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有关于论社会新闻中女性形象误读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8637 浏览:82679
论文导读:
摘 要:在社会新闻报道中,媒体对女性形象的误读会干扰受众对女性群体的认知,而媒体所建构起来的女性歧视又极大地影响着现实中女性对自我形象的要求和评价。本文将分析社会新闻中女性形象的呈现方式,探讨其理由以及平衡性别报道的策略。
关键词:社会新闻 女性形象 性别歧视
我们生活在信息的海洋,每天都被形形色色的社会新闻裹挟。南京师范大学顾理平教授认为:“社会新闻,是指没有鲜明行业特点而又为大众所广泛感兴趣的,以反映社会生活、道德、趣闻逸事等为主要内容的新闻。”①由此可见,社会新闻在媒体新闻报道占有很大比重,向受众传达了许多社会信息,为受众构造着拟态环境,②对受众认识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但是,在社会新闻报道中,女性多以一种仁慈、奉献又可怜、放荡的形象出现。媒体对女性形象的歪曲报道会影响到受众对女性群体的正确认知。

一、 对女性形象的误读方式

(一)贤妻良母的奉献形象

与社会新闻中男性勇敢、睿智、有冒险精神、事业蒸蒸日上的形象不同,女性似乎只是男人身旁的绿叶,起着扶持、帮衬的作用。为、为人母的女性多是以一种传统贤妻良母的形象出现,她们很少成就一番事业,而是圈囿于男人的藩篱,奉献于家庭的和谐。这其中隐隐透着陈腐的价值观和性别歧视的气息。
社会新闻中对女性仁慈形象的刻画使受众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这样的认识:女性该是柔美温顺的,是依附于男人和家庭的。就像易卜生在《玩偶之家》暗示的一样:女人离开家庭将意味着走向灭亡,但女性意识的自我觉醒在当时丑恶的资本主义却是个突破。我们现在处于、富裕的新时代,社会新闻潜藏地维护男权坚固、合理的角色,而过多地呈现女性的“玩偶”形象,麻痹和弱化女性的自我意识自然不妥。

(二)“红颜祸水”的弱者形象

在社会新闻中,时常爆出妻子被丈夫、白领性骚扰、女大学生被拐卖等性、腥内容。女性往往以受害者的形象出现,令人围观可怜;或是成为罪犯帮凶,比如贪论社会新闻中女性形象的误读相关论文由www.7ctime.com收集,如需论文.官背后的情妇角色。大众媒体在报道贪腐行径的同时,总少不了“八卦”一笔,把与有关系的女人拖到媒体的聚光灯下,大肆渲染“红颜祸水”怂恿男人贪污受贿,引诱们以权谋私。实则,女性在“情妇”这种特殊的位置上是处于被动的、弱势的地位,贪污腐败是男人占有欲膨胀的结果,是千百年来男权为主的文化发酵的结果。
而在女性为主角的犯罪事件报道中,媒体着力报道凶杀现场、侵害细节等内容来抓住受众的眼球,刻画女性弱者形象。在冷冰冰的法律面前,很多女罪犯是无知和害怕的,她们作案背后的无助和心酸的生活是很多媒体忽略的。社会新闻在报道凶杀、卖淫等犯罪事件时,呈现给受众的多是刺激夸张的噱头和香艳露骨的细节,虚张声势地制造轰动效应。

二、 误读背后的理由审视

(一)陈腐的封建观念

我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是一个男权为主的社会。男尊女卑、男主女从、男强女弱等传统观念早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内化成人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人们认为这个世界是由男人主导的,女人的存在只是为了服务男人,女性一直处于封建社会的从属地位,自我意识和自我发展受到限制。这种根深蒂固的心理定势和潜在意识,在文明、繁荣的新社会仍有强大的影响力。
拉斯维尔在1948年提出了大众媒介具有“社会遗产传承功能”。他认为,大众媒介有记录和传承文化的功能。这里的文化包括了观念、思想等意识形态。社会新闻中不平等的性别报道使男权文化更加坚固、合理。社会性别理论认为,传媒中的女性形象不可避开地经过了男权文化的调整, 表现了男权文化对女性角色的期待, 即男权文化通过大众传媒参与并完成了对女性形象的塑造。由此可见,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男权文化体系通过对媒体话语权的制约, 使女性在大众媒体的形象塑造中总是处于弱势地位。

(二)商业的利益驱动

大众传媒作为一种经济实体,依靠市场追逐商业利润是它的本性。媒体为了吸引受众眼球,获得更广泛的传播市场就要满足受众的窥视欲、冒险精神、寻求刺激和猎奇心理。由于商业利益的驱使,社会新闻将女性独有的特质作为卖点,与暴力、联系起来,陷入了媚俗、恶俗的泥坑。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加剧了人们享乐主义的蔓延,社会新闻中的女性形象已经被物化成为一种物质享乐的符号。大众媒体在传播低级趣味的同时也糟践了女性尊严、诋毁了女性形象,它所建构起来的女性歧视又极大地影响着现实中女性对自我形象的要求和评价。

三、女性歧视理由的策略选择

(一)转变对女性的腐朽认识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政治意识深入人心,新时代的女性已经摆脱了封建的桎梏,在现实生活中,女性不再单纯扮演贤妻良母的角色,她们积极、勇敢、独立、自信,同男人一样渴望成功的事业,骄傲地撑起社会发展进步的半边天,她们努力做到把事业和家庭放在平等地位上,希望得到大众的肯定。
大众媒体在进行社会新闻报道时,首先就要转变对女性传统、腐朽的认知,树立性别平等意识,尊重女性,肯定女性的进步。社会新闻中不再虚化女性的职业身份,不再把女性定义为“红颜祸水”,不再消极地传播女性“弱者”的形象,而是积极反映女性参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和贡献,更多地关注社会发展过程中女性的命运,塑造出自强独立的女性形象。

(二)履行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

大众传媒具有社会公共性和公益性。因为“大众传媒是某些稀有公共传播资源的受托使用者,作为公共财产的使用人,它们必须对社会和公众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③在市场环境下,大众传媒作为一种产业,存在着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二者的冲突。但是,社会新闻的传播会潜移默化地传达着社会的主流文化,对构建文化形态、塑造文化价值观承担着重要责任。因此,大众媒体应该平衡社会新闻中的性别报道,增强新闻传媒的社会责任感。
在社会新闻报道中,大众媒体要积极倡导男女平等观念,提高女性报道的比例。新闻工作者要能体现女性视角,全面公正地报道新闻事实,无论是观念还是实践都要尽量减少对女性形象的误读。即使在商业化论文导读:光.传播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

1.上一页12

浪潮的冲击下,大众媒体也不能为了扩大社会新闻的传播而把歪曲女性形象当做吸引读者、刺激销售的“卖点”。大众传媒对女性形象的建构要摆脱模式化、类型化、标签化的局面,应该用社会责任来约束自己,调整好自身的话语视角,为女性的发展构建良好的舆论环境。
注释
① 顾理平.社会新闻采写艺术[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② “拟态环境”是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对新闻选择、加工和报道,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所提示的环境.
③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参考文献
[1] 顾理平.社会新闻采写艺术[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2] (美)李普曼.公共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3]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