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阐释就“批评家主宰艺术界时代”引发深思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329 浏览:10045
论文导读:
摘要:在今天似乎没有相对统一的艺术标准的当代艺术界,出现了各种不同的艺术形态,身在美术学院,作为艺术创作者,对身边正在发生和出现的状态不免之质疑,本文即就评论家提出的“过去是艺术家在主宰着艺术界,而今天是批评家将主宰艺术界的时代”,的理由进行分析和深思。
关键词:当代;批评家;艺术艺术家;艺术界
2095-4115(2014)02-72-1
之前听到了前辈讲的一句话:“过去是艺术家在主宰着艺术界,而今天是批评家将主宰艺术界的时代”,内心颇有疑问与挣扎。我想后者或许正在应验,但是,这并非是好的发展事态,尽管存在即合理,合理的方能存在,或者这是正在违反着事物的自然发展规律,事态没有按照它本身和谐的自然规律进行下去,而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里由特定的人在试图去转变它。我想,在不久“艺术家主宰艺术界的时代”终将回归。
正如所描述的“批评家将主宰艺术界”的情况在21世纪中国的艺术界里貌似正在浮现出水面。 批评家的声音愈来愈有影响力,展览遍地开花,随之而来的标榜着“学术”的研讨会也接踵而至。展览多数是由批评家兼策展人策划,研讨会中的内容也成了批评家的话语素材,他们需要这看似和谐的周密安排,在看得见、触得到、有法制、有自由、有氧气的空间中,这对艺术家看似并无害处,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即铸成了这“和谐的”程式循环。在现代社会的产物——媒体传播和舆论的运转下,声音被扩大。
对“批评家主宰艺术界”的一层含义可以理解为:批评家似乎可以引领甚至决定艺术市场的导向,影视圈里有专门的策划炒作,艺术圈也在效仿。获利益者通过措施炒作以获得利益,这种现象也成气候,在当代的社会里纯粹的艺术已日渐走远,梵高的精神成为了历史(便在美院中也很少有人再提起他,但每个与艺术有关的人肯定都听过他。为什么很少有人提起,难道他的价值与他的作用仅是告诉年幼的艺术爱好者它可以为艺术放弃生命,然后他们再以这种精神重蹈覆辙。直等到他们成年进入艺术殿堂发现:“梵高只是一种精神”梵高也仅仅是梵高,他骗了我。)。批评家会引导艺术家从而主宰艺术家。在未来的艺术史中何种艺术作品会大卖,会被西方的投资商家买断?何种艺术作品会被写进艺术史,批评家会通过多种方式提醒艺术家,这是可怕的。这是不健康的生态现象,而是由有着强烈目的性的人在推动着违反了自然规律的循环,艺术是由本心自然浮现发展的,是不可能由程式化的秩序和规则去发展的,艺术家的内心和灵感也不可能是随着批评家所倡导和标榜的方向走的,它是自由的。
这种状态出现有着诸多理由。原本在艺术界里,艺术家是主角,而到了今天, “现在是批评家主宰艺术界的时代”,这句话多少也反映出批评家在艺术界中的位置,批评家的声音在艺术界甚至在文化界愈来愈大,前面讲到受到媒体传播的获得利益者的舆论作用,还有一些因素必须考虑,1,越来越多的人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就如米歇尔的《图像理论》在前言中讲到的“这是每天充斥着大量的图像……日久习惯于观看图像试听周边,就“批评家主宰艺术界的时代”引发的深思由优秀论文网站www.7ctime.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声音充斥着听觉,也习惯于接受听的内容,很少去静心审视所听到看到的内容是否是可以去用逻辑去深思一番得出结论辨别真伪,善恶,虚实。2艺术家多不善言辞,从经验而言,更多的艺术家是不善于讲出他自己的创作意图的,他更多时候是习惯把很难用语言讲出或不愿讲出的秘密通过熟悉的方式表达出。 就如《罗丹艺术论》中,他被问及作品想要表达何种含义时,罗丹回答:“既然我的作品中表达了某种感情,那么用言语来唠叨是毫无好处的,因为我不是诗人,而是雕塑家”。 我就艺术创作者的个人感受以及对周边艺术创作者的了解,(可以直截了当的概括:这一特点也正是艺术家所具备的气质,是与批评家不同的),他们已把想要表达的作用投入到作品中,作品就是他感情的精华结晶体。
“艺术家”三个字我相信它仍是被无比崇敬和敬畏的,那依旧是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殿堂,还是会有很多的后者继续坚持着自己对梵高对达芬奇传奇的幻想,对艺术家三个字的无比敬畏摸索着未来的路,因为那里有再也回不去、触不到的童年的精神王国。
在今天充斥着大量的图像的时代,我们忙碌地扫描着色彩斑斓的电脑、广告、杂志、媒体、电视、电影等等图像。书馆的数目越来越多,同一事件有几十本书来评说,在充满自由的空间里,越是自由你越是觉得如此的可怕。这个闪电迅雷的光电时代,自由的没有方向的时代里。我们的头脑在自由的空间里却又挤满了莫名的负担,这负担让我们失去方向。
没有榜样,没有方向,没有自由的大脑里却又装满了莫名的负担的艺术创作者,我想我们应像卡尔·安德烈所说的那样,纯粹地面对一切。“‘艺术家必须要使自己的头脑枯竭’,然后才能摆脱艺术家身上‘遮蔽艺术使它黯然失色’的文化负担”。
作者简介:
杜培菲,女,山东济宁人,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硕士,研究方向:雕塑艺术。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ggsjlw/lw28691.html上一论文:研究蒙古族舞蹈的艺术风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