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议道家自然主义社会理想价值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648 浏览:19325
论文导读:了马的本性。庄子在《应帝王》里讲了一则寓言:之帝浑沌,没有七窍,这是他天生的本来面目。南海之帝和北海之帝看到人人都有七窍,唯独浑沌没有,就试着每天为他凿开一窍,等到第七天,七窍成12下一页
摘 要:先秦时期,道家是与众不同的一个学派,他们对史前低生产力发展水平之下的人际关系与社会情态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对社会发展提出了质疑,并描绘了一幅返归自然的理想社会蓝图。其中所透射出的对人类本性的关照、对自然环境的爱护,对技术发展的深思与当代一些哲学理由有着前后相继的关系。所以,道家自然主义社会理想今天依旧启发着人们深思。
关键词:道家;社会发展;自然主义;价值

一、“自然”与“自然主义社会”

在《道德经》中“自然”一词总共出现了五次,依次列举如下: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有不信。犹兮其贵言,功成事遂 百姓皆谓我自然。”(《老子·第十七章》)
“希言自然 飘风不终朝 骤雨不终道家自然主义社会理想的价值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 而况於人乎?” (《老子·第二十三章》)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第二十五章》)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老子·第五十一章》)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老子·第六十四章》)
这五次“自然”的使用中,第二十三章、第二十五章中的“自然”是“大自然”的意思,第十七章、第五十一章、第六十四章中的“自然”是“自然而然”的意思,也就是说老子从大自然的基本形态引发出一种人生态度——“自然而然”。自然主义是一个现代名词,一般指那些主张用自然理由或自然原理来解释一切现象的哲学思潮。“道家尊崇自然,老子有“四大”自然主义世界观,他把整个世界系统分为4个基本组成部分,‘道——天——地——人’,道家的发展思想呈现出强烈的自然主义色彩倾向。”[1]因此道家哲学可以称之为自然主义哲学。这种自然主义哲学所描绘的理想社会是什么呢?就是统治者无为而治,既不用法律条令来管束老百姓,也不用仁义礼智来约束老百姓,更不施加任何负担给老百姓;而老百姓也纯朴自然,如野鹿一般自由自在地生活,没有争夺,没有欺诈,社会达到了人与人相亲相爱的和谐状态。
那么,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出现了自然主义社会理想呢?先秦时期,正是中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在经济上,随着铁器农具广泛使用,开垦荒芜土地,兴修水利,出现了“不足”和“有余”的贫富分化。在政治上,国与国之间战争频繁,血流遍野;国内到处是争夺之行、奢侈之风、烦苛之征、纷烦之政。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中,许多人汲汲于名利。道家正是在这个时候对当时的社会进行了尖锐的批评,并建构了自然主义社会理想。与此同时(在公元前六世纪前后),儒家的孔子也提出了自己对理想社会的看法,即大同社会理想,古希腊的柏拉图撰写了《理想国》,阐述了自己对理想社会的看法。这些社会理想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空想性,但对于探索合理的政治制度来说,都有一定的贡献,因而不同程度地成为政治实践的对象。从古到今,每当人类社会发生巨大变化时,就是对社会理想进行深入深思的时候,这实际上是为建构更加美好社会而做的努力,也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一个主题。

二、道家对当时社会的批评

老子对当时社会的看法是“道”丧失了,社会发生了倒退。老子说:“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老子·第十八章》)老子观察社会现实,发现当时正是“大道废”、“有大伪”、“六亲不和”、“国家昏乱”的时候,所以才会出现仁义、治国之术、孝慈之人与忠臣。他反复批评了社会发生的这种变化,并认为社会混乱的理由是:
第一,统治者妄为。老子说:“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 (《老子·第三章》)这就是说所谓“尚贤”、“贵难得之货”、“见可欲”都是扰乱人心的事情,统治者这样做就是妄为。当时几乎所有社会的乱象都与统治者的妄为有关,如收税太多、滥用刀兵、设立法令、崇尚仁义等。例如:“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老子·第七十五章》)“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老子·第三十章》)老子提醒统治者不要这样做:“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老子·第五十八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第五十七章 》)
第二,新技术与新器物扰乱了人心。老子说:“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老子·第五十七章》)这里老子将“利器”“伎巧”与法令和仁义道德并列在了一起,作为导致社会动乱的根源,说明老子试图解决新技术与新器物带来的社会理由。他认为统治者应当“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老子·第十九章》)当然,道家也不是反对一切形式的技巧和文明,实质上他们反对的是有违人和自然本性的“技巧”。庄子所主张的技巧是不怀“庆赏爵禄”、“忘一己四肢形体”的“仿天性”、“不以人灭天”的技巧。庄子认为人对技术的过分追求,必定滋长对功名与利禄的无休无止,“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 (《庄子·天地》)这对于克服当代工具理性思想极度扩张,对科学技术的滥用而形成的过度发展具有借鉴作用。
第三,按照人类的标准去转变事物的自然本性,残损自然。庄子说: “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齿草饮水,翘足而陆,此马之真性也。” (《庄子·马蹄》)等到伯乐出现,自称善治马,给马烫马毛、剪马鬃、钉马掌、烙印记、戴笼头、鞭打训练,马就被转变了,学会了斜眼看御者,吐出口勒、咬断缰绳。这就破坏了马的本性。庄子在《应帝王》里讲了一则寓言:之帝浑沌,没有七窍,这是他天生的本来面目。南海之帝和北海之帝看到人人都有七窍,唯独浑沌没有,就试着每天为他凿开一窍,等到第七天,七窍成论文导读: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7ctime.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上一页12
,而浑沌死。庄子用这个寓言告诉人们,按照人类的标准去转变事物的自然本性,既愚蠢又有害。所谓自然,就是真实。“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愚者反此。”(《庄子·渔父》)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道家自然主义社会理想的价值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7ctime.com整理提供,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