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议论隐喻在当今网络语言中表现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1116 浏览:94666
论文导读:。关键词:譬喻隐喻网络一、譬喻的分类譬喻是修辞现象中使用频率最高,最有表现力的一种修辞法。近五年来,在比较有名的娱乐论坛——猫扑,天涯,搜狐,网易中,网友写出的流行语录很多都是关于譬喻的。本次共收集了635条流行语录,其中85条是譬喻句,占了总数的1

3.4%,也就是说每十句就有一句是譬喻句。关于譬喻,古

摘要:本文阐述了譬喻的分类,隐喻的定义和发展,并着重举例描述了隐喻在当今网络语言中的具体表现。本文发现,隐喻的不断发展是与社会生活密不可分的。
关键词:譬喻隐喻网络

一、譬喻的分类

譬喻是修辞现象中使用频率最高,最有表现力的一种修辞法。近五年来,在比较有名的娱乐论坛——猫扑,天涯,搜狐,网易中,网友写出的流行语录很多都是关于譬喻的。本次共收集了635条流行语录,其中 85条是譬喻句,占了总数的1

3.4%,也就是说每十句就有一句是譬喻句。

关于譬喻,古代学者早就十分重视,荀子说:“谈说之术,矜庄以莅之,端诚以处之,坚强以待之,譬称以喻之,分别以明之。”(《荀子,非相》)
外国哲学家维柯、卢梭、尼采等人都认为,“All Language is metaphorical”。现代语言学家认为,比喻是“人类语言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陈望道先生在他的著作《修辞学发凡》中这样描述:“思想的对象同另外的事物有了类似点,说话和写文章时就用那另外的事物来比拟这思想的对象的,名叫譬喻。现在一般称为比喻。这格的成立,实际上共有思想的对象,另外的事物和类似点等三个要素,因此文章上也就有正文、譬喻和譬喻语词等三个成分。凭着这三个成分的异同及隐现,譬喻词格可以分为明喻、隐喻和借喻三类。”
譬喻中的隐喻的范围非常宽泛,在譬喻中占绝大多数。有些书把这种隐喻叫缩喻,其结构形式是“名词+名词”,可以是“喻体+本体”式,即喻体在前,本体在后,如“刀子嘴,豆腐心”、“羊肠小道”等;也可以是“本体+喻体”式,如“车水马龙”、“夜幕”、“电网”等。同样是隐喻的还有潜喻,潜喻是没有喻体和喻词的,如“就你这个样子,这个年龄,已经跌破发行价了。”句中虽然没有说是把人比作股票,但是跌破发行价很容易使人联想到股票。所以潜喻也应该属于隐喻的范畴。较喻也应属于隐喻。如 “苛政猛如虎”,还有发展出来的“股市猛于虎,房市猛于股”。
虽然一般人认为相似的同类之间是不能做譬喻的,但是加一个合适的动词或形容词就可以是譬喻了,如 “成人是过期的儿童,老人是失效的成人”,虽然本体喻体都是人,但是加上个“过期”和“失效”就有把人比作药物的意思了。
互喻和等喻要看喻词而判定是隐喻还是明喻,例如:“三月雨是梦,梦是三月雨”是隐喻;“天河如路,路如天河”就是明喻。

二、隐喻的定义

在譬喻中,隐喻的数量是最庞大的。隐喻是欧洲两千年雄辩术(Rhetorik)和文体学(Stylistics)中研究历史最长的修辞格之一,所以人们以为隐喻是个定义精确的概念,然而事实情况却恰恰相反,到底什么是隐喻现在还远远没有定论。
陈望道先生这样描述隐喻的:“隐喻是比明喻更进一层的譬喻。明喻的形式是甲如同乙,隐喻的形式上却是相结合的关系。也就是本体和喻体好像结合为一体的关系,所以本体和喻体的地位同等重要。”
而西方的观点与中方的观点很不相同。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Rhetoric)中认为,隐喻是一个词代替另一个词来表达同一个作用的语言手段。隐喻的主要功能是修饰作用。公元一世纪的罗马修辞学家昆提良提出了“代替论”。他认为隐喻是用一个词代替另一个词的修辞现象。如:John is a lion. “Lion”是用来代替“a courageous man”这一直接说法的。
到了20世纪,美国人布莱克(Max Black)发展和完善了理查兹的隐喻互动理论,在他们看来,隐喻是一种新的作用的创生过程,是两个词义相互作用的结果。这种观点打破了隐喻在修辞现象的局限,使隐喻成为一种语义现象。正因为如此,我们应该把隐喻放到更为广阔的背景中,从认知学、社会学的角度看现代隐喻。下面就着重介绍一下网络语言中的隐喻表现。

三、隐喻在网络语言中的表现

现代隐喻的使用范围很广,特别是在现在的网络流行语中正在迅速地发展,在较短的时间里使用频率之高,传播之快和使用范围扩展之广令人咋舌。有人说,要聆听群众的心声,不是从报纸,也不是从新闻,而是从网络。多少群众的智慧在那些简短的句子中体现,其中好多都是用到譬喻的,而譬喻中隐喻往往又占大多数。这类流行语通过比喻手法而形成的比喻义就是对某一社会生活或社会现象的抽象反映和概括反映,而且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生活的本质,不乏很高的语言学价值和社会学价值。下面就详细谈谈它们与社会各个方面的联系。

(一)首先,这些语言一般很诙谐幽默,其中一些我们称之为爆笑语录,如

1.时间是最好的老师,但遗憾的是——最后他把所有的学生都弄死了。

时间是老师,一般人会想到的喻解是时间能教给人们知识、经验等等,但在这里笔锋一转,时间把所有的学生都弄死了,幽默之趣跃然纸上。

2.睡眠是一门艺术——谁也无法阻挡我追求艺术的脚步。

睡眠是艺术,是谁也无法阻挡的,这种要将睡觉进行到底还要立个冠冕堂皇的借口的行为在现代大学校园屡见不鲜,让人看了只能微笑着摇摇头,为现在的教育感到悲哀。其中一点需要说明的是,黄丽贞教授在《实用修辞学》中指出譬喻中“喻体的选用基础必须和本体有着十分相似的特点,也就是要靠这个相似点来说明本体”。但这两句好像本体喻体没有什么特别相似的地方,而是喻体和后面一句话的联系很紧密。换句话说,本体和喻体的关系不是很大,但是和整句话的表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布莱克先生在他的著作中认为“相似性并不一定是隐喻的基础,相反,在某些情况下,隐喻倒是相似的基础”。维吉尔.奥尔德里奇对这个观点持相同的态度。还有德国的语言学家哈拉德。韦恩里希(Harald Weinrich)也认为是隐喻创造了相似性,而非相反。他还曾提出“像间距”(Bildspanne)来解决这一理由。“反看中国,我们说‘山腰,山头,山脚’时,是用隐喻创造了‘山’与‘人’的相似性,以至于我们下次看见一个形状像大树一样的山时,也不会说‘山枝,山叶’,还是会说‘山头,山脚’,所以这就是典型的隐喻在前,相似性在后。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fzwxlw/lw48105.html上一论文:简析语言如花,精神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