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谈论卓越法律人才批判性思维培养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8723 浏览:82450
论文导读:证据;三是引导学生对于与自己对立的观点进行反思,只有这样的理由才能够让学生主动的深思而非陷入标准答案式的机械性记忆中。其次,在案例教学中选取案例应当宜精不宜多,选取真实的并且争议点较多的热点案例,尽量避开使用易于得出标准结论的案例,同时注意不要给学生具有倾向性的意见,让学生广泛搜集相关资料及评论,并进行
摘要:卓越法律人才应当是基础厚、素质高、能力强的综合性法律人才。该类人才除了应当具有法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实践能力、职业技能之外,更应当具备法学专业批判性思维以适应法律职业的特殊需要。在法学教学中通过案例教学、模拟法庭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对于培养卓越法律人才具有极为深远的作用。
关键词:卓越法律人才 批判性思维 模拟法庭
:C DOI:10.3969/j.issn.1672-818

1.2013.2029

自2011年教育部启动“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以来,诸多教育界、法学界的专家、学者针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制定的目标、主要任务、实施的具体措施以及相应的保障制度等相关理由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并在多个理由上达成了共识,例如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目的是为了深化高等法学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法律人才培养质量,使我国高等法学教育全面适应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需要,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进一步丰富法学高等教育的培养模式,在巩固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着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大力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整体性提高中国法律人才的培养质量。在培养机制上,针对我国目前法律人才培养模式较为单一的局面,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应当在注重基础理论素养培养的基础上,加强和细化法律人才的分类培养机制,面向当代中国的法律实践,培养具有良好理论基础、充分面向司法实务的精专法律人才;在具体措施方面,首先应当进一步加强法学教育的校际交流,使国内法学教育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整合、共享和充分利用,给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提供较为完善的、综合性高水准平台。与此同时,还应当进一步注意和加强中国法学教育和世界法学教育的交流合作,使对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具有世界眼光,积极提升其国际性,探索中国法学教育的新经验。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的启动对于提升我国法律人才的整体素质,无疑具有极为深远的作用,而法科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养成对于成为卓越法律人才更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1 批判性思维的概念
批判性思维是源自于西方的词汇,但即使在西方的理论中对于什么是批判性思维到目前为止也未达成一致的意见,其中较为有代表性的是恩尼斯的观点,他认为批判性思维是指对做什么和相信什么作出合理决策的能力[1]。我国自引入批判性思维以来诸多学者对内涵、作用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个体对产生知识的过程、理论、策略、背景、证据和评价知识的标准等正确与否作出自我调节性判断的一种个性品质。它包括批判性思维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个性倾向性反映个体的批判性精神, 个性心理特征反映个体的批判性能力。”[2]批判性思维与一般思维不同,一般思维相对简单,而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综合性的思维,是集形式思维与辩证思维,思维认知与情感能力于一身的思维方式,它要求思维个体既具有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同时又具有批判性思维精神,也就是说具有批判精神的个体不仅要有能够进行批判的技能,同时还要在情感上具有随时准备使用这些技能的意愿和状态。
2 卓越法律人才与批判性思维的养成
2011年教育部“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将“形成科学先进、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学教育理念,形成开放多样、符合中国国情的法律人才培养体制,培养造就一批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法律人才”作为计划的总体目标。[3]根据该目标的设想我们应当培养出基础厚、素质高、能力强的综合性法律人才。该类人才除了应当具有法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实践能力、职业技能之外,更应当具备法学专业批判性思维。既应当具有从所学专业内容出发,能自己发现理由,分析理由,找出理由症结所在从而解决理由的能力;又要具有批判性思维态度,即辩证的对待生活中的事物,遇到难题时多角度的分析,乐观、豁达的面对困境。在法律职业的从业过程中能够独立自信、善于深思,头脑开放的进行审查判断,不迷信权威,进行理性的推理和论证,进而说服目标听众,从而达到让听众心悦论卓越法律人才的批判性思维培养由优秀论文网站www.7ctime.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诚服的接受该决断的效果。这样的思维方式的养成不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能够实现的,而应当在法学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综合手段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其真正成为独立自信的卓越法律人才。
3 卓越法律人才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路径
我国法学教育中并没有专门的批判性思维课程,与之最为紧密的当属法律逻辑学科,但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远远不够的。对于从小就被应试教育熏陶的学生来说,对于标准化答案的追求已经束缚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因此在大学法学教育中,应当摒弃标准化理由,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判断理由的能力。
首先在传统法学科目的教学中应当采取对话式教学,通过教师的提问引发学生深思、分析理由的能力。教师所提问的理由应当从几个角度出发,一是给学生提供深思的契机;二是让学生为自己的结论提供相关的证据;三是引导学生对于与自己对立的观点进行反思,只有这样的理由才能够让学生主动的深思而非陷入标准答案式的机械性记忆中。
其次,在案例教学中选取案例应当宜精不宜多,选取真实的并且争议点较多的热点案例,尽量避开使用易于得出标准结论的案例,同时注意不要给学生具有倾向性的意见,让学生广泛搜集相关资料及评论,并进行分析整理,深入分析不同观点的形成理由及根据进而得出自己的观点。
最后,在模拟法庭教学的基础上,推行角色扮演活动。即在模拟法庭的演练中由学生模拟刑事案件中的法官、检察官、控辩双方等角色进行完整的模拟法庭演练,此后由同一批学生进行角色互换,原来的公诉人在第二次模拟中成为辩护人、原来的成为证人、法官成为被害人等,通过角色转化打破学生原来的思维惯性,逼迫他们站在原来立场的对立面重新深思同一理由,这种思维转换的训练经实践证明可以很好的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参考文献:
[1]Ennis R H. A Logical basis for measuring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J]. Educat论文导读:ionalLeadership,1984,(4):4-10.罗清旭.论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4):82.教育部政法委员会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http:///info/jyzck/201204/t20120424_490098_

1.html.上一页12

ional Leadership,1984,(4):4-10.
[2]罗清旭.论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4):82.
[3]教育部政法委员会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DB/OL]. http:///info/jyzck/201204/t20120424_490098_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