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议陈达灿运用“三术三藤药对”治疗顽固性皮肤病经验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7925 浏览:122592
论文导读:致心神不宁、睡眠欠佳者,常从镇静安神入手,加用珍珠母、龙齿等重镇安神、平肝熄风之品。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珍珠母和龙齿等重镇安神之品,富含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而补充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可以使与其相关的多种辅酶活性增强,更好地发挥生理功效。2典型病例

2.1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案例1:患者,男,40岁,2012年1

关键词:名医经验;陈达灿;药对;皮肤淀粉样变;湿疹
DOI:10.3969/j.issn.1005-530

4.2010

7.030

1005-5304(2014)07-0099-03
陈达灿教授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院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皮肤科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副主任委员等职,从事中医皮肤科学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20余年,先后师从名中医禤国维、朱良春。陈师治疗顽固性难治性皮肤病,如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慢性湿疹等,辨治不拘泥于常法,尤其运用“三术三藤药对”加减治疗脾虚失运,营血不足,湿热与气血瘀滞所致顽固性皮肤病,每获良效,令笔者受益匪浅,现介绍如下。
1“三术三藤药对”含义

1.1“三术”——健脾除湿、破血除瘀

所谓“三术”,是指白术、苍术、莪术。白术,味甘、苦,性温,入脾、胃经,功效健脾和中、燥湿利水;苍术,味辛、苦,性温,入脾、胃、肝经,功效燥湿健脾、祛风散寒。白术与苍术是治疗脾虚有湿的皮肤病常用药,二者性味、功效同中有异,皆有健脾燥湿功能,均可用治湿阻中焦、脾失健运之证。然白术之精要在于健脾而化湿,通过健脾,达到化湿的功效,适用于脾虚湿困而偏于虚证者;苍术苦温,其功效在于燥湿而运脾,通过燥湿而使脾气得运,适用于湿浊内阻而偏于实证者,常用于日久之顽湿。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苍术乙酸乙脂提取物能抑制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功能,减少炎症部位的前列腺素E含量[1]。莪术味辛、苦,性温,入肝、脾经,功效行气破血、消积止痛。其功效在于破血,主治癥瘕痞块、瘀血经闭、食积胀痛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β-榄香烯、莪术醇是莪术油中提取的萜类成分,能影响细胞周期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进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基金项目:广东省特应性皮炎临床和基础研究项目规划(粤财工〔2011〕572);广东省中医院中医药科学技术研究专项重点项目(中医二院〔2011〕268)
通讯作者:陈达灿,E-mail:4910702@163.com
此外还有抗血栓、抗病毒作用[2-4]。
临床上,陈师常以白术健脾化湿,消痰饮之本,配以苍术燥湿运脾,两者共奏健脾除湿之效,相得益彰,标本同治。正如《本草崇原》谓:“凡欲补脾,则用白术,凡欲运脾,则用苍术,欲补运相兼,则相兼而用,如补多运少,则白术多而苍术少,运多补少,则苍术多而白术少,品虽有

二、实则一也。”然顽固性皮肤病多日久顽固,瘀结较重,故非加莪术之破血除瘀难以立效。

1.2“三藤”——活血通络、养血疏风止痒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云:“大凡经主气,络主血,久病血瘀,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或久病气机逆乱,气有一息之不通,则血有一息之不行,气滞则瘀血易生。”提出了“久病多瘀”,“久病入络”的病机。这也正符合顽固性皮肤病缠绵反复,日久不愈的病机。根据中医取象比类理论,藤类药物外形多条达,善走经络,通其所滞,如《本草汇言》所谓“凡藤蔓之属,皆可通经入络”,正适合治疗此类顽固性皮肤病,以达搜剔之功。在藤类药物中,陈师喜用“三藤”,即钩藤、鸡血藤、首乌藤。
鸡血藤,性温,味苦、微甘,入心、脾二经,可补血活血、养血舒筋,调理气血之运转。《饮片新参》云:“鸡血藤,祛瘀血,生新血,流利经脉。”首乌藤,性平,味甘、微苦,入心、肝、脾、肾经,有安神养血、祛风通络止痒功效。《本草从新》记载:“首乌藤,补中气,行经络,通血脉,治劳伤。”钩藤,性凉,味甘,主入肝经,清透泄热,可祛风止痒、清热平肝。《本草新编》载:“钩藤,去风甚速,有风症者必宜用之。但风火之生,多因于肾水不足,以致木燥火炎,于补阴药中,少用钩藤,则风火易散,倘全不补阴,纯用钩藤以祛风散火,则风不能息,而火且愈炽矣。”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鸡血藤具有补血活血、激活造血功能的作用,还有显著的抗微生物、抗肿瘤、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5-7];首乌藤的生理活性物质大黄素具有抗炎、抗病毒、抑菌等药理作用[8-10];钩藤主要成分是异钩藤碱,实验表明异钩藤碱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和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11]。总之,鸡血藤、首乌藤、钩藤合用可以调节顽固性皮肤病患者的免疫状态,并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陈师认为,顽固性皮肤病患者不仅“久病多瘀”,“久病入络”,且血虚不能滋养肌肤,体肤失养,血虚生风,可见发作剧烈瘙痒。其治当遵李中梓《医宗必读痹》“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旨,故用鸡血藤合首乌藤,活血通络、养血疏风止痒,配以钩藤祛风止痒;因患者日久不愈,烦躁焦虑,易肝郁而化火,是为肝火,故取钩藤之清热平肝之效。“三藤”凉温并用,通经入络,携诸药直达病所。
1.3运用
陈师针对顽固性皮肤病脾虚失运、营血不足、湿热与气血瘀滞的病机,辨证施以“三术三藤药对”健脾除湿、破血除瘀、活血通络、养血润肤、疏风止痒。若患者病久皮肤干燥、粗糙、黯陈明显者,常加丹参、生地黄、茜草,以加强活血凉血之功;若湿热较重者,常加白鲜皮、地肤子以清热利湿;若瘙痒剧烈,以致心神不宁、睡眠欠佳者,常从镇静安神入手,加用珍珠母、龙齿等重镇安神、平肝熄风之品。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珍珠母和龙齿等重镇安神之品,富含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而补充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可以使与其相关的多种辅酶活性增强,更好地发挥生理功效[12]。
2典型病例

2.1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

案例1:患者,男,40岁,2012年11月10日初诊。5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双胫前出现散在黯褐色丘疹,伴剧烈瘙痒,纳眠可,二便调,舌淡红、有齿痕,苔薄白,脉弦滑。无家族遗传史。查:双胫前黯褐色类圆形小丘疹,密集分布,不融合,皮肤干燥,局部可见抓痕、脱屑。西医诊断:皮肤淀粉样变。中医诊断:松皮癣,辨为脾虚营血不足、血热壅滞证。治法:健脾养血疏风、活血凉血通络。处方:醋莪术15 g,白术15 g,苍术10 g,鸡血藤30 g,首乌藤30 g,钩藤15 g,丹参20 g,白鲜皮15 g,甘草5 g,珍珠母(先煎)30 g论文导读:
,龙齿(先煎)30 g,茜草根15 g,白芍15 g。每日1剂,水煎服。另外用水貂油软膏(本院院内制剂)。7剂后,皮损稍变平,瘙痒明显改善,皮肤仍然粗糙。守方加白芍15 g、生地黄15 g,以加强养阴润肤、凉血止痒功效。继服14剂后,皮损稍变平,瘙痒已不明显,颜色变淡,加泽泻、泽兰各15 g,以加强利湿、活血化瘀之功,继服3个月后复诊,双胫前可见少许色素沉着,无明显瘙痒,守方继服2个月后,皮损消失,无瘙痒等不适。
按: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系指淀粉样蛋白沉积于正常皮肤组织中而不累及其他器官的一种慢性顽固性皮肤病。患者常有严重瘙痒症状,伴大量丘疹形成,严重影响美观及患者生活质量。其发病机制不明,目前多认为与遗传和免疫相关,属难治性皮肤病。西医治疗目前多采用维A酸、二亚砜及局部糖皮质激素外用、皮肤磨削术等,但只能部分缓解皮损和症状。本病属中医“蛇皮癣”、“松皮癣”范畴。《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云:“松皮癣,状如苍松之皮,红白斑点相连,时时作痒。”中医认为,该病多与营血不足,湿热内蕴,或血虚风燥,肌肤失养有关,故临证采用养血和营、健脾除湿清热中药内服,或外用熏蒸疗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