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分析中国档案管理转型必定性与目标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1532 浏览:145281
论文导读:
【摘 要】 本文论述了我国档案管理转型的必定性,分析了档案管理转型的目标。认为,我国档案管理转型是克服传统档案管理体制弊端的要求;是弥补与国外档案管理差距的要求;是档案管理发展阶段的要求;是适应档案概念性质变化的要求。其转型的目标是:实现动力来源社会化,服务对象社会化,管理主体社会化。
【关键词】 档案管理;转型;必定性;目标
由于我国建国后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及其它各方面的影响,我国建立了与此相适应的传统档案管理体制。目前,我国的档案管理与国外的档案管理无论是在基础理论背景还是在目前状况水平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档案管理的阶段上欧美诸国已步入知识管理阶段,而我国的档案管理正处在由档案信息的物理制约向档案信息的技术管理过渡的阶段上。面对二十一世纪科技革命的冲击和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我国档案管理转型也就提上了日程。

一、我国档案管理转型的必定性

1、我国传统档案管理体制的弊端要求档案管理转型

我国传统的档案管理体制从建国后受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集权发展方向的影响,按照“计划一切,管理一切”的模式,“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并随着社会生态环境的变化,逐步形成了“条块分割”的集中式的档案管理体制。
我国的档案管理体制从建立之初起就存在着自身的弱点,主要包括:条块分割严重,集中统一与分级管理的矛盾,地方性档案管理理由。由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要求政治体制与此相适应,在改革的初期形成了收权与放权、集中与分散、与地方的矛盾,使得我国的档案管理体制改革要向市场化、社会化、法制化、现代化的转型。

2、与国外档案管理的差距要求档案管理转型

与欧美档案工作相比较,欧美的档案管理现代化程度已经发展的比较高,并且明显的表现为“三化”,即管理手段上简易化,管理方式上社会化,管理原则上的法制化。[1]因此,我国档案管理需要向着现代化的程度、社会化的方向、法制化的进程向前迈进。
欧美现代社会在论述档案原则和实践时提出应当实现从“国家模式”向“社会模式”的三个转变。转变之一,随着档案概念基础的变化,档案工作重点也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由保管记录活动的证据变为确保这种证据的确实产生,进而确保上述活动本身有可信证据作为证明。转变之二,社会应确定其自身的价值,档案文件必须如实地反映这些价值。转变之三,档案进一步开放与信息的自动检索。[2]由此可见,欧美国家的档案管理已经走向扩大和社会化,而我国的档案管理正在寻求向社会化转型的路径。比如英国的档案管理已经步入社会化,实现了资源整合和依法治档以及档案扩大与服务公众。在这个理由上存在着范式转化的理由。首先,在管用的关系上,应该是管用并重,而不是现在存在的重管轻用。其次,我们需要国家推动和社会需求相结合,既要在国家力量下,也要在社会价值的取向下,推动档案管理发展。最后,档案保管与开放利用并重,它能够体现档案二维度下档案学的丰富与转变。

3、从档案管理的发展阶段看要求档案管理转型

在美国的信息资源管理学家马尔香和克内斯莱英(J.C.KressLein)的信息管理理论中,将信息管理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即信息的物理制约阶段,信息的技术管理阶段,信息资源管理阶段,知识管理阶段。现在的欧美许多国家在信息资源管理上正处在向知识管理过渡的阶段,档案工作者也是朝着管理知识服务目的去推动的。正如库克所说的:“档案工作者由实体保管员向知识提供者的过渡,正是档案界为应答电子时代的挑战,由保管时代向后保管时代过渡的要求。”[3]与欧美档案管理发展相比较,我国档案管理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档案信息的物理制约在我国仍占主导地位;第二,对档案信息的认识全社会还处在初步认识阶段,未达到自觉行动的地步;第三,对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还缺乏科学策略的有效组织,不能达到知识服务的目的;第四,在微观上各类主体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包括档案信息管理)缺少明确可行的规划,更未将信息资源管理与其它各类规划进行密切联系。[4]
在我国,有人根据信息管理理论将档案管理归纳为四个阶段,即档案的物理制约阶段,档案信息的技术管理阶段,档案信息资源管理阶段,档案知识管理阶段。[5]我国的档案管理现正处在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的过渡阶段,欧美诸国已经进入第四阶段,可见我国档案管理与欧美诸国在发展阶段上的差距。

4、档案概念性质的变化要求档案管理转型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之中的档案管理转型,主要内涵是从单纯微观管理到包括宏观管理在内的全面管理,从只关注档案的自然属性到同时关注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其外在表现除了档案概念上的变化外,实践中主要有以下方面:其一,档案管理领域拓展,私人档案资源纳入管理范围。其二,宏观管理模式多样化。[6]由此可见,传统的档案管理已经不适应现代档案概念和性质的变化,它需要由单一模式向二元模式转型,才能适应当今国家和社会的需求。

二、档案管理转型的目标

我国档案管理的转型使得政府的档案行政管理开始向宏观层面转向,由“国家模式”向“社会模式”转向,由单一模式向双元模式转向,同时又使得档案概念标准划分更加细分,不只是微观管理上的有限范围,更多的注意到社会性划分标准。简单来说,档案管理转型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动力来源实现社会化。档案管理的动力来源不只是过去的那种单一的国家动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社会这个大的群体也逐渐成为档案管理的动力来源。
第二,服务对象实现社会化。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本着“以民为本”的原则,服务对象实现了大众化下的社会化,有利于实现知识管理和服务意识目的。
第三,管理主体实现社会化。伴随着档案的管理和利用,档案管理不只是简简单单的行政机构下的管理,当今更多的趋向于人民大众下的管理,这也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的责任,是历史主义意识下自觉的责任。
总之,档案管理转型的影响不仅涉及理论层面,同时也涉及实践层面,对于这两个层面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更好的实现我国档案管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国庆.西方国家档案管理中的“三化”[J].档案与建设,20论文导读:
01(1).
[2] 陈忠海.欧美现代社会档案观及启迪[J].上海档案,2001(4).
[3] Marchand,Donald A. and Kresslein,,JOHN C.,Information Resources Management and Public Administrator,See.Rabin,Jack and Jack owski,Edward M.,Handbook of 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New YORK:Marcel Dekker,Inc,1988.
[4] 周毅.从新视角审视我国档案管理的目前状况与未来[J].中国档案,2001(2).
[5] 李明贤.论档案管理的发展阶段[J].上海档案,2002(6).
[6] 张莉.从档案概念的变化看我国档案管理的转型[J].档案与建设,2006(5).
【作者简介】
韩 伟(1987-)男,汉族,哈尔滨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