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论电视选秀节目传播模式创新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1146 浏览:144510
论文导读:
2014年,浙江卫视推出《中国好舞蹈》,在腾讯视频上线三期总播放量已经破亿,七期破3亿。据凤凰网报道显示,截至2014年6月底,《中国好舞蹈》已经凭借6.4亿的点击量刷新2014年上半年的网络独播综艺纪录。面对中国电视选秀节目过度娱乐化的目前状况,探索《中国好舞蹈》的火爆理由或许能为中国电视选秀节目的发展提供借鉴。笔者拟从厘清中国电视舞蹈类选秀节目历史发展和目前状况入手,分析《中国好舞蹈》传播模式的创新之处,探讨中国电视选秀节目之发展路径。
电视舞蹈类选秀节目的历史演变和目前状况分析
中国电视舞蹈类选秀节目相比音乐类选秀节目要年轻很多,开创舞蹈类选秀先河的当属2000年电视台主办的《CCTV电视舞蹈大赛》。2006年,东方卫视打造《舞林大会》掀起收视狂潮。2014年,浙江卫视推出《中国好舞蹈》再度让舞蹈类选秀节目吸引住大众眼球。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中国电视舞蹈类选秀节目经历重重考验,选秀群体在明星与“草根”之间游走,节目定位也在专业与娱乐之间徘徊。
第一阶段:“选”为主,“秀”为辅。电视台利用其广阔的平台、丰富的资源,最早举办的舞蹈选秀节目是《CCTV电视舞蹈大赛》,其定位十分明确——“展示我国舞蹈成果,播出精品文艺节目,普及推广舞蹈文化,丰富群众精神生活”。《CCTV电视舞蹈大赛》的确为中国舞蹈事业的繁荣选拔了人才,但它在节目形态创新方面贡献并不明显。它的赛制与青歌赛异曲同工,比赛就像把一场“大考”搬到了电视荧幕上,顶级的选手把他们精湛的技艺展示给“考官”们,“考官”评分,然后“择优录取”,进入下一轮,在一轮轮较量后,获得“终极高分”的选手就是这场“大考”的赢家。电视媒体的应用只是让大众见证这场“大考”并吸引更多舞蹈人才来参加比赛。
这阶段的电视舞蹈选秀是“秀”服务于“选”。“选”是其首要目的,电视台因其强大的传播平台和影响力,舞蹈大赛即便没有很多花样,追捧的人依然不在少数,但这恰恰阻碍了其创新发展。《CCTV电视舞蹈大赛》是电视舞蹈类选秀节目的拓荒者,但不是该类节目形态创新的领路者。
第二阶段:“选”为辅,“秀”为主。电视舞蹈选秀在2006年勃发,东方卫视推出以明星舞蹈竞技为主题的《舞林大会》。《舞林大会》邀请主持人、明星作为选手参赛,颠覆了以往明星总是作为嘉宾和评委高高在上地审视“草根”的传统,明星成为了谦卑的选手,等待他人的评判,此种传播模式极大地吸引了大众的注意力。湖南卫视紧随其后也推出《舞动奇迹》。明星从零开始学习舞蹈,参与竞技,同时比拼过程也是奉献爱心的过程。为慈善而战,不仅给明星形象增色,也为节目增添了卖点。2013年,湖南卫视又推出《奇舞飞扬》,类型不是明星舞蹈竞技,它又回归了“草根”选秀,挖掘各种奇舞,它的原创性在于选手在比赛之前可以选择排除一位评委的分数,增加了选手与评委之间的博弈。在舞蹈类选秀井喷之时,电视台也不甘示弱,打造《舞出我人生》,融“草根”选手、明星选手、明星观察员、公益等几乎所有能够吸引眼球的元素为一体。
第三阶段:“选”“秀”相实。2014年,浙江卫视借鉴《中国好声音》的成功模式,推出《中国好舞蹈》,并将其定位为“大型励志专业舞蹈评论节目”,节目的确名副其实,“励志”——节目旨在“为所有热爱舞蹈的人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专业舞蹈”——专业的选手、导师、艺术总监,“评论”——特约评论员黄豆豆。《中国好舞蹈》回归了舞蹈艺术本身,让观众看到了纯净的对形体美的追求。这一阶段的电视舞蹈选秀已经做到“选”与“秀”的完美结合,凸显了大数据和电视舞蹈类选秀节目互利互惠的关系。
《中国好舞蹈》传播形态分析
节目基本形态。《中国好舞蹈》由浙江卫视和灿星制作携手打造,在借鉴《中国好声音》的同时,根据舞蹈艺术特征进行相应改造,展现了大数据时代电视舞蹈类选秀节目的特质。《中国好舞蹈》的基本节目形态是三位导师收徒组队,学员展示舞蹈实力,表演结束后,导师若认可,亮出分别飞往北京、上海、香港训练营的机票,学员获得所有导师认可才能选择导师,若只有两位导师认可但艺术总监愿意纳入自己麾下,就可以进入复活营,若既没得到所有导师的橄榄枝,又没取得进入复活营的机会,则出局。其中,学员必须得到所有导师的认可,这一规则的设置有一定的独创性,三位导师专长各异、风格各异、审美各异,若能得到三位导师一致认可,基本可以说“功夫到家了”。如此严格与专业的评选,既以较大的不确定性吸引了观众,也有助于该节目提升社会影响力与公信力。
节目的四大模块。《中国好舞蹈》四大节目模块设计思路十分清晰,有明确的传播功能和对应形式,形成完整合理的叙事结构。
由上表可见,各节目模块传播功能上是观点传播与情感传播并重,并辅以信息传播。如第三模块,导师发表极具个性化的点评,主持人适时地穿插组织,使得此模块更加生动有趣。节目不仅向观众表明了什么是好舞蹈,也传达出节目对好舞蹈的理解和认识。在学员的表现让三位导师一致亮出机票之后,导师与学员之间就形成供大于求的局面,机会反转,导师成为被动方,给予学员更大的选择空间,实现导师与学员的平等,更重要的是明星与“草根”的平等。
《中国好舞蹈》传播模式的创新点分析
导师配置方面。《中国好舞蹈》的三位导师都是大众熟知且口碑较好的公众人物,没有像过去舞蹈类选秀一样,清一色都是专业的评委,或者冒出一个演艺圈内的外行。三位导师之一的郭富城被誉为“亚洲舞王”,金星被誉为“中国现代舞的拓荒者”,两位的舞蹈功力毋庸置疑。三位导师中关于海清的争议最多,其实她现在虽为电视演员,但她曾经也是专业舞蹈演员,有一定专业的眼光和水准,而且她也可以跳出专业的圈子以普通观众的眼光去评判,毕竟舞蹈不能只是阳春白雪,如果普通大众不能理解这一点,那舞蹈艺术很难得到长足发展。由此可见,节目中三位导师的设置合理且巧妙。
互动环节设置。互动包含在学员表演后的每一个环节里,互动包括导师与学员的互动、导师与导师的互动,总监与导师的互动、台上与台下的互动,而这些互动更容易成为节目价值传播的载体。在《中国好舞蹈》中,论文导读:环节。一般舞蹈选秀中只是评委评选手,选手没有选择权。但选手需要的不仅是赞美或批评,同时也需要选择自己未来发展方向的主动权,这个模块的设置实现了信息传播和观点传播的平等性,也体现了选秀的合理性。“反选”是基于导师的肯定和自我的认知,有利于实现“老师造就学生,学生成就老师”的良性循环,这无疑提升了节目的品质。 
三位导师虽然风格不同,但对舞蹈的专业态度一致,在互动中表达了导师各自对“好舞蹈”的理解与体悟。每位导师都张扬着自己的个性,海清对舞蹈有自己的见解,金星依旧冷静,郭富城常常按捺不住和选手共舞的冲动,但他们都没有刻意“毒舌”、没有故意煽情,而是用一种真诚的表达方式给学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倡议。《中国好舞蹈》不像《中国好声音》一样完全盲听,其独到之处在于导师看完表演后倾听学员的心声,不仅评判其舞蹈水平,而且也关注学员身为舞者的状态;健康的心态、成熟的心智也可以影响舞者的前途。三位导师都更认同发自内心热爱跳舞的学员,跳舞是为了把“痛”转化成欢乐,让舞者的心灵起舞而不是背上枷锁。
学员反选环节。一般舞蹈选秀中只是评委评选手,选手没有选择权。但选手需要的不仅是赞美或批评,同时也需要选择自己未来发展方向的主动权,这个模块的设置实现了信息传播和观点传播的平等性,也体现了选秀的合理性。“反选”是基于导师的肯定和自我的认知,有利于实现“老师造就学生,学生成就老师”的良性循环,这无疑提升了节目的品质。
作者系武汉体育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