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究优化进口贸易结构推动扩大内需策略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1846 浏览:47291
论文导读:
摘要:我国进口贸易规模逐渐增加,但产品结构和区域结构仍需优化。从拉动投资需求、满足消费需求等角度提出解决产业间、地区间投资结构失衡理由,拉动投资需求增长;优化进口产品结构,推动消费需求增长;同时,健全进口保障机制,实现我国进口贸易结构优化升级。
关键词:投资需求;消费需求;进口商品结构;进口地区结构
1007-7685(2014)01-0068-0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持续增长拉动经济快速发展。2012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量居世界第二,出口连续四年居世界第一,出口增长造就我国贸易大国的地位,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距离贸易强国还有一段距离。国际金融危机后,面对外需低迷、成本上升、贸易摩擦、产能过剩等形势,需要进一步扩大内需,发挥进口对我国宏观经济和结构调整的重要作用,优化贸易收支结构。

一、内需、进口贸易结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

宏观经济学中按支出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的公式为:国内生产总值=消费+投资+(出口-进口)。消费和投资构成内需,作为国民经济增长的主体,扩大内需必定要求调整贸易结构,而调整进口贸易结构尤为重要。

(一)从三大需求角度衡量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三大需求指在支出法中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大项目构成,即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1978~1992年,我国最终消费率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以上,1992~1999年占60%以下,1998~2003年我国施行拉动内需的积极财政政策使其短暂回升,然而2002-2011年始终处于下滑状态,2011年末为49.1%,低于同期发展中国家最终消费率的平均水平。1993年以前,我国资本形成率低于40%,1993-1995年经历短暂上升,1996~2002年有所降低,2003~2011年逐渐上升,2011年末达48.3%,与最终消费率基本一致。国内投资的快速增长,造成一定的产能过剩,一些产品在内需乏力的情况下必定选择出口。2002-2008年,我国净出口率上升较快,2008年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净出口率变动缓慢。以上数据表明,按支出法核算的最终消费和投资在总需求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内需仍然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引擎,但目前我国内需在总需求中的比重仍低于发达国家,我国扩大内需仍有很大空间。

(二)进口贸易结构调整是扩大内需的充分必要条件

扩大内需要求调整进口贸易结构。扩大内需既包括投资和消费需求总量的增长,又注重投资和消费需求的比例关系。一方面,要提升消费层次,引导居民由较低层次的消费存活资料为主转向较高层次的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另一方面,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的投资,使投资的产业能推动居民的高层次消费需求。可见,扩大内需的投资和消费结构调整,必定带来进口贸易结构调整。
调整进口贸易结构的结果是优化内需结构、拉动内需。根据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一国专门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并进行对外贸易,必定会带来内需扩大、收入提高和经济增长。赫克歇尔一俄林理论认为,国际贸易以要素禀赋差异为基础,各国都应生产其要素相对丰富的产品并出口,进口要素相对稀缺的产品,从而满足国内需求。李嘉图和赫克歇尔一俄林分别从交换和生产的角度解释了进口和内需的关系。此外,发展经济学家纳克斯把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战略划分为三种类型:初级产品出口导向型战略、劳动密集型工业品出口战略及当面对发达国家贸易保护必须采取的内需主导型工业化(也就是工业生产服务于国内需求)战略。调整进口贸易结构,引进高水平技术和设备,提高工业企业生产率,可以改善国内外产业问供求关系,推动我国工业化向内需主导型转变,实现战略升级。

二、我国进口贸易的规模与结构

(一)进口贸易规模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在逐步深化和完善外贸体制改革的同时,充分利用国内与国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积极扩大出口和加强进口,拉动内外需增长。2012年,我国进口贸易额达18178亿美元,占贸易总额的47%。同美国、日本、德国三大贸易强国相比,我国进口贸易额占比明显低于美国、略低于日本,但高于德国(见表1)。这主要是由于:一方面,美国、日本等贸易强国能有效利用国际资源进行产业升级和低端产业转移,但由于其国民经济结构中第三产业比重较大,制造业比重相对较低,不能满足国内需求,需要进口较多的中低级技术产品和消费品;另一方面,“母市场效应”理论表明,在规模酬劳递增且产品差异化的条件下,如果一国某种产品有较大的国内需求,那么该国也会成为该种商品的净出口国。德国强大的制造业不仅满足内需,更带来外需强劲增长,进口贸易总额占比相对较低。
1992~2012年我国进口贸易年均增长率为17%,而同期美国和德国都是6%,日本为7%。尤其是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后,我国货物进口贸易的增长率明显高于美、日、德三国,只有2007年,日本的进口增长率是23%,高于中国18%的增长速度。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四国的货物进口贸易增长率均转为负值,但中国是受影响最小的国家。之后,中国的货物进口贸易增长率又保持了领先的态势(见图1)。

(二)进口贸易结构

1.工业制成品尤其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和高技术产品进口比重大。1992-2011年,我国初级产品进口额增长65倍,其中,非食用原料和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增长较快,食品、供食用的活动物、动植物油脂增长缓慢。2011年,在初级产品进口额中,两项进口构成进口额的93%,为我国生产建设提供重要的原材料供应。工业制成品进口增长22倍,其中,杂项制品增长最快,其次是机械及运输设备的进口超过工业制成品进口额的一半,化学及有关产品占比达15.9%,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额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额的三倍。另外,工业制成品与初级产品进口额之比逐年趋低,说明我国已具备越来越系统的工业制成品生产能力,对大多数技术含量较低的劳动密集型商品实现了较充分的进口替代。目前,我国进口贸易在技术结构层面上显著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gjmylw/lw22769.html上一论文:简论调整出口商品检验目录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