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论当前幼儿社会教育困境与策略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6227 浏览:119850
论文导读:
摘要:幼儿社会性发展既包括外显的行为模式,也包括内隐的认知、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念,不仅受制于个体的心理特点,而且取决于特定的社会文化和社会背景。而当下的幼儿社会教育模式是直指其“身”而非直指其“心”,家长和幼儿教师们的核心价值观念无法达成一致,致使两者对幼儿的教育作用相互消解。他们因守着口头灌输和刻板行为训练的陈规,常常以预设的认知教育程序制约幼儿的大部分教育生活,无形中使幼儿处于被动的地位。幼儿是社会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只有通过积极主动的探索、发现、深思才能丰富和发展其经验与个性,做到对社会性发展的理解与内化。
关键词:幼儿教育 社会教育 幼儿园
:A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家长往往对幼儿社会教育感到茫然:幼儿有社会性吗?社会性怎么教呢?而在幼儿园,社会教育常常也是很多幼儿教师最困惑最头痛的领域:教了很久没有效果,5+2=0(五天幼儿园教育有了一些效果,但幼儿在家呆两天周末,最后什么效果也没有了)……结合我国目前新颁布实施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本文就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相关理由从家长与幼儿教师两个方面进行梳理,进而深思两者在幼儿社会教育中所产生的影响,进一步说明《指南》制定的作用和价值。

一、当前幼儿社会教育的现实困境

理想的幼儿社会教育应以幼儿为主体,在幼儿社会生活系统的共同作用下实施教育影响,其中重要的影响因素包括家庭和幼儿园两个方面,涉及到家长和幼儿教师两种角色。但在现实中,这两种影响因素时常在观念和实施上产生分歧,导致对幼儿的社会教育产生相互抵消甚至反思效果,两者的矛盾主要源于以下几点:
第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幼儿的很多社会观念与社会行为是通过家长而习得的。但在现实情境中,家长往往会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很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比较严重,都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知识本位的社会环境中,“不输”就意味着要“学知识”,于是家长千方百计地让幼儿“多学、学多”,忽视了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价值,导致在家庭这一场域中忽视了幼儿社会教育。
第二,在重视幼儿知识获得的基础上,很多家长将幼儿的成长简单定义为“好幼儿园——好小学——好中学——好大学”,于是“知识传授”成为“好幼儿园”的唯一衡量标准。由于目前我国不少幼儿园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家长缴纳的学费,因此,家长的诉求在某种程度上会严重影响幼儿园的发展方向,影响幼儿教师的教育实施,从而使社会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被一再压缩,处于当前幼儿社会教育的困境与策略由优秀论文网站www.7ctime.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边缘地位。
第三,家长往往从现实角度对幼儿实施教育影响。在遵守社会基本规范的前提下,很多家长更关注“自己的孩子不要受欺负”,于是家长更注重培养幼儿的利己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而忽视合作和利他意识的培养。而幼儿园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体现出社会公共利益,不仅实现着幼儿个体的社会化,更通过个体社会化推动整个社会的融合进步,进而从利他和利群的角度出发创设教育情景,对幼儿实施社会教育。但由于家长的不配合、社会教育的目标不明确、社会教育的手段难以让幼儿内化观念转变成为行为,从而使幼儿社会教育成为幼儿教师眼中“难啃的骨头”。

二、对当前幼儿社会教育困境的深入分析

幼儿社会教育的现实困境让我们看到,家长和幼儿教师之间没有就幼儿社会性发展理由达到共识是影响幼儿社会教育发展的症结所在。因此,深入分析其成因并寻求行之有效的策略是推动幼儿社会教育走出困境的必要前提与首要任务。
笔者在相关的文献梳理和现实的调查研究中发现,造成家庭和幼儿园在幼儿社会教育的目标及实施效果上存在相互消解现象的理由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将幼儿社会教育简单化、表面化

幼儿社会性发展既包括外显的行为模式,也包括内隐的认知、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念,不仅受制于个体的心理特点,而且取决于特定的社会文化和社会背景。而当下的幼儿社会教育模式是直指其“身”而非直指其“心”,家长和幼儿教师们的核心价值观念无法达成一致,致使两者对幼儿的教育作用相互消解。他们因循口头灌输和刻板行为训练的陈规,常常以预设的认知教育程序制约幼儿的大部分教育生活,无形中使幼儿处于被动的地位。幼儿是社会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只有通过积极主动的探索、发现、深思才能丰富和发展其经验与个性,做到对社会性发展的理解与内化。

(二)幼儿社会教育目标与内容的可操作性差

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育目标的要求、起点偏高。我们对幼儿社会教育目标与内容的确定缺乏相应的客观定量评测,倾向于主观臆测,并且在某些方面“成人化”倾向颇重,脱离了幼儿的实际生活与发展水平。以社会知识的传输和社会行为的习得为例,很多家长和幼儿教师对幼儿要求过高,恨不得以一次教育活动就达到目标,其实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主动体验过程。二是教育目标不能与时俱进,滞后于社会发展甚至与社会发展相脱离,其教育价值不断减弱。三是教育目标忽视差异性,忽视了不同民族、地区的文化差异,以及不同幼儿个体的特殊发展需求。幼儿社会教育目标与内容可操作性的欠缺造成家长和幼儿教师弱化了社会教育的价值。并在目标、内容及教育方式策略的选择上无所适从。

(三)忽视幼儿社会教育的整体性与开放性

幼儿社会教育的整体性与开放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幼儿发展的整体性与开放性,这在第一点中已经提到,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是内在与外在相结合的,家长和教师在实际操作中容易将它们简单地割裂。二是场域与教育单元的整体性与开放性。幼儿处于一个开放的社会环境,如幼儿园、家庭、社区等场域并非封闭的而是相互影响共同构成推动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教育整体。家长和教师容易忽视这一点,在具体的社会教育中各自为战,把开放的教育单元封闭并区分开来,使各种教育资源不能协调地发挥作用。
针对这些理由,如果通过调查研究制定出了行之有效的关于幼儿社会教育的行动指南,社会各界通力协作,幼儿社会教育将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一定成效。《指南》正是这样一部行动指南,它的颁布出台有望引发家长与幼论文导读:于家园更好地合作,从而进一步提升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第四,通过具体的教育倡议,可以使家长和幼儿教师更明确幼儿社会教育的方式策略,有的放矢并有效地开展社会性活动,提高幼儿的社会性水平;第五,有利于对幼儿社会性能力发展提供一定的评估标准,从而对幼小衔接和入学准备提供依据,进一步规范家庭和教育机构的教育活动。上一页1
儿教师对幼儿社会教育的重新深思,使他们在一定层面上达到共识,从而对幼儿社会性发展产生广泛而积极的影响。
《指南》中关于社会领域的阐述可以对提高幼儿社会性发展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第一,可以使家长和幼儿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明确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具体标准,知道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在社会性方面应达到怎样的要求;第二,有了具体的标准,有利于家长和幼儿教师之间就幼儿社会教育达成一定共识;第三,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有利于家园更好地合作,从而进一步提升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第四,通过具体的教育倡议,可以使家长和幼儿教师更明确幼儿社会教育的方式策略,有的放矢并有效地开展社会性活动,提高幼儿的社会性水平;第五,有利于对幼儿社会性能力发展提供一定的评估标准,从而对幼小衔接和入学准备提供依据,进一步规范家庭和教育机构的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