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讨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中存在理由及其体系构建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9813 浏览:35633
论文导读: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韶关市地质灾害的特点,简要地分析了地质灾害的防治管理对于经济建设的重要性,分析了现阶段地质灾害的防治管理所存在的理由,并且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体系的倡议。
[关键词]地质灾害 防治管理 存在理由
[中图分类号] F407.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7-283-2
1前言
勘察区河流主要为东南部的北江,直线距离约6km。北江为珠江三大水系之一,干流全长468km,流经韶关市、英德市、清远市至佛山市三水区,与西江汇合后经珠江三角洲注入南海。据广东省水文局韶关分局韶关水文站资料,韶关市区从1953年至2006年最高洪水水位为57.50m,历年实测北江最大流量为11000m3/s。场区处于山前平地,区内地表水主要为排洪渠内水体及低洼积水。区内有一条5×4m的排洪渠通过,水流方向由南向北流,雨季带来强降雨,雨量充沛,会致使地表径流丰富,冲刷强烈,对勘察区影响较大。据区域地质资料,勘察区出露的地层为石炭系石磴子组。石磴子组主要分布于芙蓉山向斜、莲花山向斜南东翼韶大欧村一带。岩性为海相中厚层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夹薄层炭质泥岩。厚度254~373m。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区内断裂主要为大坡头断裂。大坡头断裂位于芙蓉山向斜的北西翼。见有石炭系石磴子组逆冲于测水组之上。大坡头断裂位于勘察区的东南侧,离勘察区的较远,对勘察区的稳定性影响较小。场地内现裸露塌陷约8m×5m×3m的深坑,场地发育的不良工程地质有填土、淤泥质土及岩溶。根据对场地踏勘和物探勘察的资料显示,造成地面塌陷沉降的理由,主要为勘察区软土层未经处理,沟渠基础置于填土层和淤泥质土之上,由于填土层和淤泥质土自重固结,产生变形开裂造成水渠结构破坏,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径流淘蚀淘空土层,从而引起地面塌陷。
2地质灾害的管理所存在的理由

2.1缺少专项的资金

在《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规定:由于自然的因素所造成的特大型地质灾害。应该治理的,由国务院的国土资源主管的部门就会同灾害所发生地的人民政府组织治理。由于自然因素所造成的其他地质的灾害,应该治理的,而在县级以上的地方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应该由本级的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的部门组织治理。而现在国家根本就没有地质灾害治理的专项资金,而地方的政府也没有这项专项资金。每年的地质灾害需要治理的地方非常多,但资金却不能得到落实。现在的情况就是,除非政府的主要领导对某些隐患点有批示,这样才会到市财政的部门落实治理分资金,而因为每年的治理资金没有纳人到财政预算,就非常难得取到治理的资金。

2.2地质灾害治理的规范不完善

每年地质灾害的防治工程屡见不鲜,而且大小也不相同,工程的规模大小不等。普通的地质灾害防治的工程设计工作应该通过公开的招标形式进而来确定具有设计的单位,因为该地区在地质灾害防治的方面根本就没有完善的技术标准以及规范,这样就导致了正常的设计方案出于安全的考虑而太过于保守,也就容易导致了工程造价的浪费。

2.3监管的后续工作不到位

韶关山顶、山坡、山脚以及山区大部分的建筑都比较密集,而经常会有村组织、单位或者住户私自的开挖山坡的现象,其主要就是平整土地以后建造房子。而市国土局接到群众的以后,经常会立刻到达现场,并且要求停止这些行为。因为地质环境的管理部门并没有行政处罚权力,而且现在的国土资源的部门执法监察部门的工作就是查一些违法用地的案件,而并没有介入一些地质环境保护的管理,也就导致了没有硬性的手段来禁止私自开挖山体的现象,大部分的事件最终的结果就是山体被开挖,这样既导致了地质的灾害发生,又破坏了山林。

2.4群众对地质灾害的认识不够

韶关政府对地质灾害防治非常重视,而每年都要治理一些灾害地点。这就是一件高兴的事情,而在实际的操作当中,也存在一些居民不配合的情况。大部分的干部群众防灾意识非常淡薄,对地质的灾害存在一种侥幸的心理,都认为很多年这样过来了都没理由,也不会发生什么危险。而尤其就是在汛期的暴雨来的时候,要求危险地区的人员迅速撤离,这时候的矛盾表现得特别地突出。
3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体系构建及一系列的倡议

3.1积极地探索环境保护的新思路,推进地质环境的保护工作

每一级的国土资源部门都要进一步地加强对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及监督管理,并督促矿山企业的落实地质环境的保护方案以及缴纳矿山的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应该组织开展对本市区内的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中存在的理由及其体系构建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矿山地质环境的调查工作,并且充分地发挥了地质的调查专业队伍的技术优势,而形成了比较全面的调查工作的成果。结合调查的结果,应该加强对矿山企业的地质环境监测以及信息化的管理,而对于发现不按开发利用方案开采的乱采乱挖等,而破坏了矿山地质环境的违法行为应该给予严肃地惩罚,对于那些不落实矿山的地质环境保护方案的公司,应该限期责令进行整改,而不整改的单位应该提取矿山的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其保证金进行恢复治理,这样就能改善矿山的地质环境。

3.2应该加大地质灾害的防治经费投入力度

地质灾害的防治就是一项公益性的事业,每一级政府应提高对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并且提高重视,而将地质的灾害防治项目纳入国民的经济以及社会的发展规划,并建立了地质灾害的防治专项资金且列入了财政的预算,应该建立稳定投入的保障机制,确定地质的灾害得到按时地调查、勘查以及治理。并且努力地探索地质灾害的防治多元化以及多渠道的投入新机制,应该要把地质灾害的防治和扶贫、防汛抗旱、城市建设、交通以及水利等结合起来,应该充分地发挥个人、集体、部门、地方、国家的积极性,并建立多渠道及多元化的投资机制。应该加大对威胁的零星分散农户小型的地质灾害的排危除险的力度,要通过政府的补助,应该引导受威的胁群众主动地参和防灾的除险。并按照谁治理及谁受益的原则,应该开展利用市场的机制吸引社会的资金参加地质的灾害防治政策的研究,应该支持社会的力量加大对地灾防治的经费投论文导读:3应该完善地质灾害的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应该需要加快完善那些突发性的地质灾害应急的方案预先制定的工作,并且组建有关的指挥专家库及救援搜救的队伍。结合突发性的地质灾害应急处理的方案进行分工,细化不同的预案所需要的应急安置的工作计划以及设置一些必要的应急避险的场所。应该强化地质灾害的监控管理部门的专业力量,
入,逐步地形成了社会资本参与、优惠政策的支持、政府资金的扶持的地质灾害开发性的综合防治新机制。

3.3应该完善地质灾害的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应该需要加快完善那些突发性的地质灾害应急的方案预先制定的工作,并且组建有关的指挥专家库及救援搜救的队伍。结合突发性的地质灾害应急处理的方案进行分工,细化不同的预案所需要的应急安置的工作计划以及设置一些必要的应急避险的场所。应该强化地质灾害的监控管理部门的专业力量,积极地参加地质灾害的高发地区应急的处置工作,并且提高了人民群众的配合地质灾害管理部门的工作能力,应该加强不同管理的部门之间协调的管理能力。

3.4应该完善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体系

要完善地质灾害的预警系统,就应该需要做到几个方面,第一,需要加强针对地质灾害的监控最新的技术,在先进的地质灾害的监测和制约的设备基础之上,就可以全面提高地将地方地质的灾害预警水平。并充分地认识到了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中存在的理由及其体系构建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7ctime.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 information System GIS)、英文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 RS)这三种技术的可靠性、实用性以及先进性,结合了这种技术的搭建地区性的地质灾害信息的管理平台,结合对地区的地质灾害进行系统的信息分析、汇总、储存以及采集,并且应该及时地处理有关的地质灾害的状况,可以即使地反映出来地质灾害,并给予准确快速地提供相关的援助措施。第二,应该强化地质灾害的监控,而且面对具有突发性状况的地质灾害,可以充分地发挥一些先进地质灾害的监控体系的优点,应该加强监控的频度以及力度,并做到尽可能地减少或者避开因为地质灾害的发生所带来一系列的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的情况。第三,应该需要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控技术的政策支持,保证地质灾害的监测人员可以获得足够的财政支持以及技术的条件。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质灾害对于韶关市来讲非常重要,应该需要与广大的人民群众、地学工作人员以及政府部门共同完成,这样对于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以及非常重大的科学作用,由于地质的灾害具有危险性及突发性,影响地区正常的经济建设。本文主要分析了韶关市地质灾害的防治管理当中所存在一系列的理由,包括缺少的政策与财政的支持、缺乏群众的配合、缺乏专业的管理团队、缺乏完善的规划与管理的制度等。而针对韶关市地质灾害的管理所存在的一系列理由,本文提出了怎样构建韶关市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体系的一些倡议。
参考文献
[1]赵龙辉. 湖南省人类活动诱发地质灾害成因及防治策略研究[J].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2(02):7~11.
[2]徐琦峰. 对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存在的理由及策略探析[J]. 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2(06):69~79.
[3]李兴武,王艳萍. 我国地质灾害防治措施[J]. 中国减灾,2011(09):26~27.
[4]陈江平,吴海松,张勤丽等. 湖北省巴东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与防治策略[J]. 资源环境与工程,2012(06):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