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索中职院校网络道德教育存在理由及策略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9331 浏览:83637
论文导读:况来实践道德规范,从而把被动的服从变为主动的律己,把外部的道德要求变为内在自主的行动。因此,在各种文化交融的网络时代,青年学生更应该以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

(三)加强中国的传统道德教育用传统的优良道德引导人、教育人对于中职院校

当今时代,互联网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信息工具,但同时,也不可避开会造成一些负面效应,如信息泛滥,垃圾污染,网络上瘾,行为,乃至网络犯罪等,对大学生的道德构成了冲击,出现了“道德失范”现象,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目前状况令人担忧。网络不仅影响着学校的传统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也为以信息数据为平台的道德失范行为乃至高科技犯罪创造了条件,给中高等院校道德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中职院校网络道德教育存在的理由

(一)网络信息污染理由

互联网与生俱来的开放性特点,决定了它必定存在着良劳不齐的网络信息。在浩瀚的网络资源中,大量、基力等不健康信息态惫横行和芡延,时刻诱惑着涉世不深的大学生,侵蚀着他们的心灵。此外,网上还存在许多反动的思想言论,一些“邪教”分子在网上散布歪理邪说,扰乱人心。这些信息不仅对青少年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使学生的道德观念产生混乱,并且对道德教育产生很大的消极影响。

(二)网络规范理由

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度开放和自由,迎合了青年人张扬个性、崇尚自由的心理。同时,由于网络还是一个新生事物,没有形成完备的道德法律体系,而现实生活中对于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也没有相应的制裁措施,这就很容易使他们忘掉自己的社会角色和社会责任,做一些平时不能做的、明显不道德的,甚至是违法的事情,比如在网上互相漫骂、攻击对方。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淡化了大学生的道德责任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大学生道德情感的冷漠,严重的还可以导致人格歪曲甚至电脑犯罪。

(三)网络文化冲突理由

网络是开放的,是超越民族和国界的,因此必定会导致不同文化间的碰撞和交融。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容易受到相异思想的冲击。发达国家在利用网络传播信息文化的同时,也将其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不断大量灌输给大学生,互联网已成为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重型武器”。国内外敌对势力一直通过互联网相互勾结、歪曲是非、散布遥言,进行煽动性政治宜传,培植分化中国的势力,使得我国的道德体系面对严峻挑战。

二、网络环境下加强中职院校网络道德教育的策略

网络道德教育因网络而诞生和发展,同时网络发展的迅速和多变也对网络道德教育提出了挑战。高等院校是“网络化”的发展前沿,但网络道德建设却没有及时跟上,这种信息网络普及化与网络道德建设的滞后性,已经成为当今中职院校网络道德建设中一个十分突出的矛盾和亟待解决的难题。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理由。

(一)加强信息化校园的综合管理

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还应从净化校园网络的大环境人手,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网络成长氛围。中职院校必须加强校风、学风建设,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尽快建立网络信息管理和监控机制,设立专门机构,配备人员,制定科学的网络道德管理和监制约度,明确责任,加强管理,从而活跃大学生网络文化,陶冶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情操。

(二)推动道德自律与他律的有机统一

道德最主要和最重要的社会功能是调节社会关系。在社会生活中,道德调节的范围和作用虽然是广泛的、重要的,但并不是万能的。所以,我们在强调法律等他律作用的同时,更应该重视道德自律的作用。所谓道德自律,就是道德主体借助于对自然和社会规律的认识,借助于对现实生活条件的认识,自愿地认同社会道德规范,并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来实践道德规范,从而把被动的服从变为主动的律己,把外部的道德要求变为内在自主的行动。因此,在各种文化交融的网络时代,青年学生更应该以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

(三)加强中国的传统道德教育

用传统的优良道德引导人、教育人对于中职院校网络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面对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中职院校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主动迎接挑战,把宣传当代马克思主义和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视为网络道德教育的灵魂,主动占领网络阵地,不断建设有影响力的、能够传播正面信息和先进文化的网站。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道德认知和评价的教育、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教育,这样才能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

(四)教育者缺乏对网络道德特点的研究

第一,网络道德是一种自主自律型的道德。在“网络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多地表现为一种间接的匿名性、面具化的性质,在这种情况下,直面的道德舆论抨击难以进行,道德自律就愈发显得重要。是否遵守道德规范完全取决于你自身的道德抉择,也就是说网络主体自身有了更多选择的自由,但同时也对网络主体道德自律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它要求网络主体能够分析和把握自由的边界理由。“网络社会”的走向要求个人逐渐抛弃他律型的道德选择方式向自律型道德选择方式过渡。
第二,网络道德是一种多元开放型的道德。自由、开放是“网络社会”的一大显著特点。网络化交往方式拓展了人们的交往范围,冲破了国家、地区、民族的界限,任何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方便地进入“网络社会”交流与分享信息,不同的文化和道德观念、不同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都可以在这里交汇,产生冲突、碰撞和融合,从而使网络道德呈现出一种多元、开放的异彩纷呈的特点。
第三,网络道德的监督机制变弱。惩罚、制裁和社会舆论都是现实生活中有效的监督机制。但在网络新环境下,这些监督机制都不同程度地变弱。网络道德惩罚机制的弱化,不利于网络道德行为的形成。当然,在网络环境社会自律作用削弱的情况下,网络教育中自律人格的培养和“慎读”境界的倡导必将是“网络社会”道德良性发展的最终选择。没有人会对“道德是人类精神的自律”持有异义,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这样一个事实:我们网络的市场化机制尚不健全,网络道德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惩罚机制还没有随着网络法律和法规的确立而确立起来,不利于网络道德的形成。
总之,网络技术的发展,为道德主体向更高层次的道德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也为网络时代的道德教育带来了新的课题。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科学地分析网络道德教育工作的特点,积极探索中职院校网络道德教育的策略和途径,已成为我国中职院校新时期需要承担的重要任务。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gfjylw/lw26458.html上一论文:谈语文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