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阐述从符号学看镜头语言“能指”与“所指”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9853 浏览:134898
论文导读:向接受者传达的东西就会空洞无物、没有作用或无法理解。比如我们在观赏一部影片的时候,不仅接收的是各种活动的影像、音乐、音响,而更多的是透过这些视听语言看到它讲述了什么故事,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思想以及哲理,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心理上的满足。那么通过镜头语言传递出来的故事、作用以及思想,就是电影中大符号系统
摘 要: 影视艺术是视听的艺术,而镜头语言的编码并不同于日常语言的编码原则。在日常语言系统中,我们需要通过一个约定的词来代表某个物体,而这个词是一定要通过刻意的学习才能理解和接受其语意。但是镜头语言则不同,作为“现实的渐近线”,其可以动用人们先天的和后天积累的感知经验便可理解,无需任何学习,这就使得视听语言在跨文化传播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
本文试图从符号学的角度切入,在研究影视作品的镜头语言构建基础上,探讨其创作者是如何利用这些看似简单的符号,将其观点融入到片子之中的。
关键词:符号学 视听语言 所指 能指
1003-9082(2015)02-0396-01

一、符号学基本概念释义

“能指”和“所指”是符号学中的一对核心概念。索绪尔认为“符号是一个双面实体,而‘能指’和‘所指’就像一枚钱币的两面,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符号。”
做为符号的物质表达面,“能指”是接受者与传播者之间的第一层介质。任何符号都需要通过这样一个可见可感的介质才能进行信息传递。而“所指”则是指构成符号的精神层面,也就是内容面。任何符号都会通过“能指”传递出来一个高于其物质面的深层含义,也就是精神层面。否则,发送者向接受者传达的东西就会空洞无物、没有作用或无法理解。比如我们在观赏一部影片的时候,不仅接收的是各种活动的影像、音乐、音响,而更多的是透过这些视听语言看到它讲述了什么故事,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思想以及哲理,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心理上的满足。那么通过镜头语言传递出来的故事、作用以及思想,就是电影中大符号系统中的“所指”部分。
如果说,“能指”是拍了什么的话,那么“所指”就是如何被拍出来的。进一步来阐释“所指”的概念,我们日常说话声音的高低、语速的快慢、语言的节奏都隐含着我们说话时的感情、态度和价值判断。即我们所用来传情达意的语言内容是能指,而我们使用语言的方式以及语言的引申义则构成了所指。
具体到影视艺术中,所指包含了景别、拍摄角度、光线色彩、摄影造型等等一系列的选择。对于单一镜头来说,一个能指产生一个所指,而扩展到一部影片的大的符号系统中,不同“能指”的排列组合产生了不同的“所指”,也就进一步产生了不同的隐含义。

二、镜头语言的“能指”与“所指”

纪实主义理论大师巴赞说过:“电影艺术所具有的原始的第一特征就是‘纪实的特征’。”它和任何艺术相比都更接近生活,更贴近现实。在影视作品中,视听符号是对客观现实的高度复制,这就使得观众往往会误认为镜头所呈现的世界就是真实的再现世界,而忽略了摄影机背后的创作者的主观倾向。其实视听符号看似无限接近被拍摄对象,但依然受到景别、拍摄角度、光线构图以及色彩的影响和限定,创作者正是通过这些“复制现实”的限制来创造其主观世界的“真实”的。而这些限定传达的作用却经常被观众所忽略,在不自觉的情况下接受了创作者所要传达的作用。
接下来,我们从景别、拍摄角度和光线色彩等角度来分析镜头符号中“能指”与“所指”关系中隐藏着怎样的主观倾向。
1.景别
景别是画面从二维平面上识别人物位置和空间的关系,是完成电影、电视画面空间塑造的重要形式。不同的景别,传达着不同的含义,换言之,作为取景范围的景别是“能指”,而不同的取景范围又折射出不同的“所指”。
景别好比一个画框,画面的内容由它限定。在规定的景别内,呈现一种有序的、有目的的视觉呈现。通过景别的选择,决定了被摄主体在画面中的大小,决定了画面中哪些元素是需要突出强调的,哪些是需要被省略的,而且景别还决定了视觉上的距离,这就使视觉上会产生或近或远的不同参与体验。
比如2005年美国HBO电视台联合英国BBC电视台拍摄的史诗剧《罗马》,其景别运用的就别具匠心。众所周知,在拍摄展现战争等大场面的拍摄中,远景与全景所占比例是比较大的,因为大景别适于展现人与环境的关系,易于表现战争的气势与恢弘。然而,其第一集开篇仅用了几个近景和特写镜头就将宏大的历史背景一笔带过。黑场之后,本片进入高卢战争这场重头戏。整个战役一共57个镜头,仅仅有三个为大景别,剩下的全部镜头均为小景别镜头。这样做,是为了反其道而行之,以人的主观视角去观察战争,这样更能凸显战争中人性的成分。这因为小景别镜头能最大程度的展现细节,引起观众的关注,所以对于观众来讲,视角变得越小,感官上的冲击力就越大。

2.拍摄角度

其次,镜头拍摄的角度也是一样,角度最重要的功能是影响画面的构成,它是画面最外在的视觉形式之

一、它决定了观众以什么样的视点去看画面所表现的主体。来看看角度的能指和所指的关系:

比如,莱尼瑞芬斯塔尔拍摄的描写希特勒的著名纪录片《意志的胜利》中对于镜头角度的运用就充满了隐含义。在这部拥有1036个镜头的纪录片中,仰拍镜头占到了将近一半的比例。在描写希特勒的镜头中,莱尼的镜头无一例外地选择了仰拍角度,这既是导演和摄影师的视角,同时也是台下士兵的视角,同时也作为普通民众的视角,因为你不可能与他有平行的视角。对于领袖,我们只能仰视,同时反过来这种仰视也会在潜意识中影响普通观众的心理。仰拍镜头的“所指”其实就是一种主流意识形态的无意识体现,是国家机器的产物。这和时期的“敌俯我仰”有异曲同工的地方,都是这种意识形态最直接的体现。

3.光线与色彩

除了景别和拍摄角度外,色彩、光线上的不同同样使人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比如影片《沉默的羔羊》中,导演就运用了不同光线与色彩传达了镜头“能指”之外的隐含义。
如第一次见面,二人均用的是顺光造型,通透明亮,与监狱阴沉的环境有些格格不入。在明亮造型之下,隐含的是二人初次见面的平等又心存戒备的状态。而第二次见面则大大不同,在这场戏中,汉尼拔在背光处,而史黛林则用的是顶光处理。一个在明,一个暗,预示着汉尼拔此时在二人的关系中已经处于掌控的地位,而顶光的造型让面部处于阴影的史黛林显得局促不安。这里,光线不光是用于照明,更多的是在协助叙事。在其“能指”背后,真正起作用的是其“所指”。
色彩方面也是同理,在影片开场,史黛林穿着一袭朴素的休闲运动衣,走进电论文导读:符号的“能指”之下,经常隐秘地传达着其“所指”,而这些却被景别、拍摄角度、构图、光线、色彩等画面限定隐藏了起来,我们在接受其符号“能指”的同时,也不可避开地接受了其“所指”。上一页12
梯,周围的男人们穿的全是大红色的运动制服。一个素静,一个鲜艳(红色往往预示着集权)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史黛林与这个环境的格格不入,也预示了她在之后的故事之中,必将成为一个男权社会的挑战者。
三、结语
在视听艺术中,镜头语言被认为是对客观现实的高度复制,这使得观众会误认为镜头就是客观的再现现实。但其实在镜头符号的“能指”之下,经常隐秘地传达着其“所指”,而这些却被景别、拍摄角度、构图、光线、色彩等画面限定隐藏了起来,我们在接受其符号“能指”的同时,也不可避开地接受了其“所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