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谈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330 浏览:17938
论文导读:,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简单继承,而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超越升华。它是当代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下,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的方针,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族根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超越升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融为一体,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继承与超越、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转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化和创新发展。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创新
1004-1494(2014)05-0010-0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深层的文化基因和价值源泉。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和创新发展,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涵养化育功能,是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性工程。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互关系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族根基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民族、群体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用以判断是非、指导行为的基本价值准则,它建立在本民族传统文化、历史积淀和心理结构的基础上,体现了该民族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根基则是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如同志指出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1]五千年的中华民族史告诉我们:中华民族之所以能战胜各种自然灾害、外敌侵略、民族分裂,推动生产发展、科技进步、社会繁荣,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一个重要理由是得益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又是每个中国人的安身立命之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传统和价值理念,才能接地气,得到民众的认同、支持、拥护,才能动员广大群众自觉投身到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中。与此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赋予浓郁的民族色彩,使之成为区别其他价值观的显著标志。为什么中国人追求的独立自由不同于西方人追求的独立自由,根本理由在于中西方文化传统不同:西方人受卢梭天赋人权理论的影响,其价值取向主要追求个人的独立自由,如财产独立、人身自由;而中国人受儒家文化影响,其价值取向主要是追求道德完善,把个体的气节情操、人格尊严置于生命、财产、自由之上,所谓“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2]265(《孟子·告子上》)可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深厚的民族根基,如果抛弃这个根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没有生命力、凝聚力、向心力,无法与西方价值观相抗衡。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超越升华

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族根基,并不意味着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同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理论来源、思想内容、时代高度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远远超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理论来源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马克思主义社会意识形态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经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他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由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吸取了各方面的理论文化成果,所以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思想内容:既有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反映全国各族人民普遍愿望的国家层面价值目标(富强、、文明、和谐);又有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和吸取西方现代文明的社会层面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还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规范人们思想行为的个人层面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时代高度,实现了“三个统一”:传统与现代的统一,继承与超越的统一,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简单继承,而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超越升华。它是当代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下,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1]的方针,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活力,为“中国梦”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

(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前提是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那些符合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心理、体现中国人价值观念和顺应世界发展潮流、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思想精华,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热爱故土、保家卫国是人类最普遍、最深刻的情感,中华民族也不例外。“故土难离”、“叶落归根”,反映了中华儿女对故国家园的深深依恋;“位卑未敢忘忧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体现了中华儿女对国家民族的社会责任感;“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表现了中华儿女与侵略者血战到底的英勇气概。这种爱国主义精神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应该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只有百折不挠、自强不息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古今中外莫不如此。中华民族在历史上饱经忧患,经历了数不胜数的天灾人祸,但仍傲然屹立于世界东方,一个重要理由就是中华民族具有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3]2(《周易·乾卦》),“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种百折不挠的意志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是我们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应该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仁民爱物的博大情怀。仁爱是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它源于家庭血缘关系又超越家庭血缘关系,是一种广泛延伸到人类社会乃至宇宙自然的普遍之爱,体现了中国人“民胞物与”的博大胸襟,完全可以与西方的平等博爱精神相媲美。论文导读:
孔子不仅主张仁者爱人,人与人之间相亲相爱,而且主张换位深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4]2(《论语·颜渊》)孟子更是推己及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2]16(《孟子·梁惠王上》)这种仁民爱物的价值观,对我们构建文明和谐社会和自由平等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启迪,应该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诚实守信的做人准则。追求真善美、摒弃假恶丑、诚实做人、反对欺诈是人类的普遍美德,也是中国传统道德的基本准则。中国人把诚实守信视为安身立命之本,“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4]21(《论语·为政》),“民无信不立”[4]126(《论语·颜渊》),要求人们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诚实待人,踏实做事。践行诚实守信的做人准则,有利于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形成和谐友善的人际关系,消除见利忘义、唯利是图的社会风气,应该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5.和而不同的理念。在中国人看来,世界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史伯认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万事万物只有和谐共生,才能保持生机活力;如果强求一律,将扼杀事物的发展。和而不同要求人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应做到人与人之间相互包容;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应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深思理由时,应照顾到事物的方方面面。这种和而不同的理念,应成为现代人处理各种关系的准则,它有利于我们形成海纳百川的气度、兼收并蓄的胸怀,倡导自由、、平等、公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7ctime.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