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论谈国际贸易理论对收入差距影响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657 浏览:13432
论文导读:内产品内分工对收入分配差距的作用。(作者单位: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参考文献:陈怡,(2009)“国际贸易对我国行业间收入分配的影响——基于制造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国际贸易理由》第4期。王晓磊,陆甦颖,(2011)“国际产品内分工对我国制造业收入分配影响的实证研究,”《国际贸易理由》第7期。BinXu.
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收入差距开始扩大,国内外对收入差距影响的研究也成了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主要从国际贸易的理论出发,分析收入差距产生的理由。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主要分为四个理论学派: ①古典贸易理论 ②新古典贸易理论 ③新贸易理论④新新贸易理论。本文将分别从这四个理论中,选取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模型,来探讨国际贸易对收入差距的影响。
关键词:收入差距;比较优势;规模效益

一、古典贸易理论

古典贸易理论源于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李嘉图在斯密的基础上建立了相对优势理论,两个理论都假设劳动是同质的,比较优势产生的基础是劳动生产率的不同,后人在模型中引入了工资,从而可以用来解释贸易对收入的影响。
首先是基于“2x2x1”的分析框架,即两个国家、两种产品、单一劳动要素。假设两种产品分别为X、 Y,单位产品的要素投入分别为aX和aY,两种产品的PX和PY,两个部门的工资分别为WX和WY ,则PX = aX WX 。在封闭条件下同一个国家的工资相等WX = WY。发生国际贸易的条件下,国外的参数均以“*”表示,假设本国在X产品的生产上有比较优势,即aX / aY < aX */ aY *。贸易后,两国X商品的相对将趋于一致,等于均衡PWX/PWY,且PX / PY < PWX/PWY < PX */ PY * (Ⅰ),又由于W=PWX/ aX,W*=PWY/ aY *,可得两国的相对工资W/W*= (PWX/PWY)(aY */ aX),整理出PWX/PWY并带入上面的(Ⅰ)式子,有aY */ aY

二、新古典贸易理论

新古典贸易理论以H-O理论为代表,该定理假设A国是高技能劳动丰富的国家,X是高技能劳动密集型产品,Y是低技能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参与国际贸易后,A国将出口X,并进口Y,这将增加对高技能劳动K的需求,减少对低技能劳动L的需求。由于Y的减少所释放出的要素供给中,低技能劳动大于高技能劳动,又由于X引起的需求中高技能劳动大于低技能劳动,因此在高技能劳动市场需求大于供给,在低技能劳动市场供给大于需求,那么,高技能劳动的将上涨,低技能劳动的将下降,收入差距扩大。
S-S定理是基于的传递机制来起作用的,即贸易对要素酬劳的影响是通过商品传导的,国际贸易的开展首先对商品产生影响,然后再通过商品这个传递到要素市场,继而对要素产生影响。因此,按照该定理的推断,由于发达国家在高技能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的比较优势的存在,国际贸易的展开应该首先导致发达国家该类产品相对的上涨,然后再通过传导机制带动高技能劳动的工资上涨。

三、新贸易理论

克鲁格曼突破了新古典贸易理论的理论假定,从规模收益递增和商品市场不完全竞争的新的理论假定,解释了20世纪70年代后出现的大规模的产业内贸易,为国际贸易理论带来了新的活力。基于克鲁格曼的理论来解释收入差距的模型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两个:
Dinopoulos, Syropoulos and Xu (1999)在克鲁格曼模型的基础上,将高技能劳动和低技能劳动两种生产要素引入进来,构建了一个基于钱伯纳垄断竞争的产业内贸易模型。该模型通过代表性企业进行分析,产业内贸易扩大了市场规模,提高了代表性企业的产出水平,而企业内部规模的扩张又提高了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从而证实了发达国家间的产业内贸易也是工资差距扩大的一个理由。 Neary(2002)用寡头竞争模型进一步证实了发达国家间的产业内贸易会提高对高技能劳动的相对需求,扩大工资差距。

四、新新贸易理论

21世纪初, 以异质企业贸易模型和企业内生边界模型为代表的“新新贸易理论”应用而生,该理论突破了传统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中企业同质性假定,将异质性纳入对企业的微观分析分析框架中,并且进行了大量的实证分析,对国际贸易结构和贸易量给予了足够的解释力,成为当前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新热点。
在此基础上,Feenstra and Hanson(1996)从产品内贸易的外包形式,解释了贸易对双方工资差距扩大的影响。该理论将中间产品按技术密集度的相对高低排序,发包国(发达国家)是高技能劳动丰裕国,承包国(发展中国家)是低技能劳动丰富国。发包国将技术密集度的相对低的中间产品承包给承包国,技术密集度的相对高的中间产品留在本国生产,因此提高了本国的中间产品密集度,增加了高技能劳动的需求,提高了相对工资。而承包国所承包的中间产品的技术密集度,高于其本国的产品技术密集度,因此也会增加对承包国高技能劳动的需求,提高相对工资。所以,外包方式的产品内贸易同时提高了发包国和承包国中间产品的技术密集度,也扩大了两国的工资差距。

五、对我国收入差距实证分析的两个文献

陈怡(2009)运用我国1998-2006 年27 个制造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对国际贸易的行业间收入分配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进出口对不同类型行业的影响程度和方向不同, 出口贸易对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行业的相对工资均有上拉作用, 且对前者的推动作用大于后者; 进口贸易对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行业的相对工资有下拉作用, 而对资本密集型制造业行业的相对工资有上拉作用。
王晓磊,陆甦颖(2011)基于Feenstra和Hanso的外包理论,通过实证模型分析了国际产品内分工对我国制造业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是造成制造业行业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主要理由,技术进步程度强化了技术、资本密集型行业中产品内分工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削弱了劳动密集型行业内产品内分工对收入分配差距的作用。(作者单位: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陈怡,(2009)“国际贸易对我国行业间收入分配的影响——基于制造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国际贸易理由》第4期。
[2]王晓磊,陆甦颖,(2011)“国际产品内分工对我国制造业收入分配影响的实证研究,”《国际贸易理由》第7期。
[3]Bin Xu. 2003. Trade Liberalization, Wage Inequality, and Endogenously Determined Non-traded Goods[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60:417-431.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gjmylw/lw22702.html上一论文:研究跨国公司从国际贸易转向国际直接投资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