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论国际贸易中碳标签制度影响及策略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9180 浏览:34944
论文导读:
摘要:碳标签制度作为一种新型的国际贸易商品量化标准,在全球倡导低碳节能的背景下,极易被贸易保护主义者滥用为新型绿色贸易壁垒。通过对英、美、日三国碳标签制度的考察发现,该制度有可能演变成为一种新型贸易壁垒。这种新型贸易壁垒给我国带来国际市场准入更为严格、出口产品竞争力减弱、出口市场份额削减、多边贸易摩擦加剧等冲击。应通过建立碳预警机制、低碳政策法规建设、构建碳标签认证制度、参与国际碳足迹评价标准制定、合理运用WTO争端解决机制等手段,应对碳标签制度对我国国际贸易带来的冲击,促使我国国际贸易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碳标签;绿色贸易壁垒;碳足迹;环境产品
1007—7685(2014)05—0108—05
近年来,低碳经济在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机遇与新动力的同时,也产生了新的绿色贸易壁垒。如,英国率先在国内推行碳标签制度,随后十余个国家纷纷效仿。由于碳标签制度认证在技术、资金需求和标准规制方面的高要求,导致不具备实行该制度国家的贸易阻力加大,抬高了其对外贸易的门槛。如何应对这种新型贸易壁垒,成为发展中国家重点关注的理由。

一、一些国家实施碳标签制度的做法

碳标签制度的产生与产品碳足迹的核算密切相关。产品碳足迹指由于人类社会活动,或在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提供和消耗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总量,即通常所说的碳排放量或碳耗,其对环境的影响随着程度与碳足迹数值成正相关关系,但对如何测算碳足迹的具体数值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计量标准。而碳标签制度则是将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的碳足迹用量化的标准予以统计,并在商品上加注标签,是碳足迹核算制度化的一种新型环境标识制度。碳标签制度设立的初衷是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推行低碳经济,其推广依赖于商品生产者与消费者对环保事业的高度社会责任感。生产商自愿负担碳标签制度运转过程中对单位产品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核算成本,消费者也要负担部分碳足迹核算中的成本转嫁。这一制度在转变消费者消费模式的同时,也加大了企业的国际贸易竞争压力。
作为全球最大的产品出口国,我国外贸产品碳排放量较高、对外贸易的依存度也很高。同时,我国的出口国大多都是环保技术先进的发达国家,这些国家实行碳标签制度将会给我国的对外贸易将带来新的阻力。所以,关注这些国家的碳标签制度的具体运作作用重大。
(一)英国
英国是产品碳标签制度的创始国。2007年英国环境部倡议企业在生产商品的过程中加注碳标签,这项举措得到以英国最大的零售商乐购为代表的英国企业与公众的积极响应,此后涉及诸多行业的150余家企业都在碳基金会登记注册。2008年,英国标准委员会联合其他机构共同颁布《产品与服务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评估规范》,该标准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碳足迹认证国际标准的重要依据,并已被包括法国在内的多个国家采用。英国开创了碳标签制度的先河,将碳足迹计量的标准予以具体化,并为该制度在国际上的推行提供了基础的评价标准。
(二)美国
美国碳标签制度的推行是自下而上的,先是由一些大的企业倡导推行,然后州政府出台相关碳标签政策。2008年,碳基金公司推出美国第一个“零碳标签”;2009年,以吉百利为首的多家知名公司开始在产品中引入碳标签标识;2010年,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要求十万余家供应商必须对其所供应的产品完成碳标签认证。加利福尼亚州通过了《2009碳标签法》,要求该州制定有关的碳标签认证制度,以规范该州销售的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碳足迹核算。_这样,在州政府层面初步形成了碳标签制度,联邦政府层面拟将以此为蓝本推行全国性的碳标签认证制度。美国作为世界的经济巨头,经济贸易政策往往是国际经济贸易政策的前站,其势必会通过本国在WTO等国际经济贸易组织中的领导地位,强势推行这种制度。
(三)日本
日本是亚洲率先鼓励本国企业自愿对其产品进行碳标签认证并公开碳足迹信息的国家。2008年日本发布了《建设低碳社会行动计划》,提出碳标签认证项目的施行计划,并在日本经济产业省的主导下组建了“碳足迹制度国际标准化国内对应委员会”,研究应对国际标准化组织可能制定的国际碳足迹核算标准的相关措施。同年,日本初步设立了碳标签认证制度与相关规范。2011年,日本首次在农产品中推行碳标签认证制度,并要求所有的农产品必须加注碳标签。_5’日本是亚洲第一个对碳标签制度予以高度关注的国家,在碳标签制度还禾在国际范围内明确的情况下,就开始着手准备应对措施,以期在将来取得更大的碳标签产品的市场份额。
通过对上述国家实施碳标签制度的分析不难看出,碳标签制度从原来的企业自愿认证及自愿适用,开始向施行严格评价标准和强制性的国家质量标识转化,并且向国际统一化的碳标签认证制度转化的趋势十分明显。

二、碳标签制度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碳标签制度在国际贸易中推行已是一种必定趋势,虽然目前世界范围内还没有全面施行碳标签强制认证制度,但也只是时间理由,在各国国内强制认证实施后,必定会利用在世界贸易中的影响力,在国际社会强制推行碳标签认证制度。这些国家基于自己良好的环保技术与资金优势,制定严格的碳足迹核算与碳标签认证制度,使产品的环境竞争力不断加大,并极力攫取碳标签制度下国际贸易中的环境利益,进而巩固本国的贸易地位,阻碍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同时,借助碳标签制度完善相关的新型关税体系,在传统关税贸易壁垒没落的形势下,将碳标签作为瓜分国际贸易市场的工具。碳标签制度的推行,势必引发国际贸易层面上一些新的变革,转变现有的国际贸易格局与市场份额比例。但该制度带来的新的环境利益也使国际贸易中出现一些新的机遇,国际贸易将会变得更加复杂。

(一)将形成新的绿色贸易壁垒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使贸易自由化不断深入,各国均被要求开放国内市场,传统的国际贸易壁垒已不再适合当前的贸易环境,而热衷于贸易保护主义的国家仍在尝试寻找新的贸易保护措施。碳标签制度设立的初衷是良好的,但也极有可能被贸易保护主义者所滥用,成为一种新的绿色贸易壁垒。碳标签制度在国际贸易中普及推广,将会对发展中国家造成较大冲击。同时,应对碳标签制度需要大量资论文导读:。同时,生产的高能耗、高排放,难以满足外国消费者对低碳消费的需求。随着碳标签制度的推行,消费者将从传统的性能、双向比较选择模式,变成性能、、绿色的三向选择机制,这将进一步降低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三)加剧我国与贸易伙伴间的贸易争端如果发达国家推行强制性碳标签认证制度获得成功,强制要求商品加
金和较高技术的支持,因而将会加大产品成本,导致失去原有的优势,原本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市场份额也将被大幅削减。更重要的是,一旦这些国家将碳标签认证作为其市场准入的门槛,则对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带来多重冲击。种种迹象表明,碳标签制度将逐步演变成发达国家的一种带有歧视性的贸易管制手段,对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贸易设置重重障碍,为其维护自身国际贸易市场垄断地位形成一股新的助力。

(二)将加剧国际贸易不平衡

碳关税指对高耗能产品进口所征收的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碳关税在国际社会还未形成一个规范化的征收体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很好的碳排放的计量标准,无法核定相应的征税税基。碳标签制度将为碳关税的征收奠定有力的基础,碳关税的征收很可能会以碳标签上所标注的单位产品碳排放量为税基,以此核定征收相应的碳关税。一旦发达国家开始征收碳关税,则广大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大量工业制成品都将会成为征税对象。据世界银行报告显示,如果碳关税征收机制全面启动,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将可能面对26%的平均关税,出口量也会因此下降21%。而其他国家,如泰国、印度这样的与中国同样依赖低端产品出口的国家,也将会受到碳关税征收的压力,这会进一步加剧国际贸易不平衡,进一步增强发达国家的国际贸易支配地位。

(三)严重影响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

消费者行为是消费者为满足需求而对产品和服务的购买、适用、处分、评价等行为的总称。随着低碳经济的推行及绿色环保理念的进一步深入,发展中国家的产品除受到来自发达国家新型贸易壁垒和碳关税的双重限制外,还会受到来自其产品出口国消费者的影响,而这是比贸易保护措施更为严峻的挑战。在发达国家,消费者的环保意识较强,对商品的选择不会简单地以性能和作为依据。随着碳标签制度的推广,原来难以估量的碳足迹变成了一种“看得见的碳”,伴随着新的消费模式在消费者中的普及,其选择商品时将会更加倾向于低碳排放的商品,对发展中国家所出口的高能耗商品的需求将不断降低,这将严重影响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
总之,碳标签制度是一种潜在的“绿色贸易壁垒”,发达国家可通过以碳标签制度和碳关税制度为代表的贸易保护措施来抵消发展中国家产品低成本的优势。其实质是发达国家凭借技术与资金优势,假借环境保护的名义,来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是一种极不公平的贸易歧视。

三、碳标签制度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目前,碳标签制度在我国无论是在政策还是立法层面都没有获得应有的关注,消费者在生活中也几乎看不到贴有碳标签的商品。在应对碳标签制度上,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都处于相对被动地位。特别在我国现在最主要的几个贸易伙伴纷纷推行碳标签认证制度的背景下,忽视这种新制度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是非常不明智的。

(一)我国出口商品将面对更加严格的市场准入审核

“人世”之来,我国外贸进出口增速迅猛,对外贸易依存度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但过度依赖产品出口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致使企业在对外贸易中更易受到他国环境政策的打压。一些发达国家借助雄厚的资金储备与先进的技术水平,为维护自己对外贸易的支配地位,假借环境保护之名,制定一系列贸易保护措施。随着低碳环保绿色经济的口号在国际社会深入人心,低碳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不断增强。我国产业处于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较为低端的位置,产品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碳消耗较高,碳标签认证制度的实施势必使我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中竞争力下降,甚至有被挤出相应出口国市场的危险。

(二)削弱我国主要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我国出口商品中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原材料为主,产品附加值较低,相关出口商的生产模式、加工技术落后,而建立碳足迹评估机制又需要企业投入大量资金,如果再加上碳标签的认证费用,将导致我国产品原本以物美价廉为优势的国际市场竞争力荡然无存。同时,生产的高能耗、高排放,难以满足外国消费者对低碳消费的需求。随着碳标签制度的推行,消费者将从传统的性能、双向比较选择模式,变成性能、、绿色的三向选择机制,这将进一步降低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三)加剧我国与贸易伙伴间的贸易争端

如果发达国家推行强制性碳标签认证制度获得成功,强制要求商品加注碳标签,而世界贸易组织对碳标签认证制度可能产生的贸易摩擦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争端解决程序和法律依据时,碳标签制度将会引发更多的贸易争端。特别是近年来发达国家借着环境保护的名义,动辄限制外国商品进入其国内市场,国际贸易领域的摩擦日益增加。一旦强制性碳标签认证制度得到推行,将会激化这些国家与我国的贸易冲突与矛盾,影响中外双方或多方现存的国际贸易合作关系,对我国对外贸易的稳定发展非常不利。

(四)削减我国出口产品市场的份额

目前,我国主要的外贸出口国是以美国、欧盟、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地区,他们大多是世贸环境委员会的成员,其国内环保产业建设起步早,公众环保意识强,环保技术先进,绿色贸易保护主义盛行。随着碳标签制度的盛行,这些国家很可能据此制定更为苛刻的环保标准,使我国产品的受众面变窄。在国际市场中那些相对环境标准高的发达国家的产品将会逐步替代我国产品,渐渐将我国出口产品挤出国际市场,最终发达国家将会凭借其环境优势压缩并瓜分我国原有的对外贸易市场份额。

四、我国应对碳标签制度的策略

我国应积极应对碳标签制度的冲击,提早做出相应准备。

(一)建立国外市场准入限制的碳预警机制

我国外贸企业以中小型的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为主,由于规模小、资金少、底子薄,企业本身对出口国所采取的相关贸易保护措施与贸易壁垒不能做出及时有效的应对,一旦碳标签制度在国际层面推行,这些企业可能遭受毁灭性打击。而这些企业又是我国经济结构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一旦受到碳标签制度下绿色贸易壁垒的冲击,对我国产业体系将造成较大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应通过行政指导等手段,帮助出口企业应对碳标签制度下外贸管制的冲击。这就需要我国加快建立境外碳标签制度预警机制,将碳标签制度的施行情况和外国所采取或可能采取的国际贸易中“碳管制”等相关信息及时反馈给有关企业,并提供相关的防范倡议,指论文导读:报复机制及环境保护方面的相关协定所确立的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原则,对出口国所实施的贸易保护措施,施加压力或予以报复、反报复的威慑,从而减少环境贸易措施对我国出口的阻碍。总之,碳标签作为一种在低碳经济环境下发展起来的环境标识,推行的目的是推动企业向低碳生产模式转变,引导消费者的绿色消费理念,从而达到节能减排
导其运用多种手段应对贸易保护措施,以突破碳标签制度对我国企业的限制。

(二)加强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的政策法规建设

我国应通过建立相关政策法规,引导企业探索低碳环保的生产经营方式。应推行相应的环保激励措施引导传统生产模式的变革,通过排污收费、排污权交易、新污染税收等导向性政策,提高污染严重、碳排放量高的企业的生产成本,推动企业转变生产模式与生产工艺,使环境成本内化为企业生产成本中重要的一部分;借助信贷政策,严格限制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申请信贷的门槛,放宽对环保企业的信贷要求,使环保企业在企业间的竞争中居于有利地位,将环保机制建设融人企业生产过程中去。出口企业也应加大对节能技术和能源效率利用研究的投人,加快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转变原有的“碳弱势”的地位,提升我国出口产品的环境竞争力。

(三)构建相关产品碳标签认证制度

纵观我国整个低碳贸易政策体系,缺少对气候变化理由的法律关注,政策手段还有所缺失,而碳标签制度的运转,需要有完善的法律体系来提供保障和加以约束,同时需要专业性的技术条款来确定其具体的操作策略。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构建碳标签认证制度不能盲目而行,应首先开展碳标签试点,特别是对占我国出口比例较大的商品应优先加注碳标签,实行我国自身对出口产品的碳标签认证制度,通过实践总结出完善的碳标签认证机制,然后将该制度在全国推广。加大对碳足迹核算标准与程序的研究,制定出我国国内的碳足迹计量标准,建立我国特有的碳标签认证体系,使我国碳足迹认证制度在国际碳标签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在构建碳标签认证制度的同时,也要对进口产品采取入境碳标签认证措施,以避开出现发达国家对我国碳标签认证单方限制的情形出现,寻求一种强有力的反新型贸易壁垒的手段。

(四)提升我国在国际碳足迹评价标准制定的参与度与话语权

以往国际社会上大部分的环境贸易措施与相关评价标准多是在发达国家主导下制定的,这些规定具有明显的保护其本国产业的倾向,而对发展中国家往往带有歧视性。我国作为WTO的重要成员国,应积极参与相关国际碳足迹核算标准的制定,提高我国在相关制度制定上的参与度和话语权。国际贸易规则制定参与权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享有的重要权利之一,我们应团结发展中国家,完善政府与企业、学界三方的信息交流与协作机制,使我国参与国际博弈的能力和水平有所提升,以推动国际社会形成真正公平的碳足迹核算方案,使发展中国家能从低碳经济中受益,并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做出贡献。

(五)重点运用WTO争端解决机制化解碳标签引起的贸易摩擦

传统的国际贸易摩擦解决方式有协商、调解、国际诉讼与国际仲裁等,但这些争端解决方式并不能很好地满足发展中国家化解国际贸易摩擦的需求,也没有有效的救济手段可以运用。WTO自成立以来,其特有的争端解决机制已成为发展中国家解决贸易摩擦的有力保障机制。所以,当进口国因产品碳标签理由而对我国产品进行限制时,我们应充分利用WTO所确立的非歧视原则与对发展中国家提供优惠国际贸易待遇的原则,运用该争端解决机制,通过磋商、谈判解决贸易纠纷。同时,我国也应充分利用WTO框架下的合法对抗机制、报复机制及环境保护方面的相关协定所确立的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原则,对出口国所实施的贸易保护措施,施加压力或予以报复、反报复的威慑,从而减少环境贸易措施对我国出口的阻碍。
总之,碳标签作为一种在低碳经济环境下发展起来的环境标识,推行的目的是推动企业向低碳生产模式转变,引导消费者的绿色消费理念,从而达到节能减排、保护全球气候的目的。然而,从实际情况看,碳标签制度被贸易保护主义者当做一种新的国际贸易保护工具,利用其有利于环保的合法外衣,妨害国际贸易秩序正常运转。对我国来说,碳标签认证制度是一把双刃剑,在利用其实现低碳环保长远目标的同时,也要注意对由此产生的绿色贸易壁垒的防范与建立应对措施,使碳标签制度真正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而非成为贸易保护主义者手中的棋子。
参考文献:
[1]陈洁民.碳标签:国际贸易中的新热点[J].对外经贸实务,2010(2):93—95.
[2]刘爱东,罗文兵.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应对产品碳标签贸易壁垒策略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13(1):49—59.
[3]胡莹菲,王润,余运俊.中国建立碳标签体系的经验与展望[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3):16—19.
[4]陈泽勇.碳标签在全球的发展[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10(11):11—14.
[5]徐清军.碳关税、碳标签、碳认证的新趋势,对贸易投资影响及应对倡议[J].国际贸易,2011(7):54—56.
[6]王鑫,陈迎.碳关税理由刍议——基于欧盟案例的分析[J].欧洲研究,2010(6):44—59.
[7]赵丹.碳标签食品生产决策与消费行为模式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12:19—20.
[8]余运俊,王润,孙艳伟,刘文娟,庄小

四、建立中国碳标签体系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5):9—13.

[9]尹忠明,胡剑波.国际贸易中的新课题:碳标签与中国的策略[J].经济学家,2011(7):45—53.
(责任编辑:张佳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