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述高校国际贸易 “五型” 人才培养模式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2008 浏览:48034
论文导读:足的时代已一去不返,市场需要的能处理高端理由的人才。我们应研究社会真正的需求从而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策略。2.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目前状况比照现代经济贸易在形式与内容上的推陈出新,国际贸易的教学活动便显得滞后,主要反映在我们的教学内容仍以一般性货物贸易为主,对于新兴的贸易形式研究较少,教材内容陈旧
摘要:高校外语专业(国际贸易方向)人才的培养模式正以“市场导向”为转型,我们需深入研究外贸目前状况和人才需求状况,设计出有效的应策略略和模式,避开出现新的“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现象。
关键词:依存度 外贸目前状况 人才培养新模式 策略
外语专业教育正经历着一场危机,一方面因与我国经济发展态势不相适应而遭诟病,另一方面又因就业难而受到社会责难。“以市场为导向”的办学理念成为走出困境的一个普遍共识,外语专业大规模向商务转型。翻译本科专业和商务英语本科专业的先后设立明确了外语专业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密切关系。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和我国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为教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转型后的学生已开始遭遇就业难的理由,市场转向似乎并不是一剂灵丹妙药。因此,我们需探索症结所在,从而指导我们的教改工作。我们首先借助对外经济依存度的曲线变化来探讨就业市场需求的变化。

1.对外贸易依存度曲线与就业率变化相契合

新世纪伊始,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逐年大幅攀升,由先前20%多升高到40%以上,2004年甚至创纪录达到70.2%。对外贸易依存度较客观地反映了我国持续开展改革开放,经济迅猛发展的态势,也折射出我国国民经济各要素的结构关系。从1999年起,高等院校扩大招生规模,外语专业普遍成为新增或强化的专业,因为国际贸易的迅猛发在推动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国际贸易人才紧缺的现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对外贸易成为我国新增就业岗位最多的一个领域。比如,2001年中国入世后承诺“在加入后3年内,将给予所有在中国的企业进出口权权”,这一政策直接引发了中小型企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另外,入世后国际贸易迅猛发展,2004年进出口总额首次超过万亿美元的大关(11,545美元),将我国的对外贸易的依存度大幅提高,外贸就业市场出现了繁荣的景象。然而,2008年后就业市场开始恶化,甚至有媒体发出外贸英语专业就业难的警告。表面上看,先前入世的利好政策已到强弩之末,企业总体扩张性发展已转为按市场规律兴衰;另外,2008年的金融危机造成需求不畅,宏观环境的变化导致就业市场的萎靡。
然而,此一时期的对外依存度虽有所下降,但依然保持高位,进出口总额从2007年首超2万亿大关(25,632美元)到2011年首破3万亿美元(38,420美元);我国经济发展接连创造一连串世界记录 :2009年首超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2009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2012年中国进出口总额成为世界第一。这些骄人的数字表明市场的需求仍然存在。同时,就业市场上出现了一种怪象,低层次的岗位竞聘者众,而高端岗位的应聘者寥寥。
外语能力加上粗浅的贸易专业知识实际上已经难以应对外贸发展的态势,迫切需要创新型和能力型的人才,以解决高层次上的理由,开展新的经营方式。更有甚者,传统的贸易形式越来越受制于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的影响,发展后劲乏力,已陷入困境。因此,今天重提市场导向,一方面重申市场是教育走出困境的一条重要的途径,另一方面要认识到,市场需求是多层次的且不断提升的,已由对人才粗放式的需求提升到对高端人才的需求。当初那种仅靠外语技能就能在市场立足的时代已一去不返,市场需要的能处理高端理由的人才。我们应研究社会真正的需求从而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策略。

2.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目前状况

比照现代经济贸易在形式与内容上的推陈出新,国际贸易的教学活动便显得滞后,主要反映在我们的教学内容仍以一般性货物贸易为主,对于新兴的贸易形式研究较少,教材内容陈旧,甚至已经被淘汰了的通讯媒介和相应的通讯方式至今仍被用作范例。(如函寄报价单、向银行咨询企业信用等),与贸易实际活动脱节较大。国际贸易市场上广泛实用的一些惯例与方式没有及时纳入到教学活动中之中。对于长期困扰和制约中国贸易发展的“三根大棒”(反倾销、反补贴和安全保障措施),我们所做的相关研究较少,有效的应对措施更为罕见。对新兴市场和贸易领域(如服务性贸易和知识产权相关的贸易)了解不多,更谈不上驾驭高端贸易。更有甚者,国际贸易是一种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但该专业教师大多没有实践的经历,在教学策略上只能照搬空泛的理论,引用有限的陈年案例;而学生又要通过强记的方式来获取相关的知识。此种培养模式与外贸企业人才需要不相匹配。
国际贸易需求是多元的,增值点并非单一化。按照郎咸平先生的“6+1”理论,现代产业链分成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产品制造、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和终端零售七个环节,而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只擅长其中之一环节生产环节,其他环节均被他人所掌控。
保持现有优势并逐渐向其他环节拓展应成为我国制定外贸人才培养策略的“不二选择”。为此,高校外贸英语专业要以宏观和发展的眼光看待社会的需求,培养模式需具备两大着眼点:一是提高自身素质,将现有的岗位工作做深做透,二是要争取高端环节的就业机会。瞄准高端环节,不仅是一种差异性的发展途径,而且会弥补我们在高端环节人才缺乏的弊端,推动我国对外贸易的迅猛发展,而经济的发展反过来又能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这种良性循环才能保证国家的经济发展后劲十足。
国际贸易高端人才市场对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脱节较大,探索与实施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项紧迫而重要的课题。

3.高校外贸英语专业培养模式的构建

社会需求是学校教育的试金石。针对社会的多元需要,实行层次性的培养模式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措施。我们的教学要兼顾国家利益与个人兴趣,个性化地培养人才,培养出各有特长的“研究型”“职业型”、“能力型”、“复合型”、“创新型”的人才。为此,我们可从学科概念角度探索并构建单学科、双学科、种学科和复合学科层次型人才培养模式。单学科(国际贸易)、双学科(外贸+语言文学)、种学科(同时学习多个人文学科的课程,如:国际贸易+历史+地理、国际贸易+政治+法律、国际贸易+哲学+教育学等)、复合学科(指学生可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自主选择多个学科并组成复合学科的课程,如国际贸易+信息技术、国际贸易+农学、国际贸易+物流等)。如此,人才培养模式便从学科层面而不是从课程层面、从学科大类而不是从单一专业层面的划分,体现出跨学科培养模式的灵活性、复合性和“以人为本”的时代要求。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gjmylw/lw48510.html上一论文: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