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谈高中历史课程与文学融合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8099 浏览:130233
论文导读:提升高中生对历史课程学习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推动他们的学习。所以,必须要转变纯粹的史料学习的思路,发掘历史中的文学、艺术等有趣的因素,将其它学科融入到历史教育中去,让学生真正爱上历史课。其次,为高中生的心智成熟度提供了生理基础。在中小学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的心智发育程度有着巨大的区别,如果在小学或者初
内容摘要:高中历史课程与教学改革开展已经将近十年,在过去主要注重转变观念、重构课程、编写教材、革新学习方式等的基础上,当前应该要更加注重与不同学科的融合性,充分发挥高中历史课程与教学在人文学科中的核心辐射作用,而在高中历史课程与教学中渗透和融合文学是可能的选择。文章主要探讨了在高中历史课程与教学中渗透文学的必要性、可能性以及相应的倡议。
关键词:高中历史 课程与教学 文学 渗透
一、前言
相对于义务教育阶段各个学科的综合性特点,高中阶段的历史课程与教学改革更加地突出历史本身的特色,并更加注重历史学科在育人方面所体现出的实用价值。因为对于高中生而言,高中阶段的教育在其价值观形成方面所起的作用更加明显,而历史教育因为其人文色彩的浓厚性,在高中学生的成长方面有着更加重要的作用。然而,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育,不应该仅仅将自己限制在历史本身的学科范围之内,应该在教授历史本身的同时,将其它学科与历史相关的知识积极融合进去,从而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服务。因此,与历史更加接近的文学则是首选的对象。

二、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融合文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高中历史课程与教学中融合文学的必要性

对于教育而言,这是一项培养人的活动。事实上,虽然分科教学有助于某一学科知识的完整传授,但由于每个学科的倾向性和自身的特性不一样,因此,从完整的人的角度来说,各个学科在教授好本学科基本知识的同时,应该要在可能的范围内进行相互的融合和渗透,打破学科之间的森严壁垒,营造一种类似于通识教育的教育体系。当然,通识教育并非是将所有的学科教育糅杂在一起,而是根据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似性和类似于“存在重复”的中间地带,将二者甚至多者在有限范围内进行最大限度的融合。比如,在当前的学校整体课程体系中,除了音乐、美术、体育之外,还存在着一个叫做“综合艺术”的课程,实际上,这门课程既不是音体美的简单重复,也不是一门全新的课程,而是按照教育的规律对三者的共性进行重构,旨在充分发挥艺术对那些以后不从事某项艺术工作的普通人群的影响,提升学生艺术素质。从这个角度来讲,历史、政治、地理和中文等几门学科也存在融合的必要性。当然,在中国的整体政治制度大背景下,由于中小学的政治课主要以传播党的政治观念及其相应的政治活动为主,而地理则主要介绍基本的地理知识,所以,中文更加与历史接近。某种角度来说,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文学史,而文学的动态描写过程也总是穿插着历史的前行。因此,从当前体人文索养缺乏的现实出发,在高中历史课程与教学中融合文学非常必要和紧迫。

2、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融合文学的可能性

虽然在高中历史课程与教学中融合文学有着很强的必要性,但也必须要以存在的可能性为前提。事实上,这种融合的可能性非常之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为融合提供了政策支持。在以往的历史课程与教学中,十分注重对史实的客观描述与学习,这样的思路固然没错。然而,对于那些今后并不一定以历史研究为职业的普通学生而言,学习大量的史料未免显得过于枯燥,他们也没有兴趣。因此,新课程提倡高中历史课程与教学要打破这种传统的学科主义中心,从课堂上以教师的教学为主转向学生的学习为主。也就是说,首先要提升高中生对历史课程学习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推动他们的学习。所以,必须要转变纯粹的史料学习的思路,发掘历史中的文学、艺术等有趣的因素,将其它学科融入到历史教育中去,让学生真正爱上历史课。
其次,为高中生的心智成熟度提供了生理基础。在中小学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的心智发育程度有着巨大的区别,如果在小学或者初中历史课堂中融人文学教学,学生的知识面未必能够跟上,对综合性理由的理解也未必到位。然而,高中生已经开始逐渐步人成熟阶段,他们的身心发展已经比较成熟,视野已经较为宽广,他们对知识的渴望程度也越来越强。因此,这些都为在高中历史课程与教学中融入文学提供了身心基础。

三、推进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融合文学的倡议

1、树立坚定的教学融合观念

在课程改革开始之后,大量的研究表明,新课程实施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教师,这又包括几个意思,一是教师本身的基本素质,二是教师推动课程改革的观念、热情与愿望。与前者相比,显然后者更加重要。因此,对于广大高中历史教师而言,一定要在心中树立坚定的推动历史与文学融合的信念。南京金陵中学在历史与文学的融合教育中走在前端,该校还专门开设了(沥史与文学》的选修课。这门课程在学生心中的地位非常高,反应非常强烈,他们纷纷感叹道“历史课竟然还有这样一种功能”、“原来语文课还可以这样上”。对于学生的这些正面反响,该校的历史任课教师非常受鼓舞,并表示他们一定会将这门课程一直开设下去并且不断完善。在谈到建设这门课程的成功诀窍时,任课教师用了两个字来表达他们的心情,即“唤醒”。何为历史课中的“唤醒”,即他们希望《历史与文学》课程的开设而换起学生深藏于内心的巨大潜能,塑造学生身后的人文底蕴。但是,在“唤醒”学生的时候,首先需要“唤醒”历史教师本身的思维。实际上,这里所说的“唤醒”教师的思维是一种非常书面的说法,如果再通俗一点,其实就是要求教师本身要树立完全不一样的观念,而且还要牢固地树立。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就是这种观念树立的基本写照。如果所有的高中历史老师们都具备了这种想法,有了这种教学理想,就一定可以做得非常出色。

2、革新传统的教学策略

高中历史课程与教学中文学的融合,需要新型的教学策略做支撑。实际上,中国过去历次的改革之所以进展并不顺利,关键的理由在于始终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而这样的基本理念都是建立在传统的讲授式和填鸭式的教学策略基础之上的。一味地追求升学率,一味地灌输知识,只会让学生觉得无比地反感,进而就丧失了基本的历史学习兴趣。北京师范大学的肖川教授指出,“历史的学习,是增进个体与整个人类的情感联系和熟悉人类经历的心路历程的桥梁和纽带”。从这个角度来讲,传统的教学策略是肯定无法实现真正的历史学习的。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和交流是建立在丰富的体验基础之上的,缺乏体验的交论文导读:又能充分体现出本校历史课程与教学的特色。因为不同地区的文化背景是不一样的,所以学生的心里感受也不一样。比如,在湖南的湘西地区,曾经是土匪横行的蛮荒之地,湘西地区的某个中学就开发了独具特色的历史校本课程,该校本课程将沈从文的文学、黄永玉的美术、土匪历史与文化、巫术等都融合进去了,非常受学生的欢迎。在此基础之
流终究是一种肤浅的交流。因此,在高中历史课程与教学中,如果要将文学融合进去,必须要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追求自主、合作、创新和体验等新型教学策略,给学生不一样的感受。

3、开发相应的校本教材

对于中小学学生而言,课程的学习绝对离不开教材的支撑。从新课程改革提倡的“课程”管理体制来讲,历史与文高中历史课程与文学融合的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7ctime.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学的融合课程其实是一种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支撑下的校本课程,而校本课程最大的特点是既体现出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共性要求和规定,又能充分体现出本校历史课程与教学的特色。因为不同地区的文化背景是不一样的,所以学生的心里感受也不一样。比如,在湖南的湘西地区,曾经是土匪横行的蛮荒之地,湘西地区的某个中学就开发了独具特色的历史校本课程,该校本课程将沈从文的文学、黄永玉的美术、土匪历史与文化、巫术等都融合进去了,非常受学生的欢迎。在此基础之上,该校还开发了属于自己学校的历史校本教材。也就是说,因为课程是需要通过教学实现,所以课程开发的下一步就是教学的实施和教材的开发。有研究指出,当前高中历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困境之一就是“教材内容编排稍显凌乱,内容繁多;面面俱到,但叙述简略;内容偏深,很难把握;学时少而内容多之间的矛盾;普遍感到由于新教材内容多、涉及面广,新教材中一个课时包含的知识点是过去旧教材需要3-5个课时才能完成的内容,于是很难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等”。因此,历史与文学融合的校本教材编排一定要尽量克服这些缺点。实际上,在编排校本教材的过程中,学校一定要打破传统的封闭观念,一方面可以聘请相应的专家和社会人士担任指导,当前很多民间人士的观念非常先进,对一手资料的掌握也很丰富,对学校的历史教学非常有帮助。另一方面,可以将附近其它学校的高中历史教师联合起来,一起来编排校本教材。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校本教材的质量,也才能真正符合学生学习的需要。当然,除了编排校本教材,有实力的出版社和研究机构还可以开发相应的正规教材。
总之,人文学科间各学科之间界限的模糊,以及人文学科相对于自然学科的一些特殊目标的追求,造成了人文学科内部各分支学科的互渗的可能性,当然历史与文学也不例外。在当前高中课程与教学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的情况下,积极推动高中历史课程与教学和文学的融合,既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动方向,也是一项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提升非常有现实作用的事情。广大高中应该要抓住机会,跳出应试教育的思维枷锁,积极探索新型的历史与文学融合的课程与教学模式,为提升整体基础教育质量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