我国的启迪[J],现代日本经济,2011(5):51-52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gjmylw/lw9031.html上一论文:论蓝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出口贸易产生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