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索就业导向高职国际贸易课程体系改革思路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4482 浏览:59408
论文导读:
根据高职类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对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提出了改革的思路。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面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必须、够用”为原则构建专业基础理论课,突出专业核心课程,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构建更接近于职业教育的本质与目的的、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企业需求有机统一的课程模式。
就业导向 国际贸易 课程体系改革为了适应社会对外贸人才的需求,许多高职院校开始对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以提高毕业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应当如何优化现行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使该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更加科学合理化,这对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国际化外贸人才起着不可估量的关键作用。
一、以人才培养目标为起点, 构建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正确定位高职专业培养目标是进行高职教育改革的关键。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教育的核心,从一定作用上说,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就业导向教育模式”的思想精髓是:就业导向、强化通能、注重应用、品格发展。培养目标的确定,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策略的设计要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要强化学生通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要与产业单位紧密合作开展教学,使学生所学知识与上岗就业所需技能完全接轨;要加强学生道德教育与职业素质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格,成为守法、诚信、有社会责任感、有团队精神、勇于进取的公民和专业人才。为了了解企业对所需外贸人才素质和技能的要求,我们对一些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大量的企业急需一些既掌握相关外贸知识又具备分析、解决实际理由能力的应用型经济管理和服务人才。在此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根据高职教育的思想,把国际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明确为:掌握国际贸易所需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政策与法规,具有较强的外贸业务实践能力,适应外贸企业发展所需要的管理、业务、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级外贸应用型人才。本专业的职业岗位定位在中小型外贸企业的业务人员和商贸企业的营销人员。
二、就业导向的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思路1、课程体系改革的原则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主要任务是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尊重学科但不恪守学科化,高职教育必须突破学术人才培养所采用的学科中心型课程模式的束缚,根据涵盖职业素质、职业技能、职业知识的职业能力要求,面向职业岗位(群)任职需要,构建“基于技能培养,面向岗位群集”的课程模式。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明确课程体系改革应遵循的原则有:(1)市场导向原则,即以实现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为驱动力,以现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为源泉,将新理念、新知识、新策略融入课程。(2)职业导向、应用导向、行动导向原则,即按照职业岗位(群)实际工作任务、过程和情境,回归工程实际原貌,重组内容,开发课程。(3)课程教学目标服从、服务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原则,即强调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功能和作用,注重课程对学生终身发展的价值,使课程教学内容符合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要适应课程教学内容需就业导向的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思路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要并利于因材施教,课程教学手段服务课程教学内容。2、课程模式的改革在课程模式上我们摒弃了过去“本科压缩型”的课程模式,借鉴了国际上流行的“能力本位课程模式”。能力本位是(Competence Based Education简称CBE)起源于美国、后在北美和澳洲等地得以推广的一种职业教育思想模式。CBE课程开发模式的核心是能力,课程设计采用模块式方案,重视学生的能力训练,理论知识传授以“必须、够用”为度,教学上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学生的评价不是专业知识掌握,而是受教育者获取从事某种职业所需的能力,因此整个课程体系旨在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CBE课程开发以职业分析为起点,并把职业能力看作职业教育的基础,这相对于传统的“以学科知识为基础”的学科系统化课程开发来说,具有革命性的作用。和传统的课程模式相比,能力本位课程具有许多不同点:在指导思想上,前者是学科导向型的课程模式,主要由学科专家参与制定课程,课程开发的出发点是学科,后者是就业导向型的课程模式,吸收社会用人单位参与课程制定,满足产业界和雇主对培训对象的要求,课程开发的出发点是职业需求;在课程内容组织上,前者是按学科的逻辑顺序排列课程,后者是根据与职业活动顺序有关学科的逻辑顺序来组织课程;在课程实施上,前者在教学时注重统一性,忽略了不同学生的差异,后者注重个别教学,学生可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接受能力来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速度;在课程评价上,前者是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业成就,后者是评价学生在工作情境中的实际操作能力等。相比较而言,能力课程更接近于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3.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分为认知实践、模拟实践、实习实训基地实践和毕业实践。例如《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我们采用了“课堂讲解与模拟操作相结合”的教学策略,整个课程内容以《国际贸易实务》为中心,将《外贸函电与单证》《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国际结算》《报关理论与实务》《报检理论与实务》等课程内容进行整合,既避开了内容重复,又节约了学时。调整教学内容顺序与实际货物流程一致,引导学生边学边做贸易,真正教会学生做贸易,并形成独特的教材体系,为提高实际操作水平,我们引进了“模拟教学软件”,使学生在方寸之间熟练掌握外贸实务技能。4、按照“岗证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课程体系根据外贸岗位群的职业要求,并结合相关的职业资格考证对学生进行具体职业岗位的强化训练,按照“岗证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课程体系,明确不同职业岗位所对应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资格证书,促使学生实现“双证”毕业(表1)。
总之, 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以及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决定了高论文导读:
职教育教与职业岗位工作之间的密切关系。面对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理由,笔者认为建立由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分析框架、对外贸易工作领域分析框架和国际贸易专业学习领域分析框架构成的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分析框架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科学的深思策略。基于对外贸业务流程、主要外贸工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职业知识能力等工作领域内容的认识与把握, 我们可以更准确地把握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开展国际贸易专业学习领域分析, 有助于构建更接近于职业教育的本质与目的的,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企业需求有机统一的课程模式。
参考文献:
[1]邵作仁.高职国贸类专业课程体系的完善与优化
[J].职业教育研究,2008,(11).
[2]乔庆宇.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J].辽宁高职学报,2008,(9).
[3]赵昕.工作过程知识与工作过程知识导向的职教课程开发
[J].职教论坛,20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