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讨语文教育关照下体育学生文化素质提升路径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4705 浏览:59795
论文导读:
摘要:体育的目的在于提升人的素能,其中文化素质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然而长期以来,在传统办学观念的束缚下,不少高校对体育专业学生的培养特点是重体能训练而轻文化教育,其后果是学生往往难以胜任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
关键词:语文教育 体育专业学生 文化素质

一、提升体育专业学生文化素质的作用

体育的目的在于提升人的素能。这里的素能不但指身体素能,而且指精神方面的素能。如果体育的发展最终没能优化一个人的体质结构,增强体能,没能保证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和科学文化修养的不断提升,那么它就失去了自身存在的价值。
然而,一直以来,传统的办学观念强调,运动员成绩的优劣取决于运动员诸如身高、速度和力量等自然体能,在此影响下,重视体能训练是体育专业的特点,其结果是相比其他专业,入学时体育专业学生文化成绩要求低,他们在知识结构上呈现出不平衡的状态,知识面过于狭窄,难以适应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因此当前提升体育专业学生文化素质的任务显得尤为紧迫。

二、制约体育专业学生文化素质的因素

(一)文化课程的学习时间少

文化学习与体能训练这对矛盾往往难以调和,这是体育专业学生提升文化素质的难点。一方面,体育是体育专业学生的主要事业,由于体能训练和体育竞赛具有流动性和频度高的特点,因此他们在训练和竞赛方面往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学生阶段又是体育专业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关键时期。文化学习和体能训练在目标和规律上的不同,就导致体育专业学生不像其他专业的学生那样,能够按部就班地进行系统的文化学习。

(二)体育训练方式不够科学

在一些高等院校,体育专业老师认为运动训练的目的就是提高运动成绩,因此他们更多地去关心体育专业学生的体能成绩,一味地通过训练时间和训练量的增加来帮助学生提高体育成绩,体能训练的科学化程度较低。体育专业学生高频度的运动训练使身体承担了较重的运动负荷,随之产生极大的疲劳感,因此他们只能暂停学习或者将学习视作体能恢复的休整期,这种消极应对学习的态度使他们不能集中注意力进行全面、系统的文化学习。

(三)文化教学媒介缺乏趣味性

当前缺乏专门针对体育专业学生个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对他们进行文化教学的媒介较为单一,主要是教材和课堂教学。课堂上使用的教材,往往过于注重知识性、逻辑性,很少或很难兼顾它的趣味性、娱乐性和生动性。体育专业学生的文化基础底子薄,不少老师对他们的文化学习持忽视态度,仅仅采用单一的、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策略。比如,大学语文这一人文课程,不少任课老师主要以文学经典作品的解读为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久而久之,学生由于感觉自己没有学到实用知识,便会对学习失去兴趣,缺乏新鲜感,其后果是不利于他们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三、提升体育专业学生文化素质的创新路径

(一)转变教学观念

转变教学观念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明确体育专业学生的主要学习任务。对在现代教学理念的观照下,加强体育专业学生的文化素质,不应忽视入学关。无论以何种形式招来的体育专业学生,在入学时都应该对他们各方面的素质,尤其是其运动水平和文化水平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然后再根据他们的体育基础、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来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帮助体育专业学生明确自己身份的特点,先是学生然后是运动员,也就是说,文化学习是他们的主要目的,课余时间才是他们参与训练和比赛的时间。只有让体育专业的师生分清孰轻孰重,才能正确解决文化学习和体能训练之间长期存在的矛盾,提高体能训练的科学性和效率,在压缩训练时间的同时,既保证训练任务的完成,又能增加他们对文化课程的学习,从而提高体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个方面是,明确大学语文教育在体育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位置。语文教学在体育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属于基础课,与体能训练课应该形成相辅相成的关系。随着社会对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体育专业的课程计划应该将“大学语文”列为必修课或者选修课。“大学语文教学,既要遵循语文课程的基本原则和规律,又必须明确定位,拓展功能,寻求突破,使其对提升体育院校学生的综合能力产生重要影响。”[1]对此,笔者认为,针对体育专业学生的大学语文教育应该以提升体育专业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为教学目标,增强他们的人文底蕴。

(二)恰当选择教材

教材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依托,有必要进行改革,以帮助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大学语文的教材内容要从体育专业学生的学科背景出发,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和编排,让他们在泛读中外古今文化名著的基础上,有选择性地阅读那些专家学者的经略、著作和论文,如的《体育之研究》、孙膑的《孙子兵法》、顾拜旦的《文选》和《奥林匹克百年史(1894—1994)》等等;体育是一种文化现象,在大学语文的课程教学中,要引用丰富的体育史案例来进行相关的论证和分析,让他们从新的角度来了解体育的发展,认知体育的文化内涵,与此同时,大学语文课可以通过直观教学,让学生去感知那些形象、生动的素材,引发学生在思想上的共鸣,提高他们的情感修养,促使他们形成朴实的爱国爱民情感和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激发其形成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比如《登泰山记》一文,登山本来就是一项体育运动,很多体育专业学生是有亲身经历的,任课老师在讲解课文时应着重渲染作者姚鼐雪中登山观日的豪迈情怀和坚韧毅力,因为这些内容能够引发学生共鸣,给学生带来智慧启迪。任何一项体育运动都体现了一定的文化背景,因此,任课老师应该通过能体现这些体育运动的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分析,增加与教材文化教育相关的理论知识,让学生认识体育运动的文化性,使他们更容易地理解和体会世界各国的文化特征,进一步增强体育的多重教育功能。

(三)重视启发式教学

体育专业学生往往好动,并且日常训练花费了他们大量的体力和时间,分散了他们对文化课程的注意力,如果在课堂上任课老师仅仅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只是就文章谈文章,一字一句地精度语段、语篇,那么师生之间就会缺乏论文导读:积极性,有利于培养他们敏捷的思维方式,而且锻炼了他们大胆发言的能力。结语当前制约我国体育专业学生文化素质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在于,学生们在文化课程学习和体能训练之间所产生的矛盾未能得到妥善的解决。而大学语文由于具有浓厚的人文色彩,善于采用启发式教育,课堂教学方式丰富多样,因此,在大学语文教育的观照下
情感上的沟通和互动,导致课堂沉闷,使学生产生压抑烦躁的情绪。因此,在大学语文的教学课堂上,任课老师应该摈弃传统式一言堂的教学形式,使体育专业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感受到互动,在训练之余还能对学习抱有兴趣,这正体现了以任课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教学特色。比如,与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相关的常识内容,任课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查找资料,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等形式,找出文章中与体育相关的内容,并就这些内容来阐述自己的认识和看法。这样,在大学语文的教学中,通过课堂提问、课堂交流等形式,不仅增强了学生对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他们敏捷的思维方式,而且锻炼了他们大胆发言的能力。
结语
当前制约我国体育专业学生文化素质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在于,学生们在文化课程学习和体能训练之间所产生的矛盾未能得到妥善的解决。而大学语文由于具有浓厚的人文色彩,善于采用启发式教育,课堂教学方式丰富多样,因此,在大学语文教育的观照下平衡他们在学习和训练上投入的时间,是提升体育专业学生文化素质的重要路径。语
参考文献
[1]亢力军, 孟令峰. 大学生运动员人文素质教育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 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