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析认知行为视角下积极人格教育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3649 浏览:107173
论文导读:
【摘 要】大学生人格教育是我们教育的核心部分,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的焦点性理由。关于健康人格和谐人格的讨论,多数停留在理论综述的层面上。从实践的角度讲,采用什么的方式和措施,推动大学生人格的成长是一个重要的实践理由。一个有效的方式来源于科学的理论指导,同样一种理论的有效性也在于对实践操作的指导性。文章结合,认知行为理论,积极心理学,心理学与心理咨询辅导技术等多学科知识体系对大学生积极人格教育的实践操作进行解读。
【关键词】积极人格;认知行为;解释风格;认知矫正

一、认知行为视角下的人格解读

什么是人格?《心里学导论(思想与行为的认识之路)》(第581页)中这样描述:人格是一个人独特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模式。人格是有每个人所具有的态度价值观愿望,情感,和习惯以独特的方式结合的产物。关于 “人格” 的解释,《现代汉语词典》 有三种解释:一指人的性格、气质、能 力等特征的总和;二指个人的道德品质;三指人的能作为权利、义务的主体的资格。
类似的关于人格描述很多,在《心理咨询原理与策略》(人民教育出版社,主编,郑希付,2008年8月)一书中,作者将人格概念的描述总结为四个方面的趋势:
第一种,罗列式概念,就是将概念的外延加以罗列的模式,常用的语言句式为:“人格是……的总和”。这样的描述有两个缺点,第一是罗列的外延(现象)多且不能尽数罗列。第二忽视了各个外延(现象)之间的关系。
第二种,层次性概念。在整体性的基础上,层次性概念把人格的属性或特征按一定的层次结构排列起来,使人格特征具有内在的相互联系和统一性,而最高层次的属性或特征具有统合的作用。
第三种,适应性概念。此类概念深受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影响,把人格看作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不断适应环境的结果。
第四种,区别性概念。如果说前面四种概念都反映了人们在人格上的共同性的话,区别性概念更多地看到了人与人之间在人格上的差异性,更强调个体人格的独特性方面。
这些描述没有给时间有限,内容承载能力有限的教育活动提供指导;有些理论强调人格的遗传影响甚至决定作用,成为教育的实施的阻力。从人格理论的功能看,这些理论描述多数为评价“人” 的特点提供了支撑,比如人格分类,人格测试等等。对于以转变为诉求的教育活动来讲,指导作用不大。
那么,在教育诉求转变的目标下,如何理论人格理论那?怎么进行教育操作呐?
考察这些理论的评价模式多是采用了归纳式的推理逻辑,即列举某人的多个行为特征,然后总体评价这个人如何…这些逻辑模式在心理测验的编制中有着淋漓尽致的体现。那么,我们转变了某个人的行为特征,以行为现象特征为基础的归纳性评价的人格评价的结果会怎么样?很显然,由于证据的变化(评价规则没有变)会引发评价描述结论的变化。
我们认为,人格教育首先要确定人格评价理论下的那些可以变动的行为现象,就像《心里学导论(思想与行为的认识之路)》(第581页)中描述的:人格是一个人独特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模式。我们要解读或分解“行为模式”,而且这样的解读要带给教育的可操作性,这是教育实践的要求。
认知行为治疗理论的基本框架为:S-O-R框架(S-客观事物;O-人的认知;R-人的反应。),它认为人的认知“O”对人的反应“R”具有决定性影响。而多数人格理论对人的人格评价就是建立在的对人的反应“R”的观察特征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人的反应“R“的特征制约着人格评价。
人格教育是否有效?从测试评价的角度看,影响结果的有两个理由:标准理由和依据理由。我们要做的不是修改标准而达成结论的转变,我们要做的是使可观察的行为现象依据发生转变。一句转变了,结论一定发生变化。
如何转变人的行为特征?认知行为治疗理论从技术操作上为我们带来丰富的参考和操作指导—转变人的认知“O”,进而转变人的行为特征“R”。

二、认知行为治疗理论下的认知与认知转变

认知是一个多意概念。它可以指人的认知加工过程;还可以指人们认知加工过程后的结果输出,即我们所说的对某事儿的“想法”;也可以指人们所具有的价值观念等等。
贝克等人的认知行为治疗理论中,首先把认知现象化为“想法”,其追求的转变目标不是“想法”而是行为反应。透过人的“想法”的转变而达成情绪行为的转变,其转变的最终目标是情绪行为。这和我们传统的思想工作不同,我们传统的思想工作会把着眼点放在人们的想法上,专注于想法的表达。
想法与观念不同。在传统的思想工作中,想法和观念往往是混同的,但是这里是有区别的。一个人的“想法”对当事人的当下行为状态具有支配性的影响作用个人主观评价性描述。想法具有针对性,指向具体的事物;它引导当事人的行为指向某一个具体事务;同时引导行为状态的表达方式。观念,往往是作为知识经验而存在,因参与思维活动影响思维结果而发挥作用。观念往往那个表现为知识。比如,什么样的人是坏人,这是一个标准,是知识经验。这个标准在遇到一个人,回答这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时,它就发挥作用,影响深思结果并引导行为。知识经验不直接影响人的当下行为情感状态。知识经验并不直接影响情绪行为状态。
“想法”产生的基本路径:想法=情景信息+知识经验+生理状态。想法的具体内容影响情绪行为状态与特点,想法的具体内容有收到产生想法的过程特点所制约,就像一个写字,字体写得如何是受写字习惯制约的一样,我们要体现矫正的就是影响想法内容的思维习惯特征。

三、积极人格教育—思维习惯的识别与修正

具有“积极人格”的人的行为特征是:坚持、乐观、自信、愉悦、富有成就感等等,相对而言,“消极人格”的人的行为特征就是:放弃、抑郁、悲观、被动、自我贬低等等。当我们把这些描述为行为、行为状态的时候,认知行为疗法为我们提供了推动转变的途径——“想法”决定行为(状态)。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gfjylw/lw44284.html上一论文:试议我国和俄罗斯中小学音乐教师教育差异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