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路径探寻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771 浏览:9035
论文导读:了解广大民众的发展变化性。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民情也发生着深刻变化。民众的思想、观念、诉求等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改革开放之初,社会生产力处于较低水平,民众主要关心自己的生活水平、关注社会经济理由,对精神生活、文化生活等无暇顾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传媒的广泛应用,民众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
【摘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给广大民众,为广大民众所认知、接受并指导其实践的过程。文章从传播机制角度讨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从传播者、受众、传播讯息和媒介等要素分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路径,以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效果。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传播路径
【】A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给广大民众,为广大民众所认知、接受并指导其实践的过程。传播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最重要桥梁,从传播学视角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可分为传播者、受众、传播讯息、传播媒介、传播效果等维度,其中传播者、受众、传播讯息和媒介决定了传播效果。本文拟从传播者、受众、传播讯息和媒介这几个维度分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路径,以探寻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效果的策略。
大力建设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人才队伍
从传播机制看,传播者是传播过程的第一个环节,直接决定了传播活动的存在与否以及传播内容的数量、质量、流向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者是指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宣传、研究等的人才队伍,他们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第一个环节。加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人才队伍建设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的首要理由。
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其他综合素质过硬的人才队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人才队伍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的主力军,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事业中发挥了根本性作用。打造一支稳定的、素质过硬的人才队伍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的第一要务。
政治素质过硬是首要要求。第一,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队伍是理论与民众之间的最重要,是民众的榜样和典范。他们自身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并且言传与身教相统一,才可能感召民众认可马克思主义。第二,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扎实肯干的学习作风、工作作风。能够真正深入到农村、工厂、社区等基层,并与基层民众打成一片,愿意沉在基层单位、兢兢业业干好马克思主义传播工作。
其他综合素质也要过硬。第一,要具备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马克思主义队伍只有先对理论进行过系统深入的研究,能准确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实质与精髓,能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可能正确地向他人传播马克思主义。第二,能准确、灵活地将理论运用于现实并能解决现实理由。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与策略论,最终是要帮助民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不断遇到新情况、新理由,民众也急切希望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理由。因此,大众化队伍不但要掌握理论,而且能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新理由。第三,要有效掌握并运用传播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和理论。大众化队伍必须通晓科学的传播机制、懂得客观的教育规律、掌握民众的真实心理等,能运用恰当的传播策略和教育方式传播马克思主义。
通过建立、健全机制建设人才队伍。当前中国正处于体制转轨和创新时期,我们应该抓住机遇,从制度方面着手建设好大众化人才队伍,通过建立、健全人才队伍建设长效机制而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构建人才队伍的选拨和培养制度。各级政府要建立选拨和培养大众化队伍的相关法规制度,以制度来规范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等选拔人才队伍。当前一些单位对于大众化工作存在着表面重视、实际懈怠的现象,正面对着人才青黄不接的局面,必须通过制度硬性要求他们培养以中青年理论骨干为重点、老中青相结合的人才队伍。同时也要建立相关法规制度,规定农村、城市社区、民营企业等建立相关专业化队伍和非专业化队伍。并由政府牵头整合各级人才队伍资源,形成完善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队伍体系。
建立人才队伍的学习培训制度。人才队伍如果固步自封,必将落后于时代。他们必须不断进行理论学习,并在实践中不断进取,才能准确搭上时代脉搏。因此,要建立常态化的学习和培训制度,规定各级单位提供学习和培训的时间保证、经费来源、政策支撑等。
建立人才队伍的激励约束制度。首先建立资金投入制度,用硬性制度来保证资金的投入。还要通过制度规定资金的来源和用途,设立各个专项资金如人才培训资金、实践活动资金、成果奖励资金等,并列为各级单位的预算。其次,建立科学的考评制度。考评要公正合理,同时区分层次、分别对待,保证考评质量和效果。实时进行阶段性考评,并将考评结果作为奖惩、晋升级别、晋升职称的重要依据。再次,建立奖惩制度。对大众化工作所取得的成果进行资金奖励、政策鼓励等,对不能达到要求的人员和组织则进行相应惩处。
充分了解民众、尊重民众并调动民众的内在动力
从传播机制来看,受众是信息传播的接受者,但并不是信息传播过程中的被动接受者,也不是同质的、固定不变的,而是有较大的差异性和发展变化性的,不同的人或者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段对马克思主义传播持有不同的态度和认知。另外,受众也是传播过程中的主动者,会积极地寻求信息、选择信息为己所用。广大民众是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的重要主体,我们要充分重视并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自主、自觉地接受马克思主义。
了解广大民众的发展变化性。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民情也发生着深刻变化。民众的思想、观念、诉求等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改革开放之初,社会生产力处于较低水平,民众主要关心自己的生活水平、关注社会经济理由,对精神生活、文化生活等无暇顾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传媒的广泛应用,民众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思想意识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越来越关注文化精神生活、公共生活等,自我表达意识和参与公共事务愿望越来越强烈。例如,当前民众对环境理由、廉政建设理由等十分关注,参政议政愿望越来越强烈,某些地方发生了因环境理由而引发的群体事件就是一个表现。马克思主义工作者不能回避民众的这种变化,而要高度关注民情民意的变化,了解民众不断变化的关切和需求,并及时应对,运用最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回应民众。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gbdsslw/lw44583.html上一论文:浅议论清初清词评点的传播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