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谈纺织品服装出口面对绿色贸易壁垒及原因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7347 浏览:73470
论文导读:要其产量或一次进口量超过1吨,其生产商或进口商均需向REACH数据库提交相关信息。中国纺织品服装企业如果要进入这些国家的市场,就必须达到这些国家法规的规定,完成注册。企业需要提供大量的数据、材料和报告,其中包括一些必须通过复杂、专业的技术检测和评估才能取得的报告,在此过程中,企业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并支付检测、
摘要: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作用重大,尤其是在创汇和增加就业岗位方面为国家做了很大贡献。但是近年来,绿色贸易壁垒使国内许多纺织品服装出口企业遭遇了巨大的损失。本文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面对的绿色贸易壁垒及其理由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的顺利发展起到指导作用。
关键词:绿色贸易壁垒纺织品服装出口理由

1.绿色贸易壁垒产生的背景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科技的进步、国际贸易的发展和世界环保浪潮的高涨,环境因素在国际贸易中的影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发达国家纷纷以环境保护为借口构筑其绿色贸易壁垒

2.纺织品服装出口面对的绿色贸易壁垒

2.1绿色法规增加出口难度增加

世界各大发达国家大多按本国的生产技术标准和本国市场的需要,对纺织品和服装的市场准入标准颁布了法规。2008年6月1开始执行的REACH法规,是由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以保护环境和国民健康为由首先提出,并通过WTO决议的对化学品注册、评估和许可的法规,其中对对纺品服装作了许多规定:(1)有害有机化学品的限制和禁止(2)偶氮染料的限制与禁止(3)重金属元素含量的严格限制(4)服装附件的质重要求。另外还规定:目前正在广泛使用和新发明的化学品,只要其产量或一次进口量超过1吨,其生产商或进口商均需向REACH数据库提交相关信息。中国纺织品服装企业如果要进入这些国家的市场,就必须达到这些国家法规的规定,完成注册。企业需要提供大量的数据、材料和报告,其中包括一些必须通过复杂、专业的技术检测和评估才能取得的报告,在此过程中,企业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并支付检测、评估,注册、许可费用等费用。这些认证的过程以及高昂的花费都极大的增加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难度。

2.2绿色技术标准提高、生产经营成本上升、竞争力下降

发达国家制定的生态技术检测标准在不断提高,比如当今国际市场认可范围最广的Oeko-texstandard100由德国在1992年制定后,每年修改一次,检测和禁用的纺织化学品不断增加。我国的纺织品服装技术虽然也在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的准入技术标准还有一定的距离,要达到并追赶其不断提高的进口标准,势必会增加我国家产品的出口成本。增加的出口成本包括原材料成本、产品检验和认证的成本、环境治理的成本和营销成本。
首先从原材料成本制约说起。要达到进口国的技术标准只有两个渠道,一是直接从发达国家高价进口原材料加工成成品后再出口,这样成品的势必会上涨。二是采用本国的原材料,比如出口面料的企业,如果是用天然材料则涉及到种植环节,新的技术标准要求在种植的过程中采用有机肥料,除虫治病不用或尽量少用化学药品,这也势必会降低产量,提高原材料成本。
然后从产品检验和认证的成本角度来看。欧美一些大的纺织品和服装经销商,如德国知名女士内衣戴安芬、美国知名零售商西尔斯等全球知名企业已将生态纺织品认证作为采购下单的重要参考指标,要求进口的纺织品服装必须经过专业实验室检测,具备国际上的权威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单据。生态认证已经成为中国企业赢得更多订单的重要资本,带有绿色标签的纺织品服装售价通常要比同类普通纺织品服装高20%至30%。目前国际上几种普遍为欧盟、美国的买家所认可的生态纺织品认证标志包括生态纺织品标准100认证标志、欧盟纺织品环境标志、白天鹅生态纺织品认证标志等,根据企业的产品、认证环节不同、所需费用从几万到二十几万不等。此外还有针对企业的认证,如ISO14000环境管理标准,涵盖了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环境审计标准,环境标准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标准等内容。目前我国申请ISO14001认证的费用,仅咨询费、体系建立费用、审核费和认证费用一般需20——30万元,这些检验和认证的支出企业最终还是要加进产品的成本。
再从环境治理的成本看,纺织品的印染和后整理等环节是必须要用到化学药品的,排污不可避开。为了改善环境污染,企业对净化设备、污染物检测、技术革新,员工环保培训等费用的投入也必将加入产品成本。
最后从绿色营销成本来看。实施绿色营销,就意味着企业提供的是绿色产品,符合绿色技术和质量标准,绿色产品除了其实体部分还应包括其包装都应该是减少资源消耗的,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的。与绿色产品配套的绿色营销渠道要求选择绿色交通工具,建立绿色仓贮,制定绿色环保节能的管理办法。另外,绿色产品信息的传递也得通过绿色手段,如绿色广告。绿色推广,绿色公关等等手段。企业实施绿色营销就必须对产品本身、产品的销售策略做一系列转变,使产品以新的形象为顾客所接受,这些都需要重新注入资金,也就增加了产品的成本。
总之,由于绿色技术标准的提高,我国纺织品服装的成本大大增加后,出口商品的必定随着上涨,我国多年来一直所凭借的优势弱化,进而削弱了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2.3贸易摩擦频繁,贸易风险增加

我国各主要出口市场国,如美国、欧盟和日本的生产方式,科学技术水平,环境的标准都比我国要高很多,随着绿色生态的深入人心,绿色标准的制定和推进,我国纺织品服装企业因为不符合发达国家的绿色标准而被召回、警告、撤柜或销毁的事件频发。2012年,欧盟非食用消费品快速通报系统(RAPEX)共通报不合格产品1939例。其中,中国产品通报高达1116例,占全部通报的57.56%,因违反欧盟REACH法规而被通报的案例为179例,占化学危险类型的46.37%。以上数据表明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风险在增加,出口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遭受到的绿色壁垒比率提高,面对着更大的存活压力。

3.理由分析

3.1缺乏制定权

随着世界贸易自由化的进程,传统贸易壁垒如关税、配额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遏制作用越来越弱,这给中国等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带来了一波上升的狂潮,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额连年上涨。然而整个市场份额是有限的,要想获得相对较多的经济利益,发达国际就逐渐利用绿色贸易壁垒来取代之前的关税,配额对不发达国家的限制。具体做法就是发达国家通过制定更加严格的环境标准并且根据情况不断提高,从而把不能及时跟论文导读:国,对外贸易的依存度多年来超过50%。鉴于国际主要市场都集中在发达国际,那么要继续保持全球市场中的纺织品服装份额,中国纺织服装业就不得不接受这些由发达国际制定并且不断更新的环保技术标准和规章制度,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

3.2科学技术落后欧盟、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一直致力于高科技、新型纤维的开发与生产

上的国家挤出市场。目前,国际上有三大标准组织——ISO、IEC、ITU担负着标准的制定权,其中美、日、德等五国制约着制定权的60%以上,我国则不到百分之2%中国是全球纺织品服装的最大生产国,也是最大的出口国,对外贸易的依存度多年来超过50%。鉴于国际主要市场都集中在发达国际,那么要继续保持全球市场中的纺织品服装份额,中国纺织服装业就不得不接受这些由发达国际制定并且不断更新的环保技术标准和规章制度,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

3.2科学技术落后

欧盟、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一直致力于高科技、新型纤维的开发与生产,环保纤维、智能纤维等新产品不断推出:意大利多功能吸噪音面料问世、加拿大研发耐受型亚麻品种、美国研究将传导纳米涂层应用于纺织品、英国开发回收碳纤维技术降低织物成本、日本富士纺研发体感凉爽除异味功能面料等等。在纺织品服装的科研领域,发达国家在高科技领域处于主导地位,产品科技含量、生产效率提高迅速,竞争优势明显。相比之下,国内化纤企业尚未形成自己的研究开发机制、专有技术和一定的生产规模,这就意味着我国的纺织品服装行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进而削弱了我国纺织品服装在国际市场上的整体竞争力。

3.3企业经营管理方式落后

我国纺织品管理方式单一,一些中小型企业管理方式落后。从目前现实情况来看,我国大部分企业处于经验管理初级阶段,企业管理和信息化水平落后,一些中小型企业的管理素质低,不适应现代市场环境的要求,比如我国绝大多数纺织品服装企业的战略决策权仍然掌
握在一人手中,企业中缺乏必要的监督机制;有些企业市场开发、产品开发能力薄弱,甚至还存在依靠国家政策和政府保护的思想;有些企业的领导者忽视了对员工的激励、协调和支持,对员工依然是简单的指挥、命令;此外,企业内部的横向沟通机制也不健全,缺少部门间的协调沟通,导致部门间相互争夺资源,协作性差,企业内耗严重。管理机制的不健全,高级管理人才的缺乏导致了我国纺织品企业在面对国际市场的时候,其竞争力、抗风险能力的薄弱。

3.4企业环保意识淡薄

我国纺织企业环保意识和观念淡薄。在德国政府颁布118种偶氮染料禁令后,国内有关单位对我国印染纺织品生产企业就此范畴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其中有104种正在广泛使用。欧盟国家规定纺织品和成衣要有环保标志才能在市场上销售,然而在我国已已获得国际生态纺织品标准(0ek0-TexStandard100)认证证书的企业不足3%,大多数参与纺织品服装生产与出口的企业在绿色壁垒前不知所措。如今的纺织产品,绿色生产、绿色销售已是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我国大部分的纺织品服装企业却如果仍然停留在老旧的只注意产品外在元素的吸引力,不注意产品内在绿色科技成分的提高,必定会被市场逐渐淘汰。
总之,中国纺织品服装行业只有积极投入到降低产品能耗,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向国际绿色标准靠近才是存活之道。
参考文献:
[1]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网站
[2]中国棉纺织协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