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论“绿色壁垒”对我国国际贸易影响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4108 浏览:59183
论文导读:本国供给为目的,通过法律和行政法规,制定一些高于国际公认或大多数国家难以达到的环境标准、管理规定,对外国商品进口专门设置的带有歧视性的或对正常环保本无必要的贸易障碍。1.2"绿色壁垒"的特征(1)绿色壁垒内容上的合理性与形式上的合法性并存。绿色壁垒是以保护生态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由来使其内容合理化,同时

1."绿色壁垒"的背景

1.1"绿色壁垒"的内涵

"绿色贸易壁垒"是指利用世界贸易组织(WTO)各类协议中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设置的、在国际贸易中来自国外的产品进行禁止或限制的手段。从广义说,绿色壁垒是一个国家以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保为理由和目标,限制外国商品所设置的贸易障碍。但从狭义上说,绿色壁垒实际上是指一个国家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借口,以限制进口、保护本国供给为目的,通过法律和行政法规,制定一些高于国际公认或大多数国家难以达到的环境标准、管理规定,对外国商品进口专门设置的带有歧视性的或对正常环保本无必要的贸易障碍[1]。

1.2 "绿色壁垒"的特征

(1)绿色壁垒内容上的合理性与形式上的合法性并存。绿色壁垒是以保护生态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由来使其内容合理化,同时,它通过各国自主立法制定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标准,以限制不符合所谓的生态环保标准的国外产品,因此又披上了合法性的外衣。
(2)绿色壁垒方式的隐蔽性和范围的广泛性并存。绿色壁垒大都是人为形成的,具有不公开、不透明的操作实施程序。同时,只要与环境和人类、动植物的卫生、安全健康有关的贸易都可以涵盖在其名下。
(3)绿色壁垒制定的随意性和标准的多样性并存。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很大程度上使建立在本国的技术水平之上的,所以随着技术水平不断改善和提高,壁垒的制定标准也是不断变化,常常修改,不断提高。同时,壁垒标准也是越来越多,即使对同一产品而言那,不同国家的标准也各不相同。

1.3"绿色壁垒"的法律依据

以技术性贸易壁垒新形式出现的"绿色壁垒"将成为影响21世纪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成为逐步替代关税和传统的非关税的新的贸易壁垒,成为发达国家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手段和高级形式。有研究者对绿色壁垒所涉及的法律制度进行了分析,可分为以下三类[2]:
(1)WTO/GATT及纳入其体系的贸易协定中有关环保措施的规定。
GATT第2条是关于对进口产品征收税费(包括环境税费)的规定;第11条是关于进出口产品数量限制的规定(与环境有关);第20条是关于一般例外的规定,明确提出缔约方可以采取为保障人类、动植物的生命或健康所必需的措施和与国内限制生产和消费的措施相配合,为有效保护可能用竭的天然资源有关的措施,但缔约方不得因采取环境保护措施而对情况相同的各国构成武断的或不合理的差别待遇,也不能构成对国际贸易的变相限制。
(2)国际环境条约中有关对国际贸易实行环境制约的规定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有关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先后制定了许多国际性和区域性的环境条约和协定,其中很多条含有贸易条款,旨在协调国际贸易与全球环境保护的关系。
(3)各国国内法中有关对国际贸易实施环境管理的规定
各国出于保护本国生态环境的目的,或基于以保护环境为名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考虑,制定了对国际贸易、投资实施环境制约的国内环境法律、法规和行政命令。
下面是以上法律依据的条例总结,见表1

2."绿色壁垒"的成因

绿色壁垒的出现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政治经济理由[3]。

(一)时代背景。

工业文明创造了空前的物质财富,但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片面追求经济的高增长而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致使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失调。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的召开,拉开了环保时代的序幕。公众意识逐渐增强。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整体趋势。因此,为解决环境理由,国际社会从经济、政治、法律等多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策略,其中一项重要的措施就是将贸易与环境直接挂钩,通过限制对环境有害的产品、服务、技术等的进出口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整个世界步入环保时代,为绿色壁垒的产生应用提供了极其微妙的时代背景。

(二)环境成本内在化的压力。

从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看,外部性指的是经济活动的某些活动或费用超过了活动主体的范围,即平时人们常说的"无功受禄"或"无辜受害"。由于自然资源与环境密切相关,对于自然资源的使用经常会产生外部性,无论经济或不经济都体现了成本的转移。全球公共资源的缺乏导致了国际外部性的产生,再加上没有一个超国家政府的存在并完全享有内在化外部性的权力,使得越境环境溢出即国际外部性.内部化。各国的生产、消费结构以及环境标准的差异,造成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程度不同。由于无法确定污染"贡献"的程度,在进行环境内部化实践“绿色壁垒”对我国国际贸易影响的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时,从经济人角度出发,为达到最低的环境成本,各国必将通过各种环境手段使一部分内部化成本隐形地向其他国家转移。环境成本内部化需要投资、技术创新、相应的通信交通和其他服务业的支持。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技术落后、资金短缺,缺乏将环境成本内部化的能力,西方发达国家则拥有高新技术和雄厚的资金,必定会造成发达国家选择绿色壁垒将成本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环境内部化的实践中地位的非对称性,使前者处于支配地位。

(三)绿色消费市场的利益驱动。

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对产品的内在和外在的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价值行为及消费心理都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市场上兴起了"绿色消费"的热潮,由此出现了环保产品、环保科技和环保服务构成的潜力巨大的新兴市场。有资料表明,绿色食品的潜在市场非常大,即使在发达国家,绿色食品也只有占有整个食品市场销售额的2%。目前,美国42%的超市经营绿色仪器,年增长率在20%以上。日本大约有300万到500万消费者经常购买绿色食品。为了降低成本、保证销路,日本还提倡绿色食品生产者与城市社区直接挂钩合作,以低于零售价的直接提供新鲜食品[6]。由此可见,绿色环保产品及服务对广大商家来说,已极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绿色产品市场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市场,世界各国都在自身利益的驱动下,纷纷采取诸如绿色壁垒等措施,限制产品进出口以抢夺市场份额,获取巨额利润。

(四)日益激烈的国际贸易竞争,促使绿色壁垒形成与发展。

上世纪90年代以论文导读:
来,乌拉圭回合谈判的结束和WTO的建立,以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为特征的贸易保护措施受到了极大限制,自由贸易原则已被世界各国普遍接受,以自由贸易为宗旨的世界多边贸易体制得到进一步加强。贸易自由化的发展推动了国际贸易的扩大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同时也加剧了经济贸易的竟争。在这种新形势下,贸易保护主义思潮并未因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加强而堰旗息鼓,而是变化手法,寻求新的贸易保护手段。于是以绿色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绿色壁垒便应运而生。

(五)国际公约的不合理性。

以WTO的环境政策为例,尽管WTO在环境贸易规则制定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依旧存在许多理由,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更存在许多不合理之处。WTO的环境规范,突出强调了各会员国的"环保例外权",却对行使此种权利缺乏明确有效的约束性规范,结果必定为贸易保护主义所盗用,并为其提供更为合法的"多边外衣"。另外,在环保方面客观存在着南北差异,而WTO的环境规则却并未对发展中国家作出差别或优惠安排,使得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的国际竞争地位,贸易保护主义可以凭借多边途径堂而皇之地实施绿色壁垒,保护其对外贸易,不合理的国际环境公约为绿色壁垒提供了可能性,并使之合法化。

3."绿色壁垒"的表现形式

虽然绿色壁垒的内容广泛,灵活多变,但主要表现形式有以下六种[4]:
1绿色关税和市场准入:发达地区和国家以保护环境为名,对一些污染环境,影响生态环境的进口商品课以进口附加税,或者限制、禁止进口,甚至实行贸易制裁。如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规定,所有在媚骨欧出售的鱼类都须来自美方证明未受污染的水域。
2绿色技术标准:发达国家的技术水平较高,处于技术垄断地位,它们在环境保护的名义下,通过立法手段,制定严格的环保技术标准,并且趋向协调一直,互相承认。1995年4月,国际标准化组织开始实行《国际环境监测标准制度》,并于1996年4月正式公布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国际标准。
3绿色环境标志:
它是一种贴在产品或其包装上的图形,表明该产品不但质量符合标准,而且在生产、使用、消费、处理过程中符合环保要求,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均无损害。世界各国和组织分别推出了各自的环保标志制度。(见表2)1989年起,我国推行的"绿色标志制度",首先在食品行业实施。目前我国绿色食品标志已覆盖了五大类、近千个品种的食品。
4绿色包装制度:
绿色包装指能节约能源,减少废弃物、用后易于回收、再生或再用,易于自然分解,不污染环境的包装。如丹麦以保护环境为名,要求所有进口的啤酒、矿泉水软性饮料一律使用可再装使用的容器,否则拒绝进口。
5绿色卫生检疫制度:
尽管各国海关的卫生检疫制度一直在有效地运转,但乌拉圭通过的《卫生与动植物检疫措施协议》则倡议使用国家标准,并明确规定各国有权采取措施,保护人类与动植物的健康。如1998年9月,欧盟兽医专家考察团来华考察后,认为我国动植物防疫检疫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不符合欧盟要求,继续禁止我国向欧盟出口肉禽。
6 绿色补贴
为了保护环境和资源,发达国家还将严重污染环境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而发展中国家绝大多数企业无力承担环境的费用,政府有时只能为此给予一定的补贴。发达国家认为发展中国家的"补贴"违反WTO的规定,因而为此限制其产品进口。

4."绿色壁垒"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

(1)增加了我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难度[8]。
目前,我国产品出口国仍“绿色壁垒”对我国国际贸易影响的相关论文由www.7ctime.com收集,如需论文.以日本、美国、欧盟、韩国等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为主,而这些国家公民环保意识很强,环境保护取得的成效大,环保技术和环保标准也高。如欧盟宣布禁止使用的农药从旧标准的29种增加到新标准的62种,部分农药标准比原标准提高100倍以上;日本对进口大米的检测项目从原来的49项已经提高到了现在的128项,对从我国进口的茶叶则采用"水溶法"农药残留检测,检测项目竟达77项之多。对服装纺织品的染料指标、皮革中的PCP残留量、包装物的可回收性指标也成为制约我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的一道门槛。另外,机电类产品出口作为占我国出口第一大类产品,由于受发达国家在安全标准、电磁污染,噪音、节能性等方面的技术标准限制,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到这些产品进人发达国家市场。
(2)削弱了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9]。
发达国家推行的一系列高标准环境认证以及卫生检验检疫制度也凸现出我国国内技术标准和技术法律体系的不完备和卫生检验检疫的不健全:无标准低标准以及标准混乱等现象交织,合格认证制度的不完备与国际协调制度的欠缺等理由并存,一些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低甚至假冒伪劣现象时有发生。一方面,严重损害了"中国制造"的海外市场整体形象,为某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启用绿色壁垒封杀中国产品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另一方面发达国家的系列环保认证和制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出口企业提高检测检验认证标准所付出的成本费用如要对原有检测中心进行整合、购买相关检测设备、申请相关国际认证,等等。在国际市场行情总稳定的情况下,这样无疑削弱了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3)容易引发双边或多边贸易摩擦[11]
我们知道绿色壁垒是贸易保护主义的体现形式之一,它是有违全球自由贸易发展趋势的,因而必定遭到出口国反对或抵制,甚至报复 些发达国家借环保之名的堂皇借口行贸易保护之实,对我国出口产品实行苛刻的高标准严要求,限制我国产品出口这与我国政府实行扩大对外开放的政策明显有违,不可避开地将引发双边甚至多边贸易纠纷或摩擦。如中日两国在农产品农药含量标准卜的理解不同而多次发生贸易纠纷。
(4)加剧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10]“绿色壁垒”对我国国际贸易影响的相关论文由{#GetFullDomain}收集,如需论文.(8)加强外资和引进项目的环境管理
我们在引进外资时,应按污染程度设立投资审批制度,对污染程度较大的项目应严格制约,对高污染但又无法治理的项目应禁止立项,对外商投资的设备也应进行环论文导读:垒及突破策略分析黄懿国际贸易市场周刊2005年4月号:55~56化解国际贸易摩擦任重道远科学决策2005年第3期:22~23国际贸易不可忽视环境标准武博张芹扬州大学税务学院学报1997年第2期:51~54应对绿色壁垒的10大策略唐辉宇轻工机械2004年04期:161~162上一页123
保鉴定。对一些污染程度大,国民经济发展又需要,且可得到治理技术的项目,可考虑建立由国家环保局和外经贸部联合管理的国家级高污染特别开发区。国家在区内设立治污设施,把高污染的三资企业集中至有关开发区内,以便集中治理。
(9)发挥"环境外交"的作用,进一步关注并参与国际环境与贸易领域的活动
发展中国家冲破绿色壁垒,不能一厢情愿地寄希望于发达国家自动地照顾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力,而必须自觉地积极“绿色壁垒”对我国国际贸易影响的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参与到国际贸易和环境事务中,例如,积极参与国际环境公约和国际多边协定中环境条款的谈判、参与修订ISO14000、协商制定统一的国际环境志等。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在国际贸易谈判中的力量,抵制单方面将某个国家的体制与政策强加于人的倾向,从而使上述国际协定向着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方向改善。目前环境外交已成为许多发达国家扩大绿色贸易的重要手段,为在环境外交中争取主动,我国应积极开展关于国际贸易与环境管理方面的基础理论研究,探讨在我国实施最新环境手段的可能性及适合我国国情的技术工作程序,做到心中有数,充分运用外交手段正面反击各类绿色壁垒。
(11)建立国家级的环保机构和培训中心。
环保机构对绿色壁垒进行全面的进行全面的研究、分析,为解决这类理由和案件提供意见、倡议、策略和方案,制定相关政策,加强对绿色贸易的宏观制约和管理。建立绿色贸易教育培训中心和基地,为这一领域培养专门人才,并不断地向政府职能部门、基层管理部门及相关企业输送人才。
参考文献:
[1]绿色壁垒之我见 王雪峰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3年9月 第13卷第3期:14~17
[2]绿色壁垒的法律分析 翁连金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23~27
[3]绿色壁垒的成因及策略分析 李靖《经济视觉》2000年6期:25~28
[4]绿色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王宗光 《甘肃社会科学》2001年第2期:40,52
[5]http://cn.ceoic.com/export/trade_detail.asp?unid=5249&classid=11&Nclassid=89&lag=5 绿色壁垒碰伤中国的农产品 CEOIC 中国出口在线
[6]环境保护和国际贸易 仝川 环境保护 1997年03期:40~42
[7]环境标志制度与环境标志标准 黄进 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 1999年11月 11期:27~30
[8]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及突破策略分析 黄懿 国际贸易市场周刊 2005年4月号:55~56
[9]化解国际贸易摩擦任重道远 科学决策 2005年第3期:22~23
[10]国际贸易不可忽视环境标准 武博 张芹 扬州大学税务学院学报1997年第2期:51~54
[11]应对绿色壁垒的10大策略 唐辉宇 轻工机械 2004年04期: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