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9747 浏览:133895
论文导读:时效性非常强的课程,一本教材,几支粉笔的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满足学生的好奇和求知欲,枯燥的理论让学生昏昏欲睡。讲授这门课的老师需要具备较高的素质,如思想和道德部分要求老师具备一线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经验,否则,可能讲授的内容难以贴切学生实际,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法律部分要求老师具备专业的法律理论知识和法律实务能力。
摘要:根据、教育部2005年发布的加强和改善高校思政课的意见。各高校根据文件精神,结合实际情况,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一些理由,有待我们去探讨。本文将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为基础)进行探讨。
关键词:思想政治 教学实效 改革 探讨
《基础》课程是高校为国家培养可靠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主要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之一,是由原先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门课合并而来,就像一所大学由多所高校合并而来,出现一系列合并综合症,正在一步步改革、调整,希望发挥其合并综合的优势,现就这门合并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一些探讨。

一、《基础》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理由及理由。

(一)合并后不良反应

现在的合并课程由三部分构成,即思想、道德和法律。思想为前三章,第四章为道德,后三章讲的是法律部分,在前面的思想道德部分主要讲述的是从人的性本善的基础出发,来讲述要做一名有理想、有道德的好学生,树立榜样,讲述美好的一面比较多。法律是以人性恶为基础的观点出发制定的,也就是说前两部分讲的是人本善,后一部分讲的是人本恶,所以就出现从前两部分过渡到法律部分时,讲课的老师就很尴尬,感觉这种合并有些不伦不类。另外,原先是两门课,现在合成一块“压缩饼干”,既淡化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育功能,又降低大学的普法效果。

(二)教学实效性不强

《基础》课程教学中,一是上课学生多,往往是大班上课。很多高校上《基础》课程的教师人数比较多,但大部分是行政岗过来兼课的,带课较少,并占用《基础》课程的大量老师编制,导致专职的思政课老师较少,任务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由优秀论文网站www.7ctime.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只有合班上课,进行大班教学。二是教材的内容多,时间短。一般来说,新生本来入学晚,经过两周军训后才开始上课,导致时间相对较短,那就意味着要在一堂课讲授更多的内容,很多知识面无法展开。三是大部分学生上课消极被动、兴趣不高,认同感较低。市场经济给人们带来好处的同时,也给人们的思想带来巨大冲击,一些学生出现价值出现功利化的倾向,对就业有利的实用性技术和专业感兴趣,忽视自身道德素养的提高,对《基础》课不感兴趣,缺乏学习动力。

(三)教学方式策略落后

《基础》是一门时效性非常强的课程,一本教材,几支粉笔的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满足学生的好奇和求知欲,枯燥的理论让学生昏昏欲睡。讲授这门课的老师需要具备较高的素质,如思想和道德部分要求老师具备一线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经验,否则,可能讲授的内容难以贴切学生实际,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法律部分要求老师具备专业的法律理论知识和法律实务能力。否则,可能法律部分只能是走过场。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无法解答学生身边的真实案例。

二、《基础》课程改革的探索

(一)开展好实践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开辟教室外的课堂。结合教材内容,走出教室,开辟第二课堂,如开学后第二次上课,就可以带领学生参观校园,介绍各栋建筑物的名称、功能历史等,介绍各部门和学院及相应事物的程序。带学生参观博物馆、科技馆,烈士陵园,革命旧址,改革发展成果展,到法院旁听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开展这些活动前,一作详细的活动方案,应有活动目的、要求、程序、组织预案等,使活动有序进行。
2.开展课堂讨论。可以开展我的大学梦演讲,讨论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大学生等。课堂讨论前,任课老师一定要设置好议题,在讨论过程中,往往出现学生讨论理由不深入、不积极的理由,倡议以寝室为单位进行讨论,同寝室的学生比较熟悉,放得开,经常在寝室卧谈有经验,很容易进入状态。还可以模拟法庭,最好在去法院旁听之后进行。还可以提出理由,让学生课下以寝室为单位进行讨论。

(二)紧扣主题,强调针对性。

因时间少、任务重,每堂课的教材内容比较多,这就要求任课教师要反复总结,找准每章、每次课的主题,备课时紧紧围绕这一主题充分备课,任课教师还需要进行换位深思,如果我是一名学生,老师这么授课,我想听吗?我感兴趣吗?我乐意参与吗?能引起我的共鸣吗?结合最近发生的新闻时事和我们身边发生的事,以及学生生活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课堂上围绕主题开展教学,将枯燥的理论转化成活生生的现实案例,既符合大纲精神,又满足了学生的渴求。这样就有机的将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将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借助新媒介,拓展教育教育空间。

大学生之间的主要交流方式再也不是原先的书信或面对面的交谈,大部分交流是通过网络、手机即时通讯软件、微信等新媒介进行。大学生是我国网络的主要客户,对网络的依赖程度非常高,网络是大学生获得信息最主要的来源,其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和法律观影响极大,网上信息鱼龙混杂,极有可能对学生思想产生误导,也是对我们传统授课方式的挑战和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因此,要改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任课老师应积极加入班级Q群,开通微博、微信,与学生随即互动,进行正确引导,拉近师生距离。

(四)改革评价方式

课程教学的改革,这就要求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也要改革,新的评价方式首先应遵从政治导向性原则。还应坚持客观性评价原则和有针对性的评价原则。传统的四六开的评价模式,期末综合成绩平时占四成,期末测试占六成,这种模式往往陷入走形式,全校统考试题僵化,小学化。现在许多高校思政课期末终结性评价采用试题库进行网上考试,但在考试前,让学生先测试一下,进入题库,部分学生进入题库后将试题都复制下来汇总背答案,由于题库试题少,很容易考高分,这已失去考试的作用,应将题库的题量增加到八、九万道题,题库背完,相当于教材要点基本熟悉。
参考文献
[1]石云霞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建设史研究》〔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刘书林:《贯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高质量实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J〕,载《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增2期。[3]刘伟兰,赵繁迪,赵蒙,张效论文导读: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前状况分析及创新深思》〔J〕,载《黑龙江教育学院院报》2010年第2期。作者简介:戴大华,男,1978年7月生,河南信阳人,学历:硕士,职称: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上一页12
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前状况分析及创新深思》〔J〕,载《黑龙江教育学院院报》2010年第2期。
作者简介:戴大华,男,1978年7月生,河南信阳人,学历:硕士,职称: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