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述马来西亚多语环境对当地华语传播影响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1759 浏览:95576
论文导读:环境下的教育政策对华语传播的影响马来西亚是目前除中国外唯一拥有小学、中学及大专完整华文教育体系的国家。据中国驻马来西亚使馆的最新资料显示,“目前,马现有华文小学1290所,华文独中60所,华文大专院校3所(南方学院、韩江学院、新纪元学院)。除此之外,还有153所国民小学提供交际华文课程,78所国民改制型中学设有华文
摘 要:马来西亚是一个多种族国家,各种族在保持自己民族特性及语言习惯的同时,又互相融入,互相影响,形成了马来西亚特有的多语环境与多元化文化氛围。这种独特的语言环境及氛围在教育政策上、语言本体的异变中、提供语言应用服务领域等方面对当地第二大族群语言——华语在当地的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马来西亚;多语环境;华语传播
1673-2596(2014)10-0209-03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据其2012年数据统计,在该国约2900万的人口中,马来族占55%,华族占24%,印度人5.3%,其他民族5.7%。各种族在保持自己民族文化传统及语言习惯的同时,又互相融入,互相影响,形成了马来西亚特有的多语环境与多元化文化氛围。在马来西亚,华族是仅次于马来族的第二大族群,数量较大的族群基础加之特有的民族观念,为华语在当地的传承与传播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多元化的政治文化体系也使其发展同时面对着诸多干扰,这些内外因的相互角逐对华语在当地的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多语环境下的教育政策对华语传播的影响

马来西亚是目前除中国外唯一拥有小学、中学及大专完整华文教育体系的国家。据中国驻马来西亚使馆的最新资料显示,“目前,马现有华文小学1290所,华文独中60所,华文大专院校3所(南方学院、韩江学院、新纪元学院)。除此之外,还有153所国民小学提供交际华文课程,78所国民改制型中学设有华文必修课程,24所寄宿中学向马来学生提供华文课程,16所师范学院开办中小学中文教师培训课程,马来亚大学、博特拉大学、国民大学等国立大学也设有中文系,其中马来亚大学还设有中国理由研究所。”①这样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为华语在马来西亚的传播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由于种族政策理由,华文教育在马来西亚的发展并非易事。在马来西亚,国语、语言是马来语,由于殖民历史的影响,英语作为第二语言也被广泛的使用于各个领域,现今其通用的程度甚至超过了语言马来语,并被各种族、各社会阶层在心里层面普遍接受。华语与淡米尔语则更多的在特定种群之中被使用。针对这种复杂的多语环境,20世纪70年代以来,马来西亚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提升马来语使用范围的语言政策,致力于稳固马来语的地位,客观上造成了对华文教育推行的诸多限制:在马来西亚的国民教育体系内,小学阶段,学校按所使用教学语言的不同分为3类,分别是:国民小学(以马来语为教学语言);国民型小学(以印度淡米尔文为教学语言)以及华文小学(俗称华小,以华语为教学语言)。中学阶段,政府也划分了3种类型:国民中学,以马来学生为主,用马来语教学;国民型中学,以华族和印度族学生为主,用英文或马来文教学,华文和淡米尔文是学习的科目之一,这种学校属于半公立半私立性质;独立中学,学校多为华族学生,实行华文教学。马来西亚政府对这3类学校区别对待:在3类学校中,国民学校办校资金几乎全由政府津贴供给,国民型学校部分津贴来自政府,部分花费来自于社会资助与资金募集,而华校由于虽然教学质量在各学校中常常名列前茅,为社会各界培养了很多高素质人才,但由于坚持以华文教学,与政府的语言要求有冲突,不享受政府津贴,经费完全靠自力更生,常常面对严重的经费困难。政府的教育法令同时把华文中学排除在国家主流教育体制之外,华文独中的文凭不被马来西亚政府所承认,也不能作为马来西亚大学录取的参考标准。马来西亚政府还同时制定政策,要求国立大学在录取新生时不绝对以分数为录取标准,而是按种族比例进行分配。这些做法使得许多品学兼优的华裔子女无法进入国立高等学府学习,也很难申请到政府奖学金,华裔子女也没有机会进入国有企业及政府单位工作,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华语和到中国留学的积极性。

二、多语环境在语言本体方面对华语传播的影响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种族国家,各种族居民受本民族传统语言习惯及文化特性的影响又相对巨大,因此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各种语言的聚集地。在同一区域,语言间的相互影响除了此消彼长的“敌对”关系,同时也互相吸收、互相借鉴。而在此大环境下发展和传承的马来西亚华语则显得更为复杂一些,因为华族不仅受到马来语、英语及淡米尔语的影响,同时由于华裔居民祖籍地的区别,华族本族的交际圈中也参杂了福建话/闽南语、粤语、客家话等多种汉语方言。在马来西亚,可以随时感受到这种语言氛围所形成的独特语言现象,在各种场合,马来西亚华人都几乎可以在几种语言系统中自由切换,同一句中也经常几种语言词汇同时使用,而这种交流又显得非常熟稔,丝毫不影响交流和沟通。不过也正是这种对几种语言极为相近的熟悉度与使用能力,在一定程度了影响了对某种单一语言的专一性,使得马来西亚的华语在语音、词汇、语法、语用乃至汉字的使用习惯方面均产生了一定的异变。

(一)对词汇的影响

这种多语言环境对词汇使用上的影响最为明显,见下表。

(二)对语音的影响

因为方言及国语等因素的影响,马来西亚的华语发音常常被称为马式华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字母“r”的发音:r这个字母的发音在马来语中发音是弹舌后的颤音,因此马来西亚华人在发该音时常常会不自主的弹舌,一旦进行纠正,又非常容易与“i”和“l”混淆,如:热情(rèqíng)常常说成(lèqíng);内容(nèiróng)又常常说成(nèiyóng)。
2.字母“t”“p”的发音:在马来语中,“t”“p”是轻辅音,但发音时,需要发出爆破音,声带不震动,因此听起来比较接近汉语的“d”“b”,因此在说华语时,马来西亚华人常常不发送气音,如:突然(tū rán)常常说成(dū rán),破了(pòle)常常说成(bòle)。

3.z、c、s与zh、ch、sh不分。

4.没有轻声概念,如爸爸(bàba)念成(bàbà),车子(chēzi)念成(chēzǐ)。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gbdslllw/lw41648.html上一论文:简谈媒体传播和社会促进对音乐传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