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论服务业FDI对我国中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影响实证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900 浏览:25304
论文导读: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服务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知识信息密集的生产性服务业迎来了巨大的进展机遇,伴随发达国家和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高速进展,大量吸引外商资本进入该领域并为制造业的进展提供强大支撑,大大加速了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步伐,推动了其经济的又一轮快速增加。而目前我国生产性服务业进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其吸引的FDI金额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中所占比重相对较低,生产性服务业起步较晚的中部地区在利用FDI方面更是面对着产业基础薄弱、限制因素较多等各种不足,由此,基于特定区位条件和经济基础进行中部地区FDI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以及生产性服务业进展面对的机遇和掣肘的相关浅析,并以此对中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利用FDI的进展路径选择提出相应倡议具有极大地现实作用。本论文通过对1995-2010年全国和中部六省利用FDI的统计数据进行处理,并采取计量浅析中的格兰杰因果检验策略来探讨FDI对中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各个方面的影响,其中重点浅析了FDI对中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整体的经济增加、就业和对外贸易等方面的影响,并在实证浅析的基础之上对中部地区如何利用FDI进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出相应的对策倡议。本论文大体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重点阐述了选择该论题的论述和现实作用,归纳了国内外学者的相关探讨成果;第二部分是论述浅析,对生产性服务业利用FDI的相关论述进行梳理,并界定了中部地区、FDI和生产性服务业的相关概念和囊括范畴,同时对生产性服务业利用FDI的动因进行了简单的解释;第三部分是概况介绍,此部分通过大量的数据佐证和对照比较的描述策略介绍了全国和中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进展历程和近况以及其利用FDI的情况;第四部分是实证浅析,以定量的角度对FDI;第五部分以前面章节的定性和定量浅析结果为依据,运用归纳和对策探讨的策略提出中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利用FDI的进展战略。关键词:中部地区论文FDI论文生产性服务业论文
本论文由www.7ctime.com,需要论文可以联系人员哦。摘要4-5
Abstract5-8
1 导论8-14

1.1 选题背景及作用8-9

1.2 国内外探讨近况及本论文的革新点9-12

1.2.1 国外学者的探讨近况9-10

1.2.2 国内学者的探讨近况10-12

1.2.3 本论文的革新点12

1.4 探讨路线、策略12-14

1.4.1 探讨路线12

1.4.2 探讨策略12-14

2 生产性服务业利用 FDI 的论述回顾14-27

2.1 国际直接投资论述演进的探讨综述14-19

2.

1.1 基于资本流出国角度的国际直接投资论述14-17

2.

1.2 传统 FDI 论述在生产性服务业领域的可适用性浅析17-19

2.2 相关概念的界定19-24

2.1 我国中部地区范围的界定19

2.2 外商直接投资的概念19-20

2.3 生产性服务业的相关概念界定20-24

2.3 生产性服务业利用 FDI 的动因浅析24-27

2.3.1 生产性服务业产生的动因24-25

2.3.2 生产性服务业利用 FDI 的动因25-27

3 中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 FDI 的概况27-36

3.1 全国生产性服务业的进展概况27-28

3.

1.1 生产性服务业进展迅速27-28

3.

1.2 生产性服务业产业水平仍较低28

3.2 中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进展概况28-29
3.

2.1 生产性服务业总量和规模不断壮大28-29

3.

2.2 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结构层次偏低29

3.3 全国生产性服务业利用 FDI 的概况29-31

3.4 中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 FDI 的概况31-36

3.4.1 中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 FDI 近况31-33

3.4.2 中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 FDI 不足33-36

4 FDI 对中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进展影响的实证浅析36-41

4.1 FDI 对中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经济增加影响的实证浅析38-39

4.2 FDI 对中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就业影响的实证浅析39-40

4.3 FDI 对中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进出口影响的实证浅析40-41

5 中部生产性服务业利用 FDI 的进展战略41-46

5.1 加大生产性服务业的开放程度41

5.2 改善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社会环境41-42

5.3 引导外商直接投资的行业流向42

5.4 加速中部地区的区域一体化进程42-43

5.5 推动中部地区产业集聚区的形成43-44

5.6 积极发挥制造业的先导和带动作用44-45

5.7 努力培养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45-46

参考文献46-48
致谢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