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阐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牛社会丰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2396 浏览:97210
论文导读:
摘要:构建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是贯彻落实《关于教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的要求,也是提高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的现实需要。根据对内蒙古自治区13所高职院校的调研和走访,内蒙古现行教育模式是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为主的理论灌输教育模式和团组织搞的以“三下乡”活动为主的实践教育模式,这两种模式存在着教育目标定位不明确、教育方式策略和载体单一、教育效果缺乏有效评估和反馈等理由。本文试图探索构建“思想政治理论引导、社会实践教育、多种载体传播、有效结果反馈”四位一体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新模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形成一个科学体系。
关键词:民族地区 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倡导富强、、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于教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教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积极教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作用和深远历史作用。”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事关民族兴衰和国家前途。”高职院校大学生占我国大学生人数的半壁江山,其面向生产服务一线高技能人才的定位决定了,在社会发展中是和生产力结合最为紧密的群体,作为国家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社会作用和社会影响力越加明显。民族地区的大学生更是建设民族地区维护民族地区安全稳定的重要力量。在这样的形势下,为了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当代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日趋明显。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如何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新课题,探索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理论作用和实践作用。
一、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的基本内涵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二十四字”表达形式,即“富强、、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二十四字”既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概括,又是需要中国公民努力形成的核心价值观。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教育基础和教育途径。作为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大学生,有自己的特点,有自己的成长规律,他们的价值观教育应该有自身的特色,应该不同于一般社会群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的内涵。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查有梁在其所著的《教育模式》的前言中写道:“教育模式就是在教育理论指导下,抓住特点,对教育过程的组织方式作简要概括,以供教育实践选择;或者是对教育实践经验作概括,抓住特点,得到个别的教育模式,以丰富教育理论。”笔者认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可以定义为:教育工作者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基础上,为把大学生培养成为认同国家主流价值观、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合格人才形成的稳定而简明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结构理论框架以及具有可操作性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程序。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关系 这些年来,学者们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居多,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的研究很少,两者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区别主要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涵盖了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心理、价值观等诸多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重点是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
二、内蒙古地区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存在的理由 (一)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的目标定位不明确。大多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小知识点,并未提到应有的重视高度。 (二)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式不具体。高校现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法”多,“办法”少。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不断寻求新的教育策略,但仍然存在着教育的方式策略和载体比较单一、教育内容刻板枯燥、脱离现实生活实践等理由,不能完全跟上时代的发展需求,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因此,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从思想政治教育提炼出来,作为单独一门课程进行研究,使教育更加明确,更有针对性。 (三)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往往注重形式而不注重效果,对学生的情况没有很好地调查研究。比如学生的学习情况、人际关系处理、心理调适等存在的理由等,不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理由,导致双方沟通存在障碍,影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教育者注重发挥理论灌输教育功能,而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教育能力,影响学生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方式单一,例如在设计社会实践活动时,不能有效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融汇进去,大多只是简单组织“三下乡”活动、志愿者活动,没有把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往往只写一个实践报告不了了之。 (五)教育载体不够创新。创新载体对于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论文导读:响,使受教育者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认同内化为自己的修养,外化为具体的实践表现,这个过程是漫长而又不明显的。现行的教育模式忽视教育效果的评估出现“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使得教育者对教育模式的效果不能及时进行评价、反馈,不能对现行模式及时修正和完善,影响了教育效果。上一页12
观教育空间,提高教育实效有着重要作用。在信息化条件下,没能充分利用信息化给我们带来的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便利条件,使用网络平台、微信平台、微博平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六)教育效果缺乏有效评估和反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体是人,其主要目的是教育者通过一定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受教育者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认同内化为自己的修养,外化为具体的实践表现,这个过程是漫长而又不明显的。现行的教育模式忽视教育效果的评估出现“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使得教育者对教育模式的效果不能及时进行评价、反馈,不能对现行模式及时修正和完善,影响了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