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析摄影术与欧洲现代艺术演进

最后更新时间:2023-12-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8556 浏览:82701
论文导读:分割。参考文献:参阅维基百科.贡布里希(英).艺术的故事.范景中,译.林夕,校.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543-544.埃德加·莫兰(法).时代精神.陈一壮,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004.作者简介:牟秭霖(1986-),女,汉族,本科,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
摘 要:19世纪摄影技术的产生对当时的绘画艺术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地挑衅,当传统绘画艺术与摄影术并存时,人们不禁要怀疑传统艺术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不可避开的,传统艺术和艺术家的存在遭到了质疑。传统绘画所具有的认识功能、记录性被照相术所取代,摄影术打破了“再现真实”的艺术观念,但是,也打开了艺术家通过利用摄影术去创作机械无法复制地艺术之路。
关键词:摄影术;绘画;现代艺术

一、摄影技术的产生

早在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就利用照相暗盒来记录光影。这种早期的照相设备并不能产生出照片,只是利用黑暗屋子的一堵墙上的孔,将外面的景物投射到平面上。实际上,整个屋子就构成了一个针孔照相机。而照相暗盒英文原文的字面意思就是“黑暗的屋子”。
1724年,德国的约翰·亨里奇·舒尔兹发现银和白垩的混合处在光线下会变黑,之后,法国的约瑟夫·尼埃普斯则基于他的这一发现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张永久保存的照片。
1826年,约瑟夫·尼埃普斯在白蜡板上敷上一层薄沥青,利用阳光和原始镜头,通过长达8个小时的将影像永久的记录在玻璃和金属板上,这种策略被称为“日光蚀刻法”。1829年他与法国画家路易·雅克·曼德·达盖尔合作研究摄影技术。1833年尼埃普斯逝世。1837年,达盖尔发明了“银版摄影法”,并于1839年8月由法国政府宣布获得摄影术专利。英国人威廉·亨利·福克斯·塔尔博特作为另一个重要的创始人于1841年发表了“卡罗式照相法”,他发明了可被多次复制的胶片,并奠定了现代摄影负转正的摄影工艺流程。[1]

二、摄影术的产生对欧洲现代艺术的影响

1661年路易十四亲政,法国的君主专制进入鼎盛时期。凡尔赛宫的艺术趣味成为整个欧洲宫廷效仿的样板,法国也逐步取代意大利成为欧洲的“艺术中心”。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从唯理主义思潮到启蒙运动,理性时代的到来让人的“个性”得到重视。任何可以激发想象和兴趣的事物都被艺术家所描绘。以席里柯和德拉克洛瓦为代表的浪漫主义、以巴比松画派为代表现实主义、以马奈、莫奈、德加为代表的印象派,从注重个人情感的传达、普通生活场景的关注到个人瞬间的视觉印象,一次一次地推动传统艺术到现代艺术的蜕。
1837年,达盖尔“银版摄影法”的发明使得摄影术的时间大大缩短,而摄影技术的发展首先冲击的便是肖像绘画。摄影技术让那些对“肖像”有需求的人们在更短时间内获得无比“真实”的影像,并且省去了他们长时间做绘画模特的麻烦。然而,这样的需求也使早期的摄影术呈现出模仿绘画图式和画家视角的倾向。我们可以想象机械复制技术与艺术家的复制相比时,谁的更为出色,谁的更为“真实”。相对的,在摄影术给绘画艺术带来冲击的同时,也为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便利,自然景观以、光线的变化以及所以运动的瞬间是人为无法制约的,但是随着摄影技术的发展,那种瞬间的美景被人们所记录,艺术家可以根据摄影术保留下来的照片去再现当时的情景,也可以根据照片进行加工创作。
保罗·塞尚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在塞尚之前,浪漫主义、印象派,从注重个人情感的传达、普通生活场景的关注到个人瞬间的视觉印象,一次一次地推动传统艺术到现代艺术的蜕变。这些艺术家仍然是以“再现客观真实”为目地,即使是印象派,也仍然是在“再现自然界的光线”。他们的画面凌乱而模糊,色彩斑斓却不够隽永,仅仅是在技法上有所突破。
三、总结
艺术家是用眼睛去观察、用摄影术与欧洲现代艺术的演进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7ctime.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心灵去体会、用手去描绘,而摄影术则是一种机械的记录。西方写实绘画尽管与摄影术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本质上是两回事。这种差别是人与机械的差另。这样一个论点或许失诸简单,但我深信根据它可以说明很多现象。这是一个基本的论点。当摄影者手握照相机而进行拍摄时,尽管他的心、腿、手也要活动,但这种活动必须时刻以照相机为中心,处处受到“机械”的约束,这与画家作画时非常主动、灵活地“以目会心,以心运手”的活动是迥不相同的。照相机与望远镜、显微镜、留声机、录音机是同类事物,它的问世意味着科技的进,人类获得了一个新的文化利器。
摄影术的发明对西方绘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对绘画观念的影响是革命性的。摄影术的产生让19世纪的欧洲艺术反生了质的革命,促使艺术家做出了一系列的转变——由再现向表现、由再现向多元、由统一向个性方向发展,它打破艺术传统、固有的观念并使得艺术创作的手法更为多样化,也为工业化、数字化、讯息化地当代艺术的发展做了铺垫。
这些转变其影响是深远地,随着时间的推移,快节奏的生活、高强度的工作、大众文化的传播(根据工业大批量制造的标准生产的,通过大规模传播的技术散布开的、面向社会大众,也就是说以社会内部解构上下各层次的个人组成的巨大群体为对象的文化[3],推动了当代艺术的发展和推广,但其时代性也决定了它自身短暂新奇地特点,从20世纪60年代之后那些复杂繁多地流派数量可见一斑。摄影、电视、电影等多媒体手段更是被人们用于艺术创作,东、西方文化的交融,让西方艺术家更为关注和展现自己“心灵的真实”,其表现手法让人眼花缭乱。装置艺术——艺术家在特定的环境中,通过选择、改造、组装各种媒介(如,工业产品、录像、声音等)来传达自身的感受和经验,观众可以走入这个特定地场景中;行为艺术——在特定时间和地点,个人或群体艺术家的通过“行为“与观众交流的过程(戏剧、舞蹈、音乐等一般归为表演艺术);大地艺术——将自然界的景观纳入到艺术创作过程中,使得大地景观和艺术作品本身不可分割。
参考文献:
[1]参阅维基百科.
[2]贡布里希(英).艺术的故事[M].范景中,译.林夕,校.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543-544.
[3]埃德加·莫兰(法).时代精神[M].陈一壮,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004.
作者简介:牟秭霖(1986-),女,汉族,本科,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fzlw/lw15589.html上一论文:浅论掌握中学物理教学的艺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