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研究对外传播中环境议题建构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8164 浏览:130431
论文导读: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环境大国,面对着国内严峻且复杂的环境理由,亦由此承担着在这一理由上国外政府与大众媒体带来的国际压力——其对中国环境理由的关注并非抱以纯粹客观、建设性的视角,而是演变为“和人权理由并列的外交批评策略和外交修辞策略”①。面对这样的国际环境,加强与优化环境议题的对外传播,争取环境理由中的国际话语权显得尤为重要。而在另一方面,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正在深刻地转变着信息传播模式与受众认知习惯,如何适应这一变化也是对外环境传播面对的一个重要任务。为此,本文以《中国日报·美国版》(China Daily USA)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文本分析的策略考察中国传统媒体在对外环境传播中“说什么”与“怎么说”;同时,亦希望通过参照新媒体时代其他传播主体对外传播环境议题的思路与策略,提出全媒体时代优化中国对外环境传播的倡议。

一、《中国日报·美国版》环境报道特点:宏大叙事下的国家环境形象

《中国日报·美国版》(China Daily USA)在2009年创刊,主要面向美国政府机构、高端智库、重点大学、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其作为一份中国国家英文日报在对外传播中具备权威性与代表性,被认为是“美国人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②本文选取了《中国日报·美国版》在2013年 4月1日至2014年4月1日期间相关环境报道中具有代表性的30篇文章,并主要借鉴梵·迪克等人的话语分析理论③,基于文本的视角以如下维度展开分析:(1)议题结构,即报道侧重哪些议题、各类议题叙述逻辑为何;(2)叙事方式,包括叙事目的和话语建构策略;(3)主体角色,即涉事主体在报道文本中呈现的角色特征。研究发现,《中国日报·美国版》环境报道基于以群体抽象为基础的“宏大叙事”,塑造了“可持续发展”的国家环境形象,突出强调了政府在其中的合法性与权威性,并试图通过跨文化传播传达这一认知,具体表现为:

(一)议题结构:基于政策框架的再现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本文将环境议题划分为常规议题和突发事件议题两类:前者包括各类污染议题、自然生态保护与监管、节能减排、全球环境发展、公众参与等方面,后者主要包括环境事故和环境灾害等。④分析发现,在《中国日报·美国版》的环境报道中,常规性议题占据大多数,其中尤以全球环境发展、自然生态保护与监管和节能减排三类议题最为突出;对突发事件的呈现比例较低,对环境事故和灾害的直观体现更少。
在上述议题之下,本文将各类议题进一步细化为如下六类议题进行话语结构分析,以展现主题之下作用群落的组成结构。如表1所示。
总体来看,《中国日报·美国版》着重突出了中国政府承担责任的态度、高瞻远瞩的形象、卓有成效的工作、启蒙社会意识的作用;同时避开过多呈现环境灾害与事故,而对政府努力、理由缓解和公众满意做出强调。这种特征实际上延续了传统媒体报道环境议题的一贯手法,即采用政策叙事框架,站在反映工作成绩、贯彻党和政府政策方针的角度再现中国的环境形象。

(二)叙事方式:对内传播话语的延续

在对《中国日报·美国版》环境报道进行叙事策略与叙事行为的分析后发现,其与政府立场保持一致并延续了对内环境传播中亦采用的话语模式。具体来看,在叙事策略上,报道通过“策略(strategy)”“长期规划(long-term plan)”“改革路径(path of reform)”体现政府环境决策的体系化和前瞻性;呈现“复杂耗时的过程(complicated and time-consuming process)”“经济放缓(growth hing slowed)”“供应缺口(supply gap)”等困难佐证政府保护环境的决心和付出;以“制约之中(under control)”“强有力的承诺(strong commitment)”“严格执法(strict enforcement)”体现环保工作取得的明显效果;重复出现“包容性增长(inclusive growth)”“低碳发展(low-carbon development)”“可持续增长(sustainable growth)”等词汇,凸显国家坚持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理念。此外,亦需注意的是,《中国日报·美国版》环境报道所提供的信息多来自政府公告以及记者对相关政府部门的采访,以企业、民间环保组织、普通公众等作为信源的报道较少见。因此在具体的叙事行为上,与信源对应的突出发展目标、引用权威话语、列举重点项目等叙述方式被主要采用。应当说,这种规律性的叙事策略和指向性的叙事行为,保证了对外环境报道与政府立场的一致。

(三)主体特征:以政府为核心的多元关系

在《中国日报·美国版》对环境议题的报道中,政府、企业、公众和国际组织是涉及最多的几类主体。各类主体被赋予了不同的角色特征,构建出以政府为核心的主体间关系。
具体而言,政府被描述为环保事业的引领者、推动者和支持者,主要表现为提升了社会的环保意识(raising the environmental awareness11 )、为环境改善谋篇布局(build straddling systems and long-term plan12 )、向其它主体提供资源支持(provide incentives and financial guarantees and insurance)、具有强烈的改革意愿(strong commitment to advancing reforms and tackling the pollution problem)。企业既是过量排污、高能耗的主体,也是在政府领导下进行技术创新和节能减排的主要力量,例如在《中国绿色科技进步造福世界》(China’s green environmental march benefits US, world)13 一文中,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利用清洁能源被描述为技术进步的绝佳案例,并将此归结为“满足政府清洁能源的任务”(satiy government cleanenergy m论文导读:公众被定义为环境保护的参与者、受益者,其在政府引领下参与环保行动、享受环保利益的同时,知情权和监督权也得到了满足,例如在《茂名政府就PX项目征询公众意见》(MaomingtoconsultpublicoverPXproject)14报道中,政府进行持续的信息发布(disseminatinginformationrelatingtoPXproject),同时民众对项目建设拥有否决
andates)。普通公众被定义为环境保护的参与者、受益者,其在政府引领下参与环保行动、享受环保利益的同时,知情权和监督权也得到了满足,例如在《茂名政府就PX项目征询公众意见》(Maoming to consult public over PX project)14 报道中,政府进行持续的信息发布(disseminating information relating to PXproject ),同时民众对项目建设拥有否决权(The construction will not go ahead if the majority of residents object to it)。国际组织则被描述为中国环保事业的合作者和支持者,这类报道多以第三方的口吻对中国政府的举措和理念予以积极评价,对困难中取得的成绩给予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