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论新闻信息深度价值深思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8126 浏览:130731
论文导读:
提要:
在社会转型期,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受众愈来愈关注新闻信息的深度价值。新闻工作者不仅是时代的记录者和瞭望者,更应积极发挥其引领的作用。为此,善于发现理由、深思理由、揭示事物的本质及规律,并对事物的发展趋势作出准确判断,是时代赋予新闻工作者的历史使命与责任。
关键词:
深度价值 规律 趋势 本质

一、受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目前状况

从受众需求和媒体职能的角度出发,研究者曾将新闻信息划分为指导性新闻、理论性新闻、知识性新闻、监督性新闻、服务性新闻、倡议性新闻6种,并分别对我国东、中、西部的媒体信息作相关调查、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新闻媒体的信息质量与受众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新闻信息的有效性和价值性亟待提高,尤其是受众希望看到更加具有指导价值的信息和更深层次的分析,包括一些前瞻性的信息。这也充分说明,新闻事实仅仅体现客观事实价值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新闻信息的深度价值。新闻工作者是价值的发掘者,新闻作品是价值的体现,受众是价值的确定者和受惠者。那么,新闻工作者该如何从纵向的角度来深入挖掘并展示新闻作品的深度价值呢?笔者认为,科学划分新闻信息的价值层面是关键。

二、科学划分新闻信息价值层面

1.事实层面的信息。能够运用新闻学策略,准确捕捉客观事物的事实存在,在获取充分新闻事实的基础上,对构成新闻事件的“5W”要素进行梳理分析,最终用语言表述出来。从思维方式看,这类信息一般是采用平面、静态的形象思维,进行“就事论事式”的报道。从信息功能看,它主要满足受众“知其然”的基本需求,通常具有一般性的告知作用。
2.本质层面的信息。能够运用哲学策略,透过事物的表层现象,通过对新闻事件进行全面、系统地观察与分析,深入挖掘事物内在的本质和规律,并进行阐述。从思维方式看,此类信息是在驾驭事物表象和要素分析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定性的判断式思维活动,能够有效避开在深思理由的过程中,片面地、孤立地看理由,是具有立体性的逻辑思维。从信息功能看,它可以使受众形成整体观,极大地简化并提升受众对事物的认知,满足受众“知其所以然”的深度需求,具有一定的指导、启迪作用。
3.趋势层面的信息。能够从系统论的角度,运用科学策略,在把握事物本质特征和揭示规律的基础上,对事物的发展趋势作以研判和预测。从思维方式看,此类信息需要综合运用哲学思维、逻辑思维、系统思维,在定性判断的基础上,通过从已知的事物属性和关系中推导出未知的属性和关系的创造性思维。从信息功能看,它可以预知并推动事物的发展,满足受众“知其未然”的需求,具有一定前瞻价值。
在新闻实践中,这三个层次的信息以及它们所对应的思维方式并非完全孤立的,而是彼此相互关联,特别是下一个层次价值的实现,总会依托于上一个层次价值的实现(图见33页)。一个新闻事件从头至尾的变化过程,也是其发展的过程,那么这种发展的背后蕴含着怎样的规律又将延向何方?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能够透过事实层面的信息,准确把握事物的本质及规律层面,并对其趋势层面作出科学的判断。同时必须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新闻事件,都需耍去探究这三个层面的潜在价值。如果一个新闻事件处于较小的社会实践范围内,报道对象相对稳定、简单,那么准确、客观地反映事实层面的信息即可,无需加入太多的分析成分。另外,根据不同新闻体裁的采写要求,结合不同地域、不同媒体的实际情况,也应该对这三个层面的新闻信息有所侧重。
下面,以历史上震惊世界的我国“渤海2号”钻井船沉没事件为例进行不同层面的分析:首先,“渤海2号钻井船1979年11月25日在渤海湾翻沉”,这是事实层面的信息;而按照有关部门作出的事故理由结论。“‘渤海2号’翻沉事故的发生,是由于石油部领导不按客观规律办事,不尊重科学,不重视安全生产,不重视职工意见和历史教训导致的必定结果。”这就是需要依托事实层面的信息进行深入挖掘,出背后的本质层面信息。对于以“新、快、短、实”为特点的消息类的新闻,只要坚持客观、公正、准确即可完成事实层面的新闻信息报道。但是,诸如评论等新闻体裁,不仅要传递事实层面的一般价值,还要着重挖掘事实本质层面的深度价值,让新闻从浅层走向深入。例如《工人日报》于1980年7月22日写下的评论《渤海二号钻井沉船翻沉事故说明了什么?》,通过着力挖掘那些表象背后的事实,深刻揭露了工业战线的一些部门存在的不从实际出发、不讲科学、唯意志论等左倾流毒造成这次事故的这一根本理由。也正是因为这篇作品所报道的与受众的愿望和需要恰相吻合,充分显示了它的深度价值功能,产生了非凡的社会影响与效果。虽然这篇报道已过去30余年,但仍被视作新中国一个重量级的调查性报道,被誉为中国新闻改革中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和新中国舆论监督的典范之作。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时效性较强的事实层面信息固然重要,但在事件发生后,理应有对其更深层次的深度报道快速跟进。如果说事实层面的信息是存量资源,那么本质层面的深度报道就是新闻工作者盘活存量资源并深入挖掘的增量资源,是新闻宣传的支柱工程,也是体现媒体实力的重要标志。作为舆论的风向标,媒体必须有这样的觉悟,即应该具备一定的超前意识,对事物进行深入的观察深思,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合理推断和研判,使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媒体信息与世界同步,前瞻性地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对新闻信息价值层面目前状况的调查分析

根据对我国东、中、西部试点媒体在10天中的1700条总量信息(其中,东部试点媒体988条、中部试点媒体309条、西部试点媒体403条),进行事实层面、本质层面和趋势层面三种价值层面的分析发现,其新闻信息深度价值的深思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中大量反映事物现象的事实层面的信息,占82.35%;深入挖掘新闻事件本质规律层面的信息所占比例较小,占17.53%对新闻事实进行趋势层面的探究更鲜有涉及,仅为0.12%。上述情况表明,新闻从业者还往往停留在事实层面的一般性报道上,很少能从本质层面上进行深入分析和阐释,更难以论文导读:
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作出趋势层面的判断,致使新闻信息缺乏深度价值,作品质量亟待提升。那么,如何从根新闻信息深度价值的深思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7ctime.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本上有效解决这一理由呢?在认识论的罩期研究中,齐国的稷下学者就提出,“人皆欲知,而莫索(之)其所以知。其所知,彼也;其所以知,此也。不修之此,焉能知彼(《管子·心术上》)”。这一观点,准确揭示了主体在认识客体中的作用,具有开创性的价值。新闻实践规律表明,新闻信息的深度价值是以新闻工作者优良的综合素质为必备条件的,主要包括知识结构、专业技能、职业道德和创新能力四个方面。
第一,宽广的知识结构,是采写深度报道的坚实基础。广泛的新闻职业活动往往要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学科领域,同时,各个学科既相对独立又相互渗透、相互推动,新闻从业人员只有通过掌握不同学科的策略和知识,才能多角度、全方位地准确把握新闻信息的深度价值。比如,通过哲学策略,可以准确把握事物的本质及规律;运用逻辑学能够进行理性、缜密地分析、推理、判断,理清事物之间纷繁复杂的联系;掌握历史学可以拓宽看理由的视野,提升对理由分析的纵深感,使报道更为厚重等等。可以说,没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和宽广的知识结构做基础,新闻工作者就无法对新闻事件进行全面、准确地把握和深入挖掘,也难以采写出有深度价值的新闻报道。我国著名新闻工作者范长江的西北通讯的成功因素中,丰富的知识起到了重要作用。他曾花费大量的时间,对中国西部的历史、政治、经济和社会乃至天文地理的资料,进行了极其详尽的研究。这也使得他在写作《中国的西北角》时,能够旁征博引,得心应手。时至今日,这些作品因具有深厚的新闻学价值和历史学、社会学、民俗学、地理学等多方面的参考价值,仍备受推崇。
第二,精湛的专业技能,是写出深度报道的必备条件。记者的专业技能水平,绝不仅仅表现在采写技巧上,而是更多体现在记者的思维能力及其揭示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能力上。我国著名记者艾丰在1982年采写的一篇反映北京严重缺水理由述评《水,让我们重新认识你》,堪称经典之作。在人们还没有对水资源缺乏产生应有的足够认识时,作者从“无限循环掩盖着有限的数量”“低廉掩盖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各自取用掩盖着水资源是一个整体”三个方面进行深度阐释。并做出了前瞻性判断。直到今天,北京缺水的理由越来越突出,这篇发表于30年前的文章所具有的深度警示价值和前瞻价值却更加凸显。正如艾丰在他的专著《新闻采访策略论》中指出一样,“记者在新闻实践活动中,需要认识和掌握两个方面的规律:一方面是要报道的事实或事物的规律;一方面是新闻手段本身的规律。这两方面的规律,又是交织在一起,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思维能力与专业素养,是揭示“事物规律”和运用“新闻手段本身规律”的根本前提。由于现象往往是较为表面的、局部的、多变的,而本质则是内在的、贯穿的、深刻的,是具有规律性的。因此,谁能够把握事物内在规律性的联系并将事物的本质揭示得深,谁能够以精湛的新闻手段把事物的本质及规律表现得生动、鲜明,谁的报道价值就深,就会更多地被受众认可。
第三,高尚的职业道德,是写好深度报道的根本保障。新闻工作者只有时刻具有“铁肩担道义”的高度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感,把事业作为最高追求,才有可能发现有新闻价值的题材,公正地分析事实,客观地报道事实,更好地满足社会与受众的新闻信息深度价值需要,把握社会前进的脉搏,推动社会的良性运转与健康发展。诚如老一辈新闻工作者郭超人所说:“新闻工作者是一个社会责任很重的职业,记者的笔是很重的,记者的笔下有人命关天;记者的笔下有财产万千;记者的笔下有是非曲直;记者的笔下有毁誉忠奸。”无论在新闻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中,还是在新闻实践工作中,新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修养都至关重要,它不仅涉及新闻从业者自身的素质理由,也直接决定了其新闻作品所传递的价值取向,甚至影响新闻媒体的形象和声誉,乃至整个新闻行业的存活和发展。
第四,优秀的创新能力,是展现深度报道的力量之源。“如同生活本身一样,报刊始终是在形成过程中,在报刊上永远也不会有终结的东西。”新闻传播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活动,要求新闻工作者必须以创造性思维去观察生活、审视世界、解读世界,给受众提供最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信息。在多元化传播的今天,“独家新闻”已不复存在,媒体只有拼角度、拼视野、拼价值,才能使新闻独具魅力。纵观历史,媒体人的每一点创新,都推动着整个新闻领域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者、著名新闻报刊活动家梁启超,通过运用新思想、新知识,在新闻创作上进行了积极而有作用的尝试。他创立的“时务文体”“新民文体”引领了中国近代报业和近论的风格;他在《清议报》中开创了一事一议的短评(时评栏),为中国报纸时评的先驱;他创办的报纸,不论是清末的《新民丛报》,还是民国的《晨报》《时事新报》,都对中国报业的版式、内容、思想的创新,起到先导引领的作用。
由此可见,新闻工作者的综合素质水平对其作品的深度性价值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只有知识结构宽广、专业技能精湛、职业道德高尚、创新能力优秀的新闻工作者,才能深入事物本质、找准理由根源、预见变化趋势,写出有深度价值的新闻报道。“就新闻作品引导力而言,新闻虽然来源于事实,但新闻却不是事实单一要素的简单呈现,具有怎样的知识结构,运用什么策略来认识和挖掘事实的本质及价值内涵,传递怎样的价值主张和社会责任,通过什么样的创新形式来表现作品,这无不与新闻工作者的知识、技能、道德责任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息息相关。可以说任何一个素质结构的缺位或是缺失,都不可能创造出优秀的新闻作品”。(作者系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科学建立新闻工作价值体系与有效提升我国新闻媒体传播能力研究》[批准号09@ZH021]课题成员,单位:中国记协新闻培训中心)
[参考文献]
艾丰:《新闻采访策略论》,人民日报出版社,2010年8月版;
林荣强:《述评性新闻》,人民日报出版社,1986年9月第1版;
景天魁等著:《现代社会科学基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