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论唐贤强:网上名称管理助力信息安全建设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2261 浏览:97540
论文导读:
2013年6月,臭名昭著的“棱镜门”事件爆发并轰动全球。一时间这位前美国情报局雇员爱德华·约瑟夫·斯诺登一跃成为最受全球主流媒体关注的名人。然而,纵观整个事件的经过,我们不难发现“棱镜门”事件之所以会令全球舆论惶恐和哗然,不仅在于普通公民的个人隐私、商业秘密遭泄露,更在于互联网数据泄露对于一个国家的利益安全所带来的巨大风险,可以说这是互联网时代从国家层面体现出的对信息安全的实质性挑战。“斯诺登事件”爆发之后,世界各国纷纷陷入由此引发的深思之中,一些国家也竞相掀起新一轮网络安全“保卫战”,切实加强本国网络空间的安全。
作为世界上网民最多的国家,我国一直高度重视互联网信息安全保障。2014年2月27日,成立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从国家战略层面肯定了网络安全与信息化的重要性。随后出台了一系列推动网络安全的措施。2014年3月1日,我国开始正式施行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编办)和(以下简称)联合下发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网上名称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希望通过此《办法》,使得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组织这三类机构的网络域名进一步法制化、规范化、正规化,与此同时也对这三类机构在网上的微博、微信等社会化公众名称的规范提出了一定要求。那么,究竟《办法》的具体实施将会涉及到哪些环节?三类机构在后续的旧域名整理、新域名申请过程中还需要遵循哪些要求?记者走访了编办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唐贤强,请他来对《办法》做进一步诠释。
中国信息化周报:据我所知,自今年的3月1日起我国正式施行编办和联合下发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网上名称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这一办法的施行将开启网上名称的规范化治理,作为国家指定的网上名称管理机构,请您谈一下《办法》颁布的背景。是什么理由促使主管部门颁布此项条例的?
唐贤强:对于颁布此管理办法的背景,我想首先还是要从互联网安全的角度谈起。一些网络诈骗案件的发生,往往都是一些犯罪分子打着的名义组织各种活动,骗取受害者。比如一些自称是某某经济研究中心,实则是在香港注册的假冒网站,普通网民没办法准确识别,同时识别起来比较难,往往潜在安全隐患。
党政机关、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是我国的政务机构,其他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是我国的公益机构。这些机构在对外开展业务时,通常会在门口挂上一块牌子,标明其机构名称,同时也表明了其身份。在网络时代,这些机构通过互联网对外开展业务,同样需要在网上挂一块牌子,标明其在互联网上的身份,便于公众准确识别。这个“牌子”我们就叫做网上名称。
当前,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机构名称及其职能分配是由同级机构编制部门管理的,这些机构在互联网上的名称自然也应由机构编制部门进行规范管理。所以,从2010年开始,编办根据自身的职能定位,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与、民政部等相关部门通力协作,经过反复研究,广泛征求、民政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以下简称网信办)、国务院法制办和地方编办的意见,数易其稿,才与联合发布了这个管理办法。其实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同时在进行两项工作,一个是不断征求和吸收意见,一个是进行“.政务”、“.公益”这两个国际顶级域名的申请。
早在2008年,就公告设立了这两个专用于政务和公益机构的域名,其中“.政务”用于全国的党政机关、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公益”用于全国其他的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经过几年的努力,2013年12月17日,这两个中文域名正式进入国际域名体系,也就意味着这两个中文域名的国际申请工作取得了成功,标志着“.政务”、“.公益”成为了真正的国际顶级域名,即将进入广泛应用阶段。基于上述一系列背景,编办和联合发布了《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网上名称管理暂行办法》,并于3月1日起正式施行。
中国信息化周报:请解读下《办法》实施的适用范围和具体实施办法?
唐贤强:《办法》的实施范围主要是需要对网上名称进行规范管理的三类机构:首先是全国的党政机关,其次是全国的事业单位,再次是社会组织。这三类机构是该《办法》规范实施的全部主体,都应该按照该《办法》的规定,使用规范的网上名称,包括其依托的主要载体,如网站的名称、域名等。
现在互联网上的微博、微信公众号都很流行,例如系统常用“平安”系列作为微博的名称,比如“平安北京”等。那么,这些微博、微信公众号、域名,都属于网上名称的管理范畴。我们相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未来还会有其他形式的网上名称出现,都应该是在《办法》规范的范畴之内。这跟实体机构挂在门口的牌子实际上是相对应的。在线下的实体中,挂什么牌子是规范管理的。在互联网空间,虽然开展的业务具有多样性,但是使用的各类名字都要规范管理,都属于网上名称的管理范畴之内。
中国信息化周报:那么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在未来,这三类机构在互联网上的名称和各种公众的名称,需要和落地的单位机构的名称一致?或者达到一定百分比的一致?是否未来将不允许出现类似“平安”系列这类的演绎名称?
唐贤强:因为线上和线下有很大的不同。首先来说,机构在网上可以有多个名称,一定要和线下机构名称相类似。其二,网上名称要与机构的职责和职能相关。比如机构管理某个行业,会根据该职能来办一个网站,比如类似“平安北京”,由于群众已经认可这个名称是由系统管理的,这是可行的。但我要强调的是,这些名称并不是单位机构可以随便取的,必须经过同级机构编制部门认可,然后发给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一个网上名称的标识证书,这个标识证书就相当于这三类主体在互联网上的明。这个标识证书将在醒目的平台上挂出,证明这个网上名称是经过主管机关认可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是有保障的,这样公众就可以放心地访问了。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ggwsgllw/lw33665.html上一论文:分析如何进一步优化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与提高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