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索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830 浏览:12890
论文导读:2012年)相差不大,但从总量和人均产值来看,服务产业基础还是非常薄弱,无法满足经济区内制造业发展的需求,也造成产业本身自我增强的内在动力也不足。(三)城镇化水平和质量不高,产业及人才吸引力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4市的城镇化率,在全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排名(2010年)分别为135(48%)、113(5

1.3%)、237(35.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生产性服务业逐步取造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创新源泉。研究表明,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服务数字化、网络化的大背景下,得益于生产性服务业在企业创新、产业结构调整、社会就业、消费拉动等方面的贡献,区域经济合作更趋紧密,发展迅速。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正处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建成的良好机遇期,大力推动经济区内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加快区域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面对的机遇

(一)经济社会发展拉动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成长

2008年,国务院批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实施。2012年北部湾经济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4316.36亿元,同比增长13.5%,第三产业产值连续5年年均增长率均超过19%,增长较快的服务行业包括批发零售、金融保险、房地产和交通物流等。以南宁市为例,2011年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和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分别实现产值195.25亿、149.69亿、125.35亿和99.32亿,分别较上年增长13.80%、6.20%、4.60%和10.10%。北部湾经济区先后吸引了包括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华夏银行、兴业银行等一批股份制银行,以及香港东亚银行、越南西贡商信银行等外资银行进驻。北部湾港口2012年完成货物吞吐量

1.74亿吨,货物吞吐量增幅跃居全国沿海港口的前列。

(二)生产性服务业布局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城市

目前,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4市在北部湾经济区中的功能、定位日渐清晰和强化。南宁已具备以金融保险、房地产、会展业、信息服务为主的总部经济特色,北海以电子科技企业、港口物流、旅游业等产业为主导,钦州以港口经济和临海工业为基础,防城港以港口贸易、钢铁、能源、化工、粮油加工等产业为龙头,吸引商贸、物流、金融、研发等生产性服务企业集聚发展,市场竞争活跃,推动行业的合理布局。

(三)中国—东盟自贸区助力北部湾经济区的生产性服务业跨境发展

2010年1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形成的拥有19亿人口,国内生产总值接近6万亿美元,贸易总额达4.5万亿美元的市场。根据2007年中国与东盟签署的《服务贸易协议》,60多个领域的投资等服务贸易均享有高于世贸组织水平的市场开放承诺,北部湾经济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将获得更广阔的市场空间。2012年广西对东盟进出口额120.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高于同期我国与东盟双边贸易增速1

5.8%,与进出口额同步增长的贸易服务包括金融结算、物流仓储、会展营销、旅游等。

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面对的主要理由

(一)制造业基础薄弱,一体化发展模式难以形成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有效需求

目前,北部湾经济区制造业基础薄弱,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制造业所占比重仍较大,代工生产和加工贸易为主的低端制造业为数较多,本土制造业没有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形成有力的支撑。同时,企业的一体化发展模式,使包括产品设计研发、物料采购到物流运输、产品营销等均由企业自身承担,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不能形成有效的需求,即便有相关的需求,也是分散、单一的,层次较低。反映在北部湾经济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态势上,即呈现出物流仓储、房地产增长快,金融保险、管理咨询、研发创新滞后的局面。

(二)第三产业基础较薄弱,服务业自我增强作用不明显

2008年到2011年北部湾经济区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区域内GDP比重分别为42.93%、45.61%、43.81%和42.18%,虽然与全国平均水平(44.6%,2012年)相差不大,但从总量和人均产值来看,服务产业基础还是非常薄弱,无法满足经济区内制造业发展的需求,也造成产业本身自我增强的内在动力也不足。

(三)城镇化水平和质量不高,产业及人才吸引力弱

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4市的城镇化率,在全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排名(2010年)分别为135(48%)、113(51.3%)、237(35.5%)、149(46%),城镇化质量排名分列142、157、228、126名。4个城市的城镇化水平还比较落后,城镇化质量不高,表现在城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不高,生态环境效率较低,城乡协调程度较低,难以形成对产业项目、高层次人才有效的吸引力,城镇化对产业发展推动力也受到影响。

(四)中国—东盟自贸区服务贸易合作水平亟待提升

广西对东盟的进出口以边境小额贸易方式为主,2011年边境小额贸易为62.5亿美元,占同期对东盟进出口总额95.6亿美元的65.4%;其中,对越南进出口75.7亿美元,占同期对东盟进出口总额的79.2%;3类商品合计占同期进出口总额的69.3%。可见,广西在自贸区中与东盟国家的贸易合作还处于贸易形式单一,贸易伙伴单一,合作基础较薄弱,合作水平和合作层次较低的初级阶段,对于服务贸易的支撑和推动作用严重不足。

(五)人才短缺制约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起步晚,市场规模不大,成熟度低,重大项目较少,配套的人才引进措施和激励政策不成熟,对高端人才和实力企业的吸引力明显不足,造成高端人才的短缺。北部湾经济区4市虽然集中了广西区内40多所高校,但本身生产性服务行业提供的就业岗位少,层次较低,职业发展前途不明朗,对高校毕业生的吸引力小,导致行业发展所需的人才储备匮乏。

三、推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策略

(一)加快重点项目规划与建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北部湾经济区各级政府在推进工业项目建设时,也要积极引进生产性服务企业及相关项目,配套完善产业园区内外的各项生产性服务功能。一方面要出台政策和措施,推动传统制造企业再造生产流程,外包相关业务,将资源重点投入到研发和科技创新等关键环节,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做大做强,增强对上下游企业的吸引力,加快形成产业链;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和引进“智库论文导读:贸易、物流、仓储、旅游等服务行业,并通过经济区内综合交通信息网络构建立体、高效的运输通道,共享各城市的生产性服务业的优质资源。(四)拓展国际合作,面向中国—东盟自贸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北部湾经济区内跨境经济合作区、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和国际旅游合作区等项目的深层次合作,为面向
外脑”,推动本土生产性服务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加快推进本土生产性服务业形成竞争力,推动地区产业的转型升级。

(二)提升现代服务业质量和水平,增强行业发展内驱力

北部湾经济区服务业发展要立足旅游业、会展业、金融业、现代物流业和信息服务业,注重引进先进地区的服务企业,通过品牌授权、连锁加盟,与本土服务企业整合资源,深入开发合作项目,拓展市场领域,推行行业服务标准,推动服务行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同时,扶持本土服务企业创品牌,通过资金融通扩大规模,通过引进人才,创新服务模式,打造竞争优势,形成充分竞争的市场,降低企业外包采购的成本,最终形成服务业良性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三)提高城镇化质量,围绕核心城市科学布局生产性服务业

北部湾城市群的城镇化发展要注重质量提升,把南宁市打造为具备总部经济承载功能的区域性核心城市。北海、钦州、防城港三市,围绕港口经济发展推进一体化建设,形成北部湾沿海特大城市群。南宁市立足金融、会展、营销、研发等生产性服务功能发展,北海、钦州和防城港则重点发展贸易、物流、仓储、旅游等服务行业,并通过经济区内综合交通信息网络构建立体、高效的运输通道,共享各城市的生产性服务业的优质资源。

(四)拓展国际合作,面向中国—东盟自贸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北部湾经济区内跨境经济合作区、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和国际旅游合作区等项目的深层次合作,为面向中国—东盟自贸区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拓宽了空间和领域。以金融保险为例,金融机构应充分利用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的机遇,提高跨境人民币结算服务质量及产品创新,增强了与东盟国家金融保险同业的互动合作,为南宁市打造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商贸交流中心奠定基础。

(五)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提升服务行业核心竞争力

北部湾经济区要设立人才开发专项资金,支持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培养和服务,吸引具有丰富市场经验和先进管理理念的人才。深入实施“北部湾人才计划”,建设“北部湾人才金港”,协调各方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7ctime.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资源,提高人才引进的力度,配套政策和措施,营造宽松的环境来增强对高素质人才吸引力。同时,加大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扶持力度,通过政、企、校合作,推动国内高校与东盟国家高校的交流,保障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任旺兵.我国制造业发展转型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理由[M]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
[2]何骏.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路径拓展与模式创新[J] .商业经济与管理,2010,(219):76-84
〔本文系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项目“北部湾经济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2KYA004)阶段性成果〕
(李宁,1973年生,广西横县人,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