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析让课堂教学语言充满诗意智慧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3448 浏览:57011
论文导读:
摘要:诗意是语文生命的血液,语文是诗意栖息的家园,只有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意,我们的学生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诗歌教学通过听、读、品、迁移等环节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诗意得以流泻。
关键词: 乡愁;诗意;有效;课堂
经过几天的酝酿,制作课件并融入自己对诗歌的理解感悟,然后怀揣着《乡愁》的教学设计走上了讲台。40分钟下来,赢得了听课老师与学生的掌声,听课老师说,这是一节“精彩的课”,是一节“诗意的课”、是一节“高效的课”。
诗歌教学向来是初中语文比较难以把握的。诗歌创作讲究意境,诗人通过选取典型意象营造意境表达情感和思想,因此诗歌的语言是含蓄、跳跃、凝练的。诗歌语言的特点使中学生在阅读鉴赏上有一定的难度。如何在40分钟的时间内使学生充分阅读并做到声情并茂的朗读且学会鉴赏呢?这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挑战。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本课教学的有效并实现课堂的诗意:

一、 理性分析诗歌:寻找有效的设计理念

故乡,无论在哪里,始终是游子精神的家园、灵魂的安息地。对故乡的思念是古今诗人永恒的话题。他们用文字写乡心,抒乡情,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好诗。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创作的《乡愁》,写出了千千万万游子的思乡、思国深情,诗人将乡愁浓缩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意象,通过四个时段和空间的变化,逐层推进,使意象次第放大,将乡愁诠释为亲情、爱情和思家爱国之情,感情由淡而浓,主题由浅入深,在一咏三叹之中,将乡愁渲染得异常浓烈。这正如所形容的:“浅浅的海峡,国之大殇,乡之深愁!”。余光中的《乡愁》选择了特定历史时期的四个意象,表达了千万游子的思乡之情,表达了他们期望民族分裂局面早日结束,祖国统一大业尽快实现的心情。
诗意的语文课堂教学要求教师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对学生的成长及终身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就应该重视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我们应该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语文教改的主旨,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扬教学,转变以往教学中教师包办代替,注入式、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课程标准》中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地体验和理解作品”,“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我正是遵循新课程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按照校本课题研究的教学模式“激趣导入——自主品读——质疑探究——合作互动——迁移实践”来设计,旨在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发现理由、提出理由、解决理由和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

二、 利用音乐艺术:有效的情感渲染

诗意的语文课堂教学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我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感到“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培养语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征。这是因为“读”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精粹,由于汉语言文字固有的音韵美、意境美、文章结构的严谨美,都需要通过多种有指导、有要求的反复吟诵,才能品出“文中味”,悟出“文外意”。朗读既是一种把书面语言用声音表达出来的言语活动,也是一种讲究吐字、表情达意的艺术,所以培养语感就必须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基础上进行。其中最基本的是对文章中词句的理解。一些词语比较生辟,又带有一定的专业性,可用直观演示的形式来释义。一些词语的运用精当、准确、具体,但学生体会起来也会有难度,可用删换比较或填空的形式进行理解。
分合读。有先分后合读、先合后分读、男女生分读等形式。分读既具有竞赛性,又容易分出优劣,利于老师掌握辅导重点;合读既能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又能培养学生“读”的水平,因而是一种比较好的朗读方式。
教师导读。在学生对课文有了一定的理解基础后,由教师导读,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配乐朗读。音乐,能以其独特的节奏、韵律,打动听者的心。在教学中,将音乐巧妙地融入其中,让学生合着音乐的节拍读课文,效果奇佳。
举荐读。全班举荐式读:教师提出:“你们推荐一个班里读得最好的同学读”,被举荐者一般都是全班公认的“朗读明星”,既然是公认的“朗读明星”,他自然会特别投入,发挥其最佳水平。分角色读。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朗读方式。如小说和记叙文的教学,就指名学生分别扮演文本中的的角色来朗读课文,使他们在朗读中进入“角色”,感悟课文的意境,提高学习的效率。
通过读、写、听、说等语文学习实践,训练学生的语文基本技能。同时把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努力为学生打造开放性的语文学习与实践的平台。为学生创设富有生活气息和浓厚情趣的学习情境,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语文学习氛围…此外,在朗诵环节中国民乐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中国民乐是我们这个民族灵魂的驿动和张扬,是对民族情怀,民族审美的巧妙注解,是对社会人生自然的感悟和阐释,因此,在诗歌朗诵中引入民乐,不仅是引入“美”的过程,更是一个引入“情”的过程。我选取了小提琴曲《思乡曲》,在婉转、深沉,充满着无限怀念,充满无限眷恋的琴声中,学生的情感被激荡,朗朗的书声格外富有感情,师生都沉醉在浓浓的诗意中。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fanyixuelunwen/lw25169.html上一论文:谈谈品味语言体悟思想感情的一点做法