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研究件中网络谣言传播及其治理机制创新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774 浏览:22468
论文导读:
[摘要]伴随着互联网产业以及信息产业的不断创新,网络谣言的发展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给网络谣言的治理工作带来了新的难题。网络谣言几乎与件如影随形,贯穿于件的全过程,对件爆发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如何有效治理网络谣言,已经成为当前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理由。创新网络谣言治理机制,实现网络谣言的有效治理,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构建网络谣言治理机制,即建立健全以全面协调为特征的综合网络谣言治理机制、建立健全以谣言调控为核心的全程网络谣言治理机制和建立健全以法律规制为基础的长效网络谣言治理机制。
[关键词]件;网络谣言;治理机制

[]A[文章编号]1008-6463(2014)01-0016-04

[收稿日期]2013-11-10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社会件中非直接利益主体的行动逻辑及调控机制研究”(10CSH041)。
[作者简介]陶国根(1982-),男,江西南昌人,江西省委党校公共管理学教研部讲师,研究方向为社会冲突与治理。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遍应用,谣言的传播不再局限于口口相传,而是更多地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其传播范围和传播速度都得到了大大的扩展。近些年来,网络谣言愈演愈烈,逐渐成为引发件、威胁社会稳定的重大理由。如何规范网络传播行为,实现网络谣言的有效治理,已经成为摆在政府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理由。

一、现阶段我国网络谣言的特点和发展态势

网络谣言是通过网络传播的谣言。网络谣言作为谣言的一种,并未脱离谣言的基本特点。之所以称其为“网络谣言”,是因为其发布及主要传播过程是通过互联网进行的。与互联网时代之前的谣言相比,它的传播范围更广泛,网络谣言一旦兴起,往往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弄得人尽皆知,出现了跨国、跨洲、跨语言和种族的超大规模传播现象;它的传播速度更迅速,可以在几小时甚至几分钟之内传遍全世界,可以一夜之间到达全球互联网用户;它的传播方式、途径更多、更复杂。除网络社区、聊天室、帖吧、即时通讯工具等之外,网络谣言还可借助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等传播方式,借助有线网络与无线网络进行传播,此外,还出现了网络谣言与口头传播和传统媒体传播交错互动的现象。基于网络覆盖范围的全球性、传播方式的自由性,凭借网络进行传播的网络谣言所产生的负面作用也越来越大,并逐渐成为引发社会动荡、危害公共安全的因素。近年来,伴随着我国互联网产业以及信息产业的不断创新,网络谣言的发展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具体而言,现阶段我国网络谣言的发展态势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一)网络谣言的受众数量猛增。据联合国国际电信联盟调查显示,2000年初,全球网民数量只有2.5亿,手机用户也只有5亿。10余年间,全球手机用户和网民数量都出现了快速增长。截至2011年底,全球网民数量超过了22.7亿,手机用户也突破了59亿,这意味着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人是网民。我国作为全球网民数量最多的国家,目前拥有约5.13亿的网民,同时拥有近10亿的手机用户。并且我国的微博用户数量目前已经突破3亿。这些数字的背后都显示出了网民数量的惊人变化,为网络谣言的治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因为网民数量的激增一方面预示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另一方面表明,网络谣言的传播者和受众人群开始变得庞大,从一定作用上来说,这些网民都会成为网络谣言的“制造者”、“传播者”或“受害者”。这是网络谣言伴随着网民增加所呈现的新的态势。
(二)网络谣言在数量上呈爆发式增长。网络谣言并不是一个新生现象,在互联网发展初期就曾出现过网络谣言,但由于当时互联网还是个小众媒体,普及率很低,大多数政府部门和传统媒体没有自己的网站,商业门户网站的社会影响也很微弱。网络谣言基本上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未形成大范围的传播,也未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但近年以来,特别是2009年“艾滋女事件”发生之后,网络谣言开始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趋势,“谣言满天飞”的现象逐渐显现,伴随着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等新兴网络平台的全面应用,网络谣言的传播更是“如虎添翼”。现在,几乎每天都会发生几起甚至多起网络谣言事件。据统计,仅2011年9月至2011年11月三个月之内就发生了上百起网络谣言事件,包括“云南玉溪要发生8.6级大地震”、“金庸在香港圣玛利亚医院去世”、“歼-10B战机试飞坠毁”、“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包养女大学生”、“新疆艾滋病人通过滴血食物传播艾滋病”、“海师支教女大学生被灌醉”等等。网络谣言的频繁发生,要求我们必须拿出行之有效的措施,以遏制网络谣言的肆无忌惮。
(三)网络谣言的内容指向由个体转向公共领域。网络谣言数量激增的同时,在内容指向方面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纵观近十年发生的网络谣言事件,可以看出,在“艾滋女谣言事件”之前的网络谣言大多指向于特定个人,谣言制造者的动机也主要是出于个人报复、私人恩怨等,具有对象明确、受众范围小的特点。但是近期发生的网络谣言事件显示,网络谣言的内容所针对的对象并不再仅仅限于个人,而是由个人转向了公共领域,其内容直接指向不特定的群体,同时还包括整个社会的安全秩序、经济秩序甚至是政府和国家。网络谣言的制造者已经开始利用网络谣言引发全国性的关注,造成大范围的公共事件,对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转产生了更为紧迫的威胁。正如一些学者所言,网络谣言在今天已经成为触发某些公共事件以致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1]
(四)微博成为网络谣言传播的新型载体。2009年9月我国新浪网率先推出新浪微博产品,并于2010年全面爆发,截至目前,新浪微博注册用户已经超过了3亿。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2011年5月,一位微博用户发表了题为“涂避孕药的黄瓜,你敢吃吗?”的微博,在8小时内即被转发上万次,由此可见微博强大的影响力。毫不夸张地说,微博已经带领人论文导读:的发布在几秒钟就可以完成,并且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形成影响力。微博平台的运用可以说是网络谣言近年发展的最大变化,这也给网络谣言的治理工作带来了新的难题。二、网络谣言与件的内在关联性网络谣言几乎与件如影随形,贯穿于件的全过程,它往往先于件的爆发而产生,但却常常在群
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传播时代。目前出现的一些重大案件,最初的消息源大多都是通过微博来“爆料”,这也使得微博成为一个鱼龙混杂的信息平台。当信息发布“随手即来”,网络谣言的肆虐在微博中犹如获得了新生。从技术手段来讲,微博平台突破了以往传统媒体的线性传播和网络媒体的网状传播,形成了独特的链状、环状、树状的对话结构,从而为谣言的迅速传播、聚合和裂变带来了可能。可以说,微博的出现使网络谣言制造者变得越来越猖狂,借助微博平台,网络谣言的发布在几秒钟就可以完成,并且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形成影响力。微博平台的运用可以说是网络谣言近年发展的最大变化,这也给网络谣言的治理工作带来了新的难题。

二、网络谣言与件的内在关联性

网络谣言几乎与件如影随形,贯穿于件的全过程,它往往先于件的爆发而产生,但却常常在件平息之后才销声匿迹,对件的孕育、发生、演变甚至结束都起着重要的影响。网络谣言的蔓延特别是涉及范围很广的恶意网络谣言,极易导致社会恐慌,甚至引发件。
(一)网络谣言孕育于件的潜伏期。件的潜伏期也正是网络谣言的孕育期,二者之间具有良好的契合性。通过对近年来一些典型件的分析就可以发现,几乎在很多件发生前的一段时间,我们总能在互联网上看到对政府不满的闲言碎语,这种闲言碎语往往采取谣言的形式,通过论坛、微博等媒介散布对政府的蔑视、贬低,或是对某些政府行为进行谴责。例如,重庆万州事件发生前,有网络谣言称“打人者是公务员”;贵州事件发生前,“李树芬是被奸杀后投入河中”,“元凶是县委书记的亲侄女”等谣言甚嚣网络;湖北石首事件发生前,有网络谣言称,“死者是在知晓当地局长、法院院长夫人同永隆大酒店老板贩卖毒品后被害的”。网络谣言本身虽不直接导致暴力和冲突,但加剧了社会的紧张气氛。一般而言,只要网络谣言肆虐传播,超出了正常范围,或是网络谣言的恶毒程度变得更加严重,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是一场件即将爆发的前兆。网络谣言既然可以作为件的前兆,也就是说网络谣言有可能成为一种警告,提醒政府相关部门,必须积极果断地采取措施去制约受到挑唆的人群,防止他们走上偏激、敌对、失控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