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析“囤药”习惯须转变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567 浏览:20444
论文导读:
王先生家“囤”了两个大塑料盒的药品。一个盒子是大人的,白加黑、胃康灵、板蓝根、清热感冒冲剂、咽炎片、止咳糖浆,还有健胃消食片等肠胃药;另外一个盒子单独存放孩子的药,利巴韦林、阿莫西林颗粒等等。
一次,王先生患上了感冒,有点鼻塞,想找些感冒药吃。王先生打开药箱找到感冒灵颗粒,发现竟然过期两个多月了。再看看板蓝根颗粒,也过期了。王先生顾不了鼻塞,整理起药箱来了。花了1个小时的时间,清理出一大堆过期药物,估算一下足足有400元之多。
多数家庭都会配备一个小药箱,以备不时之需。但很多药过期的时候吃了还不到一半,有的甚至还没有打开包装袋就过期了。这样不但造成了经济上的浪费,也造成了药材的浪费。过期药品流入环境,还会造成污染。这么看来,“囤药”真是太不划算了。
可王先生也很无奈。他说,家里过期的这些“囤货”多数都不是有意剩下的。那么,药是怎么被“囤”起来的呢?
医院的药总是吃不完
家庭中存放的药品很多是在医院开的,病好了,药没吃完,就剩下了。王先生谈到,他清理出的400多元的过期药,有不少是在医院开的。比如,他家的一些过期的肠胃药就是上次母亲看病时医生开的,母亲没有吃完就剩下了。还有一些儿童药是孩子看病时开回来的,复方锌布颗粒和蒲地蓝口服液,因为味道难吃,孩子不愿意吃,就一直扔在一边,也不知道怎么处理,最后就过期了。
医生基本上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开药。如果是普通的感冒,按照感冒的恢复疗程,一般需要3~7天,如果是年轻人会好得快些,如果是体质弱的病人则恢复得慢些。这时候医生一般开3~7天的药给患者(急诊3天,普通门诊3~7天)。但是因为病情变化快,例如感冒,好得快的人可能吃了1~2天的药就好了,那医生开的3~7天的药就自然剩下了。不知道为什么,有些小包装的药总会多1~2天的量。比如一盒7天用量的小包装药,到医院之后就变成了8天的用量了。但是剩下一天的量又不易拆分,只能整盒都给病人。
药店卖药“一托二”
前几天,乐女士有点头痛,想去药店买点止痛药。可她从药店出来时,却拿了一大堆的药。事情是这样的,当乐女士说要买点止痛药时,药店的促销员说:“在这种多变的天气下容易感冒,感冒会引起头痛,你最好不要单单买止痛药,还要配合服用感冒药。因为止痛药只能治标,如果头痛是感冒引起的,还要买点感冒药才能治本。”听起来似乎没错,乐女士“乖乖地”买了感冒药。可药店促销员又说,还要拿点消炎药,万一感冒加重,引起了炎症怎么办?于是,乐女士又拿了消炎药。就这样,乐女士拎着一大袋药回家了。可没过两天,天气放晴了,乐女士的头也不痛了。“那些药最后只能都扔一边了!”
药品不能拆开卖
前不久,霍女士的儿子生病了,去医院看病,医生开了3天共9包头孢克洛混悬剂和1瓶氨溴特罗口服溶液。有一次,霍女士带着儿子去了婆婆家,忘记拿药了。她只能又去药店买这两种药。药店工作人员给她的是一整盒共10包。“这个不能拆开卖吗?我只要2天的就行了。”可药店工作人员表示,无法拆开零售。霍女士只能整盒买回去了。
国家有相关规定,药店、医院都可以将药品拆零销售,为患者买药提供方便。有的三甲医院药房会将大包装的药品,按照医生的药方拆零给患者,即使是部分小包装的药,医生的处方说要拆,仍然会拆。哪怕是1元多一瓶的复合维生素B,也可能拆分卖给患者。
在药店也有很少量的拆分药零售,比如治腹泻的蒙脱石散、妈咪爱。除此之外,药店里很少有其他的拆分药。
某药房一名销售员反映,很多药拆零卖后,一旦在保质期内不能卖完,将影响药物的质量,会造成药店经营成本的增加。如果拆零的药品属于瓶装,那就必须先用消毒的勺子、托盘等工具拿取,然后还要医生找包装袋包装、写医嘱等,实际操作比较烦琐。还有的药店认为,现在药品包装越来越细化,而且整盒也比较低,没有必要再拆开来卖。
另外,药品拆零卖后也可能遇到一些理由。例如有些药品一旦拆开了,患者可能看不到使用说明,对于有些药物的副作用,患者不甚明了;或者转变了储存条件,有可能会受潮,这些都不利于药品效果的发挥。
药店促销刺激消费
“我们家的药,其实很多都是我父母存下来的。”蒋先生说,他们家清理出来的过期药,大部分都是父母在药店促销的时候买下来的。
对于这种现象,药师说:“药物是特殊的商品,不能贪便宜买下囤着。”
市民囤药很无奈
除了为预防日常疾病“囤药”的人外,有些人“囤药”是迫不得已的。
有些“老病号”要长期吃药,但因为每次去医院要排队挂号,到头来开的药和原来差不多,“还不如一次多买点,省去了很多麻烦。”有些医生明知这样做合情“囤药”习惯须转变相关论文由www.7ctime.com收集,如需论文.但不合理,但经不起患者的投诉折腾,往往会满足患者的需求。
还有些人会去多家医院看病买药,这家看病效果不明显,又去另外一家,短期内跑多家医院看病开药,往往容易造成家中大量药物的剩余。
作为普通消费者,尽量转变“囤药”观念,避开浪费。给大家几点倡议:
自己拿不准的时候及时就医,不要盲目轻信药店促销人员的“倡议”。
药品是有针对性的特殊商品,不能见便宜就买。
留心学习医学知识,了解哪些药物可以“囤”,要“囤”得科学、节约而有效。
到医院就诊时多与医生沟通,医患共同努力,最大限度地避开药品浪费。
(摘自《大众健康》)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fsxywxlw/lw7739.html上一论文:探讨药食两相宜的苋科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