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讨蒙古族艺术社会本质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514 浏览:10350
论文导读:族艺术的产生与发展与蒙古族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一、蒙古族艺术是对蒙古族社会生活的反映(一)从蒙古族的史前艺术看蒙古族早期的社会生活内蒙古高原的阴山岩画发现地是我国古代匈奴、蒙古等游牧民族生活的地方。岩画极其深刻的反映了包括蒙古族在内的我国古代游牧民族的生活状况。岩画中有很多舞蹈活动,还有很多印
摘 要:艺术源于生活,影响生活。蒙古族艺术是对蒙古族社会生活的写照。本文拟就蒙古族艺术的社会本质理由从几种典型的蒙古族艺术去分析,探究蒙古族艺术风格的形成的理由,从而阐述艺术的社会本质。
关键词:蒙古族;艺术;社会;本质
1007-0125(2014)08-0356-01
我国少数民族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提起蒙古族,首先想到的是悠扬的马头琴、长调、呼麦,欢快的安代舞、筷子舞、盅碗舞,以及独特的好来宝和蒙古包。这是一个抵御严寒与风沙,以放牧、狩猎为生,逐水草而迁徙的民族;这是一个在13世纪开拓出前所未有的帝国,并于1279年建立大元朝,统领全国的民族。蒙古族的历史就是蒙古族人民顽强不屈的精神的历程。每一种精神都有它传达和宣泄的方式,艺术恰恰就是传达精神的最好媒介。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蒙古族艺术的产生与发展与蒙古族社会生活息息相关。

一、蒙古族艺术是对蒙古族社会生活的反映

(一)从蒙古族的史前艺术看蒙古族早期的社会生活

内蒙古高原的阴山岩画发现地是我国古代匈奴、蒙古等游牧民族生活的地方。岩画极其深刻的反映了包括蒙古族在内的我国古代游牧民族的生活状况。岩画中有很多舞蹈活动,还有很多印记和图案。他们造型优美,种类繁多,风格独特,纹饰华丽。他们常常在岩石上面绘制一些跟神灵有关的图案,并围绕唱歌、起舞。甚至有巫师在洞穴深处画上身中书剑的狩猎的对象,并祈望狩猎的成功。岩画艺术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凝固了的永蒙古族艺术的社会本质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恒的瞬间。从这些史前的艺术遗迹,我们可知巫术起源于原始社会,巫术是原始人征服自然的虚幻方式和万物有灵思想的集中体现。艺术是表现巫术的媒介,巫术表达了原始社会人们的思想和生活观念,从这个作用上讲,艺术反映了社会生活。
在古代,不论是西方还是东方,先哲们很少以美为话题谈及一个事物美还是不美。内蒙古阴山岩画中的动物,表现了原始社会的审美趣味。蒙古族长期生活于寒冷的北方,他们用动物的肉充饥,用动物的皮抵御风寒,用兽牙、兽骨做成装饰物,成为力量、勇气和智慧的象征,只有体现了人类进步的理想和愿望、符合历史发展趋势、显示客观规律和必定性的社会生活才是美的。

(二)抒发情感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征

艺术品是通过艺术家的情感间接的反映社会生活。蒙古族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马头琴这种乐器的出现是蒙古族人民对马的热爱的表达,著名的马头琴曲《万马奔腾》极具表现力,使人随着旋律音调的起伏跌宕,仿佛置身于万马奔腾于草原的壮观景象之中。由于蒙古族人民长期生活于广阔的大草原,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音量较为开阔,音调较为悠长,这就是长调得以发展与传承的重要理由。

二、蒙古族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能动性

马头琴演奏过程中模仿马的音效与生活中真马的声音不可能一模一样,马头琴的声音会更加突出一些情绪,比如马的嘶吼声、马的哀叹声等。正如丹纳评价自己的自画像,“最工细最正确”的作品实际上不是艺术,也远离了艺术的真谛。
艺术家应该有选择地反映社会生活。例如,蒙古族的著名英雄史诗《江格尔》,这部大型史诗主要刻画蒙古族英雄江格尔英勇世纪。这部史诗得以流传的重要理由之一是它剧终的人物已经成为蒙古族人民心中的典范,蒙古族人民崇尚智慧、勇敢,揭露和鞭挞黑暗,向往光明。
艺术家要用改造、超越生活的手段去反映社会生活。许多少数民族中都存在着图腾崇拜,并世代相传。著名的蒙古族舞蹈《狼图腾》讲述的是狼群面对袭击时的智慧和在遭受袭击后的团结。这个作品的创作已经将狼的心理活动上升到人的层面。艺术贵在创造性,这种创造更多地指以有形的物化形态揭示更丰富的精神内涵。
艺术反作用于社会生活是艺术能动性的突出表现。从工艺品的审美历程来看,凡是产生年代久远的物品往往带有某种实用性。蒙古族的刺绣工艺从蒙古袍到羊毛毡,又被用于蒙古包。这种工艺已经更加深入到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之中。
参考文献:
[1]苏和平.试述中国少数民族美术的发生与发展[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 2004,(5):84-88.
[2]苏和平.艺术学原理[M].北京: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77.
[3]苏和平.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发展史[M].贵州民族出版社,2007.55.
[4]苏和平.中西艺术审美比较刍议[J].民族大学学报,2006,(6):136-139
[5]苏和平.高校美育教学初探[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3,(6):124-127
[6]苏和平.试论艺术教育的功能与效应[J].民族教育研究,北京2005,(6):87-90
[7]苏和平.少数民族艺术文化的现代传承研究—以民族艺术的教学为个案[J].西北民族研究.2013,(4):101.
[8]苏和平.水族审美意识探源[J].贵州民族研究,2004,(3):70-73.
[9]苏和平.艺术人类学与艺术教育刍议[J].民族教育研究,2008,(2):41-44.
[10]苏和平.试论我国南方少数民族的铜鼓艺术[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5(6):65-68.
作者简介:
岳莹莹(1985-),女,内蒙古通辽市人。民族大学教育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专业硕士在读研究生。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flshxlw/lw39169.html上一论文:探究论消防专项规划在社会消防工作中的地位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